杨 珏:山西打造“文化晋军”升级版

作者: 杨 珏 来源: 光明日报 时间: 2018-04-09 07:10 阅读:

 

山西打造“文化晋军”升级版 

2018年04月08日来源:光明日报 杨珏 

山西忻州文化精品进京展示系列活动异彩纷呈。新华社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丰富的精神食粮必然蕴含强大的精神力量。丰富的精神食粮需要奉献优质的文化内容。

山西是文化资源大省,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和精神标识。要让三晋文化精华传承下去,让优秀传统文化后继有人、戏曲事业发展薪火相传,人才培养是关键。

2017年12月,山西出台《山西省文化晋军人才工程实施意见》,涵盖多层次文化艺术人才的选拔、引进、培养、激励、管理等工作机制,为“文化晋军”扬帆远航拉开帷幕。

文化活力源于人才发展

《顶陵下种》是山西作家成一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一部农村题材的短篇小说,获得了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之后,山西作家在国内文坛大放异彩。文学期刊《当代》1985年第二期中,山西作家郑义、雪珂、成一等人的作品悉数在列,当期编者按这样写道:“近几年‘晋军’的崛起,引人注目,这里选发的四篇,不仅题材各异,风格也迥然不同”。

“晋军崛起”的说法首次出现,一时间文学创作的“晋军”轰动全国,开启了山西文学创作在“山药蛋派”之后的再次辉煌,可以称得上是现当代山西文学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黄金时代。

如果说“文学晋军”是当时三晋文化领域耀眼的新星,那么1987年山西省歌舞剧院推出的民间歌舞——《黄河儿女情》,一问世就在全国乃至世界引起轰动,与“文学晋军”形成了双星闪耀之势。

十年磨一剑,从山西民歌舞蹈《黄河儿女情》到山西民俗系列舞蹈《黄河一方土》,再到大型舞蹈诗剧《黄河水长流》,20世纪八九十年代,山西省歌舞团历经10年推出的“黄河三部曲”成就了山西歌舞独树一帜的黄河派。

黄河派歌舞如奔腾的黄河,打开了山西戏剧影视的闸门,一大批精品剧目也相继问世。从舞剧《一把酸枣》“洒遍”世界舞台,到话剧《立秋》被誉为“新世纪中国话剧的里程碑”,再到中国首部说唱剧《解放》全新讴歌民族解放,到《粉墨春秋》粉墨登场,还有热播剧《乔家大院》《走西口》……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久藏于深闺的晋商文化。

山西的传统文化焕发了新活力,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五台山、云冈佛教文化,关公忠义文化,大槐树根祖文化,晋中晋商文化……均已名扬海内外。一大批沉睡的民间文化资源步入国际文化殿堂。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广灵剪纸,远销众多国家和地区,平遥漆器、长治堆锦、孝义皮影……山西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57项、省级非遗项目403项、市级1534项、县级4010项,涵盖民间文学、传统戏剧、传统医药、民俗、传统工艺等各大门类;现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06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815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855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3502人。

人才短缺倒逼制度创新

随着山西省文化改革发展不断深入推进,文艺创作生产持续繁荣,“十二五”期间,《粉墨春秋》《解放》分获“文华大奖”和“文华优秀剧目奖”,10台优秀新创舞台剧晋京展演获得广泛好评,全省演出总计达30余万场次。

璀璨夺目的文化艺术成果背后,是一支高素质的文化艺术人才队伍。然而,在艺术作品屡获大奖、社会影响不断扩大的成绩背后,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浮现出来,山西省内能在艺术创作生产各个环节中独立担纲的编剧、导演、表演等创作人员出现严重缺乏,文化产业、文化创意等领域高层次人才几近空白,近年来一些新创剧目主创人员大多从省外聘请。与国内文化产业发达省份比较,山西引导、激励、扶持优秀文化艺术人才不断涌现的政策环境仍有较大差距。

山西历来是一片文化沃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着丰润滋养和强大精神动力。山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下大气力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努力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转化区、革命文化保护弘扬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新发展区,“十三五”要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转变,打造文化晋军是关键和基石。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旗帜鲜明地提出:“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打造‘文化晋军’。”

一边是艺术创作各环节中高端人才的匮乏,一边是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要求;一边是悠久辉煌的传统文化,一边是传承人才的青黄不接。文化发展需要文化大师和文化人才引领,山西立足本省实际推出了“文化晋军人才工程”。

山西省文化厅厅长刘润民表示,《山西省文化晋军人才工程实施意见》正是瞄准当前最紧迫的问题,通过推进4项计划,着力破解高端人才缺乏的瓶颈问题,夯实基层文化人才不断壮大提质的基础,为山西建设文化强省提供不竭动力。

人才培育助推文化远航

引进、激励、培养“三位一体”的政策引导是“文化晋军人才工程”的突出亮点,主要从省级层面加大优秀艺术人才队伍建设的财政资金扶持力度,调动各级文化艺术工作者投身文艺事业的热情和营造健康的人才成长环境,以“优秀文化专家选拔计划”“青年文化拔尖人才培养计划”“高端文化人才引进计划”“基层文化人才素质提升计划”等具体内容,把思想政治引领、文化扎根人民、改进创新行业自律机制等纳入人才工作的管理考核之中,为山西文化艺术人才发展机制创新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山西省文化厅副厅长张健介绍,这次“文化晋军人才工程”提出的四项具体计划,有四大创新亮点,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一是改变传统的人才选拔视野。拓宽人才培养选拔的范围,畅通人才选拔培养渠道,把非公组织、民营企业(单位)和地方特色文化人才都纳入工作范围,并完善评价机制及各类公共资源共享机制。

二是创新人才引进保障机制。采取调动招录、项目合作、短期兼职、授课培训、任务聘用等多种方式柔性引进高端文化人才,高端人才引进工作不受单位性质和编制、工资总额限制,专业技术职称不受岗位职数、最高等级及结构比例等限制。

三是建立符合实际的人才扶持机制。文化艺术人才与其他行业比较,存在学习成材周期长、学历不高等特殊之处,70%的艺术从业人员只有大专及以下学历,学历条件很难达到相关人才扶持政策要求。更加注重以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人才,减少对文化人才特别是基层文化人才选用的学历、身份、地域等方面的限制。

四是设定实际可靠的任务目标。四项计划针对不同层次人才实行灵活多样支持方式。通过建立优秀文化专家工作室等方式发挥其示范引领和传帮带作用。把岗位培养与挂职锻炼结合起来,既培养又使用,真正让青年文化人才能够不断进步、不断提高。对基层文化人才主要从基层文化需要出发,通过普训与专题培训提高政策和专业技能水平,提升组织开展基层文化工作的能力。

《实施意见》展现了山西的勃勃雄心。到2020年,山西将选拔出40名优秀文化专家,培养出120名青年文化拔尖人才,引进不少于100名的高端文化人才,培训1万名基层文化工作人员,打造一支在全国拥有较高知名度、较强影响力的高端文化人才团队,形成山西文化人才的高峰,带动培养一支具有持续创新力的“文化晋军”人才,创作生产一批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舞台精品,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创新文化教育科研,助推文化创意产业升级发展,推动山西文化繁荣发展。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