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道伟:家乡的变化

作者: 唐道伟 来源: 原创 时间: 2018-12-01 21:21 阅读:

 

微信图片_20181207211924.jpg

岗上森林绿,岗下稻花香”,只听这两句话,就令人心驰神往。这便是我的家乡——江湾乡的真实写照。可是在二十多年前,这里却是“岗上大风刮,岗下黄沙地”,为什么短短的二十年,家乡会有这么大变化呢?别急,请听我慢慢道来。

我的家乡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嫩江主航道流经乡内 22.5 公里 ,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受冬季风影响很大。江湾乡北部的拉海村就位于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带上。本来有着一层层树林的防护,可以阻挡住风沙,可是由于滥砍乱伐,过度放牧,却差一点使这里变成荒山秃坡。

我的家乡是蒙古族的聚居地。这里过去曾经以牧业为主,家里养的牛羊都是散放,过度地放牧使草原遭到破坏,昔日美丽的草原成了不毛之地……

1998年,那场百年不遇的大洪水之后,江湾为了发展经济,开始招商引户,大量的人口迁入,缺少耕地,人们就开始毁林开荒。防风固沙的森林越来越少,漫天的风沙越来越多……

数年后,吃尽了土地沙化苦头的江湾人,终于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了。老百姓在乡干部的带领下,开始了退耕还林、还草的艰苦历程。他们从实际出发开展了禁牧,牛羊圈养,回复草原,种青贮提供饲料,为农民免费发放优良草籽和发展生态农业,植树造林等。经过二十年的奋斗,江湾乡的林地覆盖率达到19.3%,超过国家平原区森林覆盖率的12%。昔日岗上沙土地,如今绿荫成片,终于实现了“岗上森林绿”。

说起“岗上森林绿”,就不能不说“岗下稻花香”。 水稻是江湾乡的金元宝,在水稻推广之前,老百姓也走了很多弯路。退耕还林之后,耕地少了,人口却不断地增加,如何吃饱过好是乡亲们犯愁的事。他们开始时种谷子,产量低;又种小麦,还是不行;再种黄豆,产量更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乡亲们打起来嫩江水的主意。国家给修建了泵站、水渠,乡亲们纷纷把旱田改水田,喝嫩江水的水稻,米质好,产量高,远近闻名。如今我的家乡,农忙时,听到的是人车的喧哗,看到的是人车的奔走。岗下稻田一望无际,真正是“岗下稻花香”。

去年暑假,家住县城的二表舅载着一家人来到江湾游玩。我和妈妈领他们去岗下的稻田和鱼塘溜达遛跶。车沿着田间小路向稻田深处驶去,不知道转了多少个弯儿,车停了。站在鱼塘坡上望去,一望无边的稻田都是“井”字形的分布,有的稻子里已经结了淡黄的穗儿,有的稻子还是无尽的葱绿。稻田里白花点点,象星星,像眼睛,还眨吧眨吧的;成簇儿成堆儿的不知名的野花像火炬一样。

(作者为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江湾中学学生)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