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剑辞:旁门也能通正道 ——我的另类“育儿经”

作者: 陈剑辞 来源: 原创 时间: 2021-07-02 09:57 阅读:

 

今年高考前夕,一位当高中班主任的同学代表学校邀请我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一篇关于家庭教育的文章,在学校内刊上发表,供老师、家长们参考。接到这个任务,我感到左右为难。不写吧,愧对同窗之情、学校之邀。写吧,我非名流,更非教育专家,对家庭教育也谈不出什么真知灼见,唯恐贻害他人。但仔细一想,我曾经教过书,也当过学生家长,我是公务员,还是一名所谓的作家,关心下一代是我的本分。写就写,也应该写,怕什么!万一有什么错误,相信老师、家长们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会逻辑地、辩证地分析拙作,绝不会囫囵吞枣,照本宣科。于是,我就开始动笔了。

按照联合国《儿童保护公约》的界定;“18岁以下的任何人”都是儿童。据此定义,一个人从出生到中学毕业都属儿童阶段。我曾是教师,对教育有所了解。女儿硕士研究生在读,我有过10余年学生家长的经历。但我不是一个教育专家,更不是一个成功的学生家长,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父亲,一个业余爬格子的网络写手,没有系统、全面、高深的家庭教育理论基础,只有一些与女儿共同成长过程中的碎片化记忆和感受。翻开几本陈旧的日记本,女儿的求学之路慢慢浮现在眼帘。这个过程有点长,我只能截取女儿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的几个片段剪接成一部较为完整的记录片,呈现在读者眼前。

谈到家庭教育,就必须先从国民教育谈起,这是个博大而沉重的话题。如果说教育是一棵大树,学校、学生、老师、家长就是依附其上的枝丫。主干不壮,枝丫也茂盛不了。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实行教育体制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实事求是地讲,离社会发展和家长们的期望差距还很远,不然就不会有令人叹息和反思的“钱学森之问”了。我的家人、朋友中老师不少,他们一致反映:“学生苦,家长累,老师感到很疲惫”是当前中小学教育的真实写照。近几年,学生以跳楼、投河等极端方式轻生的悲剧时有发生,学生打伤甚至弑死老师的惨剧也时有耳闻,家校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到底要怎么培养我们的孩子?有根治这些疑难杂症的良药吗?我知道,以上难题,不是凭我一己之力能解决的,这是高层决策的事。但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中国公民,一个有道义的基层草根,一个有情怀的学生家长,应该也有必要说出自己的心声。

回顾十几年的家长经历,我和女儿共同成长,共同提高,有得有失,有苦有乐。我们无奈地接受了无法选择的教育模式,但我们也尽力地改变了某些应该改变的陈规旧矩。根据遗传学原理,女儿的外貌、智力、性格大部分遗传自父亲。我乃一介凡夫,毫无过人之处,我女儿应该也是如此,除非基因变异或发生奇迹。所以,从女儿降生的那一刻开始,我就要求自己不要给女儿搭设过高的台阶,让她平安、稳妥、自由、快乐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将来能自食其力就行了。“天人合一,身土不二”,乃古今大道。国学大师陈寅格先生很早就提出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现代教育思想。一个孩子,如同山野间一株小草,只要有适宜的空气、阳光、雨露、土壤的滋养,就能野蛮生长,生机勃勃。过多的人为干预,胡乱地浇水施肥,放进温室富养,反而可能病态枯萎。所以,我认为,当好一个家长,首先要树立“你的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是一个按你的设计要求加工的工艺品”的理念。

 

勇敢,要从娃娃开始抓起

 

当下幼儿教育的主力几乎全是女性,男性很少。阴盛阳衰的环境使“男孩象女孩,女孩更女孩”,不利于养成孩子勇敢、刚强的品性,只培养了一批乖巧听话、胆小怕事的“乖宝宝”。记得上幼儿园一个多月后,天真活泼的女儿就变得有点忧郁内向了。我仔细问她其中原因,她说是班上一个外号叫“冬少爷”的男孩子经常欺侮她,揪她的小辫,抢她的零食,还几次打她,她报告老师后还是如此。第二天,我专门找老师、园长反映了这个情况。过几天,我又问她处理结果。她说那个男孩子还是欺侮她,只是方法变得隐蔽了,常趁老师不注意的时候欺侮她。我问她:“他是只欺侮你还是也欺侮其它小朋友?”。女儿说:“其它小朋友他也欺侮,只是欺侮我多些。在班上我个子最高,他敢欺侮我,就显得他厉害了”。我一听就来气了,这样的孩子还不管教,长大了不就是黑恶势力吗?我问女儿:“班上你个子最高,难道你不敢还手吗?”。女儿胆怯地说:“我怕老师批评我,不给我发小红花!”。我告诉女儿:“不要怕,下次他再欺侮你,你就狠狠地揍他!”。某天上午,女儿班主任十分焦急地通知我,要我赶快去幼儿园一趟,说我女儿把“冬少爷”打伤了。我到现场一看,女儿站在墙角,满脸胜利后自豪的神态。那个“冬少爷”满脸抓痕,正哇哇大哭。一会儿,“冬少爷”的爸妈也闻讯赶来了。“冬少爷”的妈妈看见我就大发雷霆:“你养的好女啊,太充恶了,把我崽打成这个样子,看你如何了难?”。我漫不经心地说:“你崽欺侮我女儿多次,欺侮其他小朋友多次,小朋友们和老师都可作证。你孩子欺侮别人你不管教,人家还手一次你就要讨说法了?我明白地告诉你,我女儿没错,你崽是讨打!”。听到我这答复,骄横跋扈惯了的“冬少爷”父亲冲过来对我就是一拳,被我躲闪开一脚踢倒在地。这下热闹了,保安、园长甚至后来警察也到场了。大家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后,一致指责“冬少爷”父母的不是,他们只好悻悻而去。此后,“冬少爷”再也不敢称王称霸了,我女儿也变得勇敢起来。柏杨先生云:“与不讲理的人讲理,说明你也不懂理。对不讲理的人,皮肉的记忆远比大脑的记忆深刻”。抗争不平、匡扶正义是每个人从小应该养成的理念,现在看来,我当时以暴制暴的举动十分鲁莽冲动,但至少让幼小的女儿懂得:面对坎坷困难,甚至面对邪恶霸道,一定要主动出击,绝不能远一味的忍让。

 

轻装,才能让孩子走得更远

 

女儿上小学后,我发现现在的孩子学得越来越累。在“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谬论的蛊惑下,很多怀着望子成龙梦想的家长不惜一切代价逼迫孩子上什么补习班、奥数班、特长班,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以“分数为王”的考核体制约束下,很多老师不得不采取“填鸭式”的方法教学,作业成堆,学生们压力山大。其实,稍作思考就知道,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能成大才、大师者有几人?很多小学生已少年老成,眼神里流露出与这个年龄段极不相称的沉重、无奈甚至麻木、沧桑。“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些至理名言倒让家长和教育者们淡忘了。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什么?是培养一批有知识无个性的应试机器?还是培养一批知识与品性健全的独立人?当然,我们应该选择后者。女儿小学期间,我从不强迫她上什么培训班,强扭的瓜不甜呐!到了四年级,学校要求上早晚自习,我发现她每晚10点多才入睡,一早6点就要起床,睡眠明显不足,精神不振。于是,我请示班主任老师:我女儿以后不再上早晚自习了,在家里自学,只白天到学校上正课。感谢那位开明的班主任老师,竟然批准了我这个另类家长的另类请求,一直到小学毕业,我女儿都没上过早晚自习,每天睡到自然醒。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小学期间,在我一个开武馆的朋友影响下,女儿喜欢上了跆拳道,并坚持练习至今,已达到了六段水准,个人防身绰绰有余。一个女孩子,以后在外求学、谋生,我不用为她的安全问题担心了。

 

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小学毕业后,女儿考上了市里一所重点初中。一个年仅12岁的女孩子离开家乡,独自一人到100多公里外的异乡求学,我舍不得,更放心不下。初中,正是她开始进入青春期的关键时期,身体、思想、品格等各方面都开始发育成长,万一有什么失误,后果将不堪设想。暑假期间,我开始培训她洗衣、梳头、收纳等基本生活技能,还带她到新学校提前熟悉环境。幸好一个朋友的夫人在该校教书,在她的照顾下,女儿终于慢慢适应了新生活。遥控管理一个刚开始独立生活的孩子,如同放风筝,可以给她成长的自由,但正确的方向引导这条线,一定要牢牢抓在自己手里。于是,我和夫人开始了长达6年的每月2-3次探视的长征。女儿读小学成绩一直是全年级前列,但到了初中后,同学中高手如云,几次考试成绩排名都是全班中下等。为此,她灰心丧气,一度准备转学打道回府。为了给她鼓劲加油,我违反校规,偷偷给她买了手机,每天晚上都和她通一次话,询问她学习、生活情况,帮助她分析功课的重点、难点、要点,并把一位在清华大学就读的朋友的女儿推荐给她加为好友,实行典型引路。慢慢地,女儿的成绩提升了,进入了全年级1200多名学生排名200名以内。学习上,我暂时可以放心了,我知道,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情感、行为的养成是关键时期,比知识的积累更重要。拿破仑说过:“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根据专家们的推荐,我购买了《懂你》、《做最好的自己》、《个体的维度》、《改变,从心开始》、《自控力》、《当下的力量》等书籍推荐给女儿阅读。不知道这些书她通读了没有,但我感到她慢慢地在蜕变,不再自我、自私、自利,懂得了感恩,懂得了礼仪,懂得了爱与被爱。每逢长辈、老师的生日和传统节日,她会及时送上祝福。同学有什么困难求助,她都能有求必应。她变得越来越阳光,越来越有活力,先后当了学习委员、班长、团委书记,顺利地考入了本市的省级重点高中——市一中。

至今,我还保存着她高二时送给我的一首生日小诗,我觉得这是我收到的最贵重、最有意义的礼物。

 

第一次见到您的笑脸

就想呀呀和你叙说前世未尽的衷肠

第一次知道您的名字

就觉得平凡中透着刚强

一副沉默的外表

深沉而又饱藏着挚爱

您是一座巍峨的高山

宽厚雄浑

支撑起我一生信念的天堂

 

父爱是一片深情的大海

贮藏着对女儿的关爱、憧憬和希望

父爱是一根古老的藤曼

缠绕着对女儿的宽容、呵护和念想

父爱是一本厚厚的典籍

写满了您40余年的沧桑和无奈

我阅读了10余载却从未品尝到感伤

 

忘不了

小时候您把我扛在肩上

希望我看到无垠的远方

忘不了

您骑车载我上学路上的谆谆教诲

渴望我能够插上飞翔的翅膀

忘不了

您把我扔进河里教我游泳

我第一次尝到了苦涩

却学会了抗击风浪

忘不了

我远离故乡外出求学

您用温暖的大手搂着我的肩头

传递给我无穷的力量

忘不了

您亲吻我的脸颊

您身上淡淡的烟草味

还有那夹带着酒气的醇香

那都是爸爸熟悉的味道

让我常常在梦里回味、品尝......

 

吸吮着您的情爱,我一天天走向成熟

脚踏着您的肩膀,我已看到了大海的波光

做您的女儿,是我一生的福分

如果有来世

我还是依偎在您身边的小羊

 

 

嬗变,是孩子走向成熟的标志

 

人们常说,女儿是父亲前世的小情人,女儿是父亲今生的小棉袄。在每个父亲眼里,自己的女儿都是最棒的、最可爱的。但从中学开始,这个小情人、小棉袄就慢慢变成了小对手、小刺猬,让我难以对付,甚至感到头痛。她语文成绩一直较好,还有点文学天赋,高一时,我就建议她读文科,将来当个医生、老师、公务员什么的,当时她也表示赞同。但到高二文理分科时,她就改变了初心,要读理科,还振振有词地答辩道:“文科是务虚的,只管思想和意识,改变不了现实。只有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老爸,你out了!”。高考后,她进入了一所大学的城乡规划专业学习,并立志要成为一名以“永久而凝固的艺术”为终身职业的设计师。到了大三,她突然又萌生了新的想法。那时,学校邀请了一位主政一方的优秀学姐回校演讲,她听后热血沸腾,并以不容驳斥的语气对我说:“老爸,现在我才知道,理科生只能改变某个行业,只有文科生特别是政治家才能改变社会。现在社会的弊端不少,因此,我决定,大学毕业后报考政治学硕士研究生,将来成为一名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家”。我发现,女儿的思维象川剧变脸一样太快了,令我目不暇接,但慢慢地成熟了,开始有主见了。大学毕业后,她没有回家,在大学校园旁租了一间房子,开始了为期半年的艰辛的跨专业考研。我清楚,即使是本专业考研,历年来能上岸的也不到30%。半年的时间跨专业考研成功,可以说希望渺茫。但我还是联系了一位在大学当教授的同学,请他推荐了一位政治学在读的女博士辅导她,至少能让她在学习方向上不会偏向。几个月后,成绩揭晓,女儿竟然以超过国家线40分的初试成绩和排名第一的面试成绩,顺利地被一所名校录取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这也印证了她的座右铭:爱拼才会赢。

转眼间,女儿研究生学习也一年了,她又准备报考首都一所名校的博士研究生。看来,我还要继续当学生家长。回眸女儿求学的这段历程,如同品尝一杯家乡的特产——安化黑茶,入口微涩,入喉丝滑,舌尖回甘,余韵悠长。世界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孩子的个性、禀赋也不一样,我的这些旁门左道的经验也不一定适合推广借鉴,更不可以复制,权当笑谈、戏说。啰嗦了这么多,就以前不久写给女儿的一首小诗作为本文的结尾吧!

 

这尘世,怎样的辽阔与高远

让你的翅膀硬了,又要独自飞了

可你不知道,你怒放的心花

却在我的忧虑中盛开

 

你赶在了日月之前,我退到了

光阴之后,你站在

春风艳阳上微笑,我停在

秋风落叶上沉思

 

你说,你的心比天还要高

且目光已经超过了云端,而我

却只能在你的身后,默数

你二十年的心跳

 

我深知,你今后的光环

肯定与我无关,而你的

幸福温暖,却让我心安

所以,我今夜的白发依然为你白

 

后记:什么是钱学森之问?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与李约瑟难题一脉相承,它们都是对中国科学的关怀。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钱老感慨说:“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老又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陈剑辞.jpg 

作者简介:陈剑辞,笔名剑胆琴心,70年生男性公民,湘中梅山蛮后裔,公务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安化县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散见于《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诗林》、《十月》、《芙蓉》等媒体平台。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