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故乡阡陌乡间土路

作者: 中国作家在线 来源: 杨稳定| 时间: 2018-02-11 12:37 阅读:

 人上了年龄难免有怀旧的情愫,这种情愫作家称之为“乡愁”。我的乡愁是故乡的一缕缕炊烟,是一声声乳名的呼唤,是一阵阵麦浪翻滚逸香的心旷,更是一条条乡间阡陌土路的缠绵……

久居城市,习惯于行走在宽阔平展的柏油马路,对于我这个从农村走出来的游子来说,总有一种远离自然的清新与绿色的感觉。在一个春意盎然的周末,一家人回到乡下田野踏青挖野菜,徜徉在时下已经少有的乡间阡陌土路,不由的内心沸腾,欣喜若狂,孩童时代许许多多关于土路的影像,犹如一幕幕电影意识流浮现在眼前:

那时候,乡间土路是充满诗意的,它们曲折起伏,灵动如诗。小路两侧,随意栽植着柳树、泡桐、杨树、刺槐。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景色:春天,柳丝依依,杨絮飞扬,桐花绽放,槐花飘香;夏天,整条道路绿意葱茏,浓密的绿荫为行人撑起一把把巨型遮阳伞,令人舒适清爽;秋天, 钻天杨像是迎宾的队伍排列土路两旁,秋风一吹,飒飒作响的树叶,以热烈的掌声迎送宾客过往;冬天,缤纷的树叶飘飘然落下,土路刹时间铺就一条金绿相间的“地毯”,光秃的枝条在寒风中感受着冬日的惬意,精神抖擞地挺立傲雪迎霜。乡间土路,是田园生活的一部分,小路为油菜花镶边,为绿油油的麦田镶边,将广袤的田野分隔成一块块,就像一篇散文的若干段落,小路让农田的文思形散而神不乱,文情并茂,五彩斑斓。

那时候,乡间的土路是柔软的,它有着温善的性情,行人走久了,路面一层浮土,所以行走起来,不会脚疼。孩童们可以在土路上尽情追欢,即便跌倒,也不会伤筋动骨,他们爬起来拍拍衣裳,抹去鼻尖上的灰,继续玩耍,他们深谙土路的性情。常走的路面,一场雨后,阳光一晒也是光滑的,那是脚底跟大地摩挲熟悉后的熨帖。这时,土路是乡村的经络,老农是舒筋活络的使者,他们扛着铁锨,这里垫一垫,那里平一平,保证着路的畅通。

那时候,乡间土路对“记忆”有自己的选择,首先选择有分量的去记。路上常有老牛踏踏实实的足印,有马车压过的两条整齐的、平行的、永远不会相交的、浅浅的车撤,这些印记竟可以经年保留。有时,飞禽的爪子像是画笔在路面浮土上轻描淡写些竹叶形状,乡间土路自然也会记下一些纤小的创意。常走的是一种路,不常走的是一种路,一看路面就知道它的人气,乡间土路是人气踩出来的。而每条路的中心又聚着最旺的人气,一道白色的路心,像蜿蜒的溪流,渡着人们如船的脚和鞋子。这些有记忆的路,它能记住你的脚印。比如,队里的瓜园少了西瓜、果园丢了果子,看看脚印及走向,就大致清楚了,大都是那些调皮捣蛋的“小馋嘴猴”所为。路也跟人一样,记忆的东西一叠加,就容易混淆,所以常走的路面,记忆是模糊的,而那些不常走的地方,会有着深深的记忆,就像我们对第一次,总是印象深刻。一夜的雨,让路的记忆基本归零,然后它再一一记取。记忆在路面上就这么更替着,永远都有新的记忆。

清晨,走在这乡间的土路上,你能看到每个草尖、花叶上,都顶着一颗露珠,那是夜的奖赏。你一步步地走着,不时有草虫小动物蹦起,有蚂蚱、禾鼠、青蛙等。有的蹦到旁边的田里,你惊扰了它们的梦。有的在前面为你引路,是对你到来的欢跃。

夜晚,走在这乡间的土路上,路旁许多不知名的虫子发出清晰的鸣叫声,合着风吹树叶“沙沙”响,奏出一曲波澜壮阔的生态交响乐。冷不防处,会出现些许萤火虫,提着小巧的灯笼在路上悄无声息飞过,划出一条优美的弧线。

总之,昼夜交替中,有生命伴随,是行走的奢侈。

乡间土路宽窄不一、厚薄不均、绵密悠长、四通八达,联通田野、村庄、集镇,纵横交错,无微不至,最终将乡间的一切网罗其中。乡间土路也是通往心灵的世外桃源的通道,——那时候许多农家孩子带着梦幻,踏着这条村前的乡间小路,离开故土,跃出农门,或求学高第,或经商谋生寻找土路另一头的不一样的新的生活……

因为乡间的土路是人走出来的,所以走得有感觉。走过一次,路记住了你,你也记住了路。常走的,隔段时间没走,就会想念。“村南的小路边上有很多地菜呢”、“村北的小路不远处三株桑树桑葚熟了”、“距离村西小路500米的墓地有一个獾穴”——路总被村里的人们惦着,一出门,迎接他们的就是这土路,辨别方位坐标的也是这些土路。他们一生走的,就是这些田间土路,似乎没走多远,实际上却走了很长很长。

记忆中,每年夏季雨后天晴,行走于乡间路上,一股淡淡的泥土味弥漫于绿荫之下,一股清新和淡雅油然而生。记忆中的乡间土路,布满了牛羊蹄印和车痕,大都弯弯曲曲、颠簸不平。今天,行走在仅有的乡间土路上,又一次嗅到了泥土的芳香气息,蓦然间犹如回到童年的学堂,乡间土路俨然是我人生的“教科书”,一路走来,我渐渐读懂生活就是颠簸旅程的哲理,即使一路风雨兼程,也要微笑砥砺前行。若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有一首叫做《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歌中唱到:“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生动描绘了我们儿时那个土路和牛耕马拉的农家田园风情。如今,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在“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中,“村村通”全覆盖,乡间土路日日减少,水泥路面天天增长,自来水进了农家门户;数字电视、网络进了农家厅堂;太阳能、冰箱、成了常用家具;拖拉机、汽车开进农家小院,再也看不到“暮归的老牛”,稀有的几条乡间土路见证着社会文明和美丽乡村建设铿锵的步履。城镇化进程逐步拉近城乡距离,城里人羡慕乡村“冬看雪、夏观绿,春游赏花野菜香,秋品瓜果芳香浓”的田园生活,最美乡村全域旅游农家乐成为最惬意的时尚。

古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有"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之描述。意思是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能相互听见。借以描写桃园的社会生活宁静,写出了桃源没有战乱,百姓和平安逸的生活。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在这里陶渊明把乡间土路冠于“阡陌”,显得很恰贴舒展、古雅气派。“阡陌” 二字,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千”是空间概念,指南北方向。“千”字从人从一,表示“人起步走”:往南是人生的方向,往北是人死的方向。“百”是时间概念,指把从日出到下一个日出之间的时间段划分为一百刻。因此,“千百”一词合成了类似“时空”、“宇宙”的概念。

这是否意味着“阡陌”是个永恒的概念?“阡陌交通”是穿越时空的经典?

时光荏苒,我们无法再回到童年,不能再像儿时那样脚踩泥土“接地气”,行走中我们丢失了很多,假如有一种可以用来重新找寻的路径,我想就是这条被称为“阡陌”的乡间土路,唯有它通向岁月的深处、通向灵魂的故乡,也通向一个叫“永恒”的地方。

漂泊在外的游子们,何不潇洒再走一回阡陌乡间小路----哪怕是上面铺了一层水泥、柏油的“土路”。

                    (在线责编 尚书)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