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刚:家不是讲理的地方
家里没法讲理。每个人的情感都有远近亲疏的不同层面,长时间让一个人“绷”在一种特定的状态下就会出现病况,家正是舒缓这种病况的最佳环境。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最原始的性情,这种最原始的性情就是能够在最特定的环境里的无拘无束。家正是可以脱离虚伪、抒发真情、甚至是宣泄情绪的最好地方。家里没法讲理,因为家人都是亲人,与亲人不讲理就是情感亲近的最大道理。亲人间彼此多担待一些对方的坏情绪,家就变成了讲述关心、述说爱意的地方,亲情的品质正源于家里。家里没法讲理,家里也不需要讲理,因为亲人之间不存在对错。 家里不能讲理。家人间亲情的本质就是相互担待和相互理解,所以自古就有“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亲情浓缩。家里不能讲理,是因为家人之间虽然有文化水准和道德修养的差异,但是更有父子、兄妹、夫妻等亲情关系的包容。从这样的角度解析家理,老的卖点老、小的耍点娇都应该是一种亲情伦理的常态。常态下的家理是没办法分割出是对还是错。如果我们硬将邻里间、朋友间的礼让三分、相敬如宾作为家理的标准,亲人间可以信赖的愉悦就会生成假面具。所以,家理只能在家里,家里只能讲“家理”。 著名节目主持人马东曾提及他母亲执着关灯的一件小事。房间里只要没人,母亲一定会在第一时间将那个房间里的灯关掉。马东开始还告诉母亲,一开一关会影响灯的使用寿命,一直亮着也费不了多少电。但在马东发现母亲每次说“好”之后还是要将没人房间里的灯关掉。马东从此不在和母亲计较这件小事。他理解了母亲:节约用电已成为母亲的思维定势,就算你告诉了她不用随时关灯的道理,你也改变不了母亲生活养成的节约行为。不为“正确”的小事和母亲争执,是避免伤害母亲的自尊,也避免和母亲产生隔阂。 家旺,离不开一个“和”字,而这个“和”字恰恰就是家人之间彼此担待、相互理解的心有灵犀。加入我们问孩子:“雪化了是什么?”孩子回答:“是水”我们当然满意,但是如果孩子有想象的回答:“是春天”,你能去取舍孩子的对错吗?网上有一个小故事:一对老夫妻吵架,丈夫总是让着妻子。妻子问:“明明知道是我错了,为什么你还总让着我?” 丈夫说:“因为我怕吵赢了,输了感情,丢了你!”
李建刚,男,1957年2月23日出生,1973年12月参加工作,198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曾任大庆市文化局局长,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调研员。黑龙江省作协会员,大庆作协名誉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