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先牡:在琴弦上奔跑 ——读周惟《虚构的出走》有感

作者: 熊先牡 来源: 原创 时间: 2019-09-02 06:09 阅读:

  当命运之神让一个残疾的男人迎来同样残疾的女婴,那种残酷的打击足够让人从此一蹶不振,然而,一个有信仰、有坚持、有担当的人,他会让博大无私的爱成为内心的导向,凄风冷雨中总能找到内心深处宁静的圣地,可以随时退避并在那里还原最真的自己。他没有怨天忧人,即便残疾,他认为,仍是上天赐给他珍贵的礼物她将她的弟弟带到了世上,这个健康可爱的男婴,是上天馈赠给他完美的献礼。他向全世界发出强有力的信号:人生的苦难还在延续,而且必将永远延续下去,除了挺起胸膛,我们别无选择。周惟老师著作《虚构的出走》载满了沉甸甸的亲情、温婉的爱情,还有那些弥足珍贵的童年掠影。一旦捧起,便难以释卷,究竟是什么如此打动人心呢?
  我想,那就是精神,以及依附在精神深处的光亮。
  在这个满目苍夷的世界,在这个心灵枯竭,信仰缺失、道德沦丧的时代,一次虚构的出走,让我找到了拯救现代心灵的秘笈。书中所阐述的精神价值观,使得全书升华到了一个哲理的层面,对身处困境中的人是一个有效的激励,对凉薄寡义的心是一副速效催暖剂。同时,让我对人心、人性、人情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并和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如果用来表达我对《虚构的出走》一书的喜欢,甚感肤浅,我觉得,是爱,更是迷。
  精炼诗意的语言,是此书一大特点,单看文章名便可以见得,如《消散的漩涡》、《今天的阳光比昨天的雪辽阔》、《春天的和弦》、《夜歌》、《乡村:行走与栖居》等文章里无处不闪耀着瑰丽的珠子,还有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惟妙惟肖的外貌特征、活灵活现的神态描写,可谓力透纸背。我很惊诧,一个男人不仅情感细腻,还拥有如此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太令人折服了。而当我阅读《别事没有》、《日全食》、《看见你,胜过看见岳麓山》等系列文章,一字一句撞击着我内心的柔软,疼痛与酸楚在心海翻腾。这样那样的不如意向周老师猛砸过来,超越了理智所能控制的领域,解决问题,又会带来新的痛苦与煎熬。而周老师不畏惧、不退避,以顽强的毅力、积极向上的心态挑战生活赋予的刀锋剑雨。在此书第二辑,周老师用质朴的笔触,掷地有声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集智慧和勇气于一身的美丽又可爱的大男人。对于好男人的定论,我始终坚持一种观点,不一定要高富帅,但一定要有深度、有内涵、有担当。尽管他也议论,也向命运质问,但他绝对清醒,并竭尽全力寻找突围的途径,他做到了,在合适的时候,从容靠岸。
  穿越,是此书另外一个特点,尾随文字的脉络,我看到了远逝的乡村炊烟袅袅;田埂弯弯曲曲、高低起伏的路像满地滚开土红色的线团;破旧阴暗的教室里同桌的你永远只有一支式样单调的铅笔,短了,长了,然后又短了;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怀抱吉他犹如怀抱春天,右手花朵铿锵绽放,左手蜂蝶上下翻飞,青春的仓皇与初恋的甜蜜不知不觉中一并遥远……依然是那年的月色,依旧是那晚的秋凉,谁知一恍,你,或者我,却老在记忆深处,丢了数不清的清纯。
  放眼网络,沽名钓誉者带着虚伪的面具到处说着言不由衷的谎言,不知从何时起,我对文字日渐失去知觉,很难产生心灵的碰撞,即便偶尔遇见,也是一刹那的光芒,稍纵即逝。这并不是夜郎自大出口狂言,我深知,这种肤浅的认知过于片面,有盲人摸象坐井观天之嫌,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确实存在太多雷同的文风,太多异曲同工的语言,仿佛就是一个个失败的复制品。我常常思考,是信息刷新太快,写手来不及创新?还是源自本人荒芜冷漠的内心?
  但是,《虚构的出走》一书传递给我一个出其不意的答案,给我的心灵与精神带来巨大的冲击。文字是一个人思想行为的产物,也是灵魂的结晶,周老师的真、善、美是质朴的,就像一杯芳醇的桂花美酒,让人慢慢陶醉,给人带来恬静的思绪,却不会让人深陷其中;也是自然而然的,就像铺天盖地的秋日暖阳,干净而澄澈,清新且高远,并伴有淡淡的瓜果馨香,让人无法拒绝这一场文学光芒的沐浴。
  是的,如果没有固守的土壤和灵魂,看尽风月繁花又能如何?一个人真正的归属感,在于内心深处的安宁。
  在这个金色的秋天,轻轻翻开这本情感充沛,内涵深刻的著作,犹如在琴弦上奔跑,每一处驻足都是一个优美动人的音符,浸渍芬芳的足音,无论是激昂高亢还是雄浑低沉,都是人生的乐章。合上书本,内心无比欣慰与明亮,且祝福周老师,走过荆棘,前面春光无限美好。

 

[titlepic]在琴弦上奔跑—读周惟著作《虚构的出走》有感 

作者简介:熊先牡,江西省修水县人,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在线签约作家,溪流文学社、溪流诗社副社长。出版诗、文集《泥丸的声音:溪流五重奏》、《人间有味是清欢》。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