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世:爱过蝴蝶也爱过落叶

作者: 王立世 来源: 转载 时间: 2020-01-19 15:38 阅读:

爱过蝴蝶也爱过落叶
——试评庄凌的诗集《本色》
文/王立世



  摘要:庄凌的生命状态与诗歌状态是一致的,用细腻、丰富、清澈、深邃一步步走向精神的广阔。写亲情与乡村的内容在她整个创作中所占比重较大,她是从小处着手,从自己熟悉的生活着眼,以此来描绘中国转型期的乡村图景,写出改革开放带来的人们精神世界的深刻变化。从宏观上分析,对比是庄凌架构诗歌的主要手段,但从她每首诗的结构来看,各自都不同,没有固定的格式,不是人为设置的,而是自然生成的,这是她诗歌本色的外在体现。庄凌诗歌整体结构的平衡匀称、画面的清晰宁静,与其语言的质朴自然、情感的淡雅幽深相辅相成。  

  各个时代的诗歌大都存在对生活不同程度的美化,艺术的真实普遍高于生活的真实。相比较而言,那些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朴素而真挚的情感更令人感动。庄凌的《本色》让我们重返一个人丰富而斑斓的内心世界。她把一些转瞬即逝的梦幻、焦虑、伤感倾注于短小精悍的诗中,以自然、朴实、真挚的表达直抵别人的心灵。她的出色不在于修辞能力的奇崛和怪异,而在于对生命刻骨铭心的体验和无与伦比的感慨思索中呈现出的精神本色和人文内涵。

  在生活和写作中,庄凌都是以平民的角色出场,生存的艰难与现实的繁杂使她具有了风吹草动的敏锐,别人不以为然的景观她却能体察入微,引发无穷的联想,生出深深的忧思,悟出精妙的哲理。在浪漫的年龄体味着生活的苦涩和沉重,在情感上少了些优越、骄矜、浮躁,多了些对苦难现实的认同和承受。从古风犹存的乡村辗转到灯红酒绿的城市,精神世界被慢慢打开,城乡的差异逐渐凸显出来,已有的价值观受到猛烈的冲击,内心弥留着被撕扯的伤痛,情感由单纯逐渐变得复杂和凝重,在矛盾纠结中展现出别样的丰富多彩。庄凌是最擅长使用对比手法的汉语诗人,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几乎她的每一首诗都在使用对比,有时在一首诗中就有多处对比,一首诗与另一首诗有时也存在对比。有些对比,一眼就能看出。有些则隐匿于内容之中,需要深味才能体会得到。她无处不在的对比,是她架构诗歌的主要手段。这些对比,打破了生活的平静,产生了思想的张力,蕴含着诗人对生命和社会的独特认知。这些对比不是刻意而为,而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出神入化,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庄凌用一双敏感的眼睛感受着这个世界无处不在的差异,自己与自己的差异,自己与别人的差异,别人与别人的差异,昨天与今天的差异,此地与彼地的差异,各种差异滋生出情感的起伏波动,既有对现实的无奈,又有对未来的憧憬,她始终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摇摆,从中探寻人生的真谛和精神的归宿。

    一

  庄凌的生活轨迹主要是从家庭到校园,与社会接触的有限性使她的创作受到一定的制约,但又促使她专注沉浸于这有限的生活,避免了诗坛普遍存在的浮躁空泛,真实就是她诗歌的生命,本色就是她诗歌的特色。她笔下抒写的大多是她熟悉的亲人、同学、朋友、乡人等。父母在庄凌诗歌中出镜率最高,他们苍凉的命运让她无时不在地牵挂。庄凌没有放过《与母亲一起洗澡》这一日常生活场景,她近距离地感受着母亲无法让人接受的衰老:在澡堂的更衣室我迅速脱光了衣服/母亲却行动迟缓如老麻雀缩着翅膀/母亲瘦得只剩下了骨架/干瘪的乳房如空空的袋子/那些乳汁,那些粮食,那些温柔/都被时光挥霍一空。母亲动作迟缓与我的迅速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把母亲干瘪的乳房比作空空的袋子,可以猜想到母亲的付出与时光的无情。母亲的现在与她的过去不能相提并论:母亲年轻时也是村里的美人/在正月的戏台上与一群大姑娘跳舞/一直跳到摇曳的红高粱地里。青春与衰老的差异令人感慨不已。诗人由此想到母亲的昨天就是的今天,母亲的今天就是的明天。这首诗选取一个特定的场景,逼真地从母亲形体、动作的变化表达对生命的忧患和焦虑,能真切地体味到诗人对母亲命运的叹惋和悲悯。

  庄凌在多首诗歌中都在强化这一主题,在《母亲穷得连眼泪都没有了》中写到:乌鸦在母亲的头顶飞过,母亲以最快的速度老去;在《黄昏》中写到:我只是看了一眼,一生就过去了;在《今夜,我在北方想你》中写到:真害怕我一夜之间突然老去;在《槐花》中写到:老奶奶与小姑娘都是槐花/只是年份不同,从枝头到地上/一眨眼就是一生;在《时钟》中通过小时候想拨快指针一夜长大成人与长大后我伸出手想把时钟拨慢一点再慢一点截然不同的做法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恐惧。庄凌从母亲身上感悟到每个人都面临着青春流逝去的无奈与迷惘。

  母亲过早的衰老与其过度的操劳分不开,也与其独有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关。《关门》写得就是两代人迥异的人生观。母亲那一代扮演的是家庭妇女角色,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小环境里,一生只为丈夫和儿女三个人开过门,尽管年轻时也拥有山水起伏的玲珑身体,可万紫千红都被庄稼和茅草覆盖,造成自己的春天太小了的主要原因是母亲的钥匙在别人手中,正如庄凌在《这一年》中写到的:女人是天使还是魔鬼/还是男人说了算。庄凌这一代人个体意识较强,而我的钥匙在我自己手中我爱粗茶淡饭也爱灯红酒绿/我爱晨钟暮鼓也爱潮起潮落的快感/我不会把门关死/也不会为魔鬼开门/你转动锁孔,宝藏就为你打开/你是我相见恨晚的人 ”。诗人不像母亲那样闭关自守,把自己淹没在庸常的劳碌和一味的奉献之中,对社会既介入又保持谨慎的态度,既关注别人,也关注自己,两代人的差异就在这里。母亲在为家人付出的过程中获得精神的满足,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庄凌认为这种价值是对自我的放弃,她对母亲说你要自私一点/一生不能只为别人活着,期望母亲能够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庄凌着力写出生活的本色,她没有遮掩母亲的苍老、委屈求全、忍辱负重。同样,她也没有遮掩父亲的窘境和弱点,这和大部分诗人塑造的完美父母形象迥然不同,这不但无损于他们的善良纯朴,更突出了他们在底层和命运挣扎的可贵。父亲因疾病缠身,常年窝在家中,这个不争气的男人一病就是一辈子喝酒浇愁,动不动就发脾气,这是父亲的生命之痛。在《父亲进城》中写到:我要带父亲去公园看看/父亲说那还不如庄稼地/经过低档的小发廊/我要父亲理个发,他也摇头/在超市,父亲什么都没买/只买了一瓶打特价的泸州大曲/125,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父亲具有农民纯朴、节俭的传统美德,他对生活没有奢求,但借酒浇愁已经成为他生活的常态。在《父亲的腰病》中写到:父亲一辈子对土地弯腰/却从来没有对自己鞠躬,在这一点上和母亲有惊人的一致。父亲这一辈子都无法挺起腰杆做人了/别说天涯,别说明天,他望而生畏,父亲被苦难的现实煎熬着,他无法顶天立地,看不到未来和希望。父亲的病使一个家庭陷生存的尴尬和危机,庄凌对父亲有理解,有同情,也有抱怨,但父女之间的亲情任何东西都无法阻隔。《情人》是庄凌献给父亲最美的诗。父亲现在的衰老、唠叨、笨拙、坏脾气和过去的生龙活虎相形见绌,时间和命运在无情地改变着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但血脉亲情却永恒地存在于彼此的心灵。用情人来比拟父女的关系,把父爱写到了极致。

    二

  对大多数九零后诗人而言,写得最多的是爱情,与同龄诗人相比,庄凌的爱情是碎片化的、羞涩的,我们虽然看不到爱情的风暴和雷电,但那些倏忽即逝的、隐隐约约的情感涟漪让我们分享了她纯净、温和、柔弱、善良的美好。《哥哥》最能体现庄凌的情感特征:

  哥哥
  我和邻家的大哥哥在小溪畔看日落
  跟童年的日落没什么两样
  也许,这是我们在世上奔波后最好的安慰
  麦苗,小路还有青梅竹马都已成长
  该开花的开花,该结果的结果
  如今他已成家,胡子刚刚刮过
  他看我的眼神依然没有改变
  青春期的秘密都被晚风吹散到天涯
  回家我们依然做咫尺邻居

  这首诗写得无比的平静和节制,但文字背后、内心深处涌动着情感的波澜。与青梅竹马的哥哥和成家后的哥哥一起看日落,应该是不一样的感受,但诗人说没什么两样。青梅竹马的哥哥和成家的哥哥看我的眼神应该有所不同,但他看我的眼神依然没有改变。应该有变化却没有变化这也是一种对比。这种朦胧的情感被晚风吹散,像落日一样沉下去了,但回家我们依然做咫尺邻居,人性的美好如朝阳冉冉升起,照亮了尘世情感的飘忽与暗淡。

  庄凌爱情的不确定性也许是因为她还没有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白马王子,她一直漂泊在爱情的路上。在《乡村少年》中写到:人群中他不时瞅我一眼/我看起来比他还羞涩/我的内心又是如此喜悦如雨水飘过;在《有些人走着走着就不见了》中写到:你爱过我,如蜻蜓点水/雨过天晴,波澜不惊;在《曹妃甸》中写到:我们不约而同的想到若以后生个女儿就叫她曹妃甸/她应该有一双像我一样水灵灵的大眼睛/还有那小巧的嘴巴是小曹的基因/外人一听这个名字会以为是皇家血统/有不为人知的故事让灯红酒绿黯然失色;在《天真》中写到:我和他站在阳台上看烟花/美到心疼,就像初恋/只是那时我还相信童话/连手都没有碰过就想要在一起/一生一世/后来我们都在远方沦陷/爱过蝴蝶也爱过落叶//总有一天我会和一个陌生人/生儿育女/但每到春天,我还是原来的绿色/还是偶尔会想你。学生时代的爱情比较纯粹,但往往经不起风吹雨打,多数无疾而终,但那份美好总在伴随着人生的成长。庄凌对爱情充满各种各样的梦想,在《病》中写到:梦中总出现一个陌生的面孔/他喂我吃饭,给我更衣/并趁机抚摸我的病痛之躯;在《寻找梦里的男人》中写到:我莫名其妙地梦见自己怀孕了/而那个让我荣升为母亲的男人不知道是谁/只记得他方脸,胸膛宽阔;在《樱花》中写到:我不打算开了/我只想在我爱的人怀里多睡一会儿/含苞待放是我一生最美的时光,从这些诗句可以读出她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庄凌在多首诗中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在《美女与野兽》中写到:和朋友去看《美女与野兽》/电影看到一半,我爱上了野兽/想私奔,想自由/在荒天野地体验洪荒之力;在《梦澜宾馆》中写到:亲爱,我们就来这里住上三天三夜/忘了这个世界的神出鬼没/婚姻只是一张纸/我不收藏你的承诺,只收藏你的沧桑/即使以后老了,我们还会相约来到这里/抚摸彼此脸上的皱纹;在《我们的祖宗仍在天上相爱》中写到:我们不羡慕纸醉金迷/将彼此的身体当作远航的船。庄凌反对的是平庸的物化的爱情,她渴望的是具有洪荒之力的爱,随着文化的渗透,这种自然而充满力量的爱已不复存在了。她更多的时候在追求柏拉图式的精神之恋,这种爱情带有很大的理想成份,但谁也不能否认她的美好。诗人在《人生如戏》中写到:上表演课,老师要我演小三/开始我还有点不情愿/我嚼着口香糖对男人指手画脚/吃香的喝辣的,穿金的戴银的/掐他的耳朵,摘老树的果子/女人拥有万紫千红的春天/才有资格拥有坏脾气/我排练了一次又一次/渐入佳境,我不是喜欢演戏/是喜欢上了这个角色/信不信由你。爱情有时像演戏一样,诗人通过从不喜欢到喜欢现身说法来反讽那些只图享受不懂爱情为何物的小三。庄凌对爱情一方面充满梦想,另一方面生出遗憾、忧患和迷惘。在《美人迟暮》中写到:我们还来不及说爱,叶子就落了/还来不及拥抱,火车就开走了/她对着春天梳鬓,看见桃花盛开/却已是美人迟暮;在《桃花》中写到:桃花盛开时,别信口开河说天涯/我只要咫尺距离/爱情的颜色其实看不见 /看见的都是别人的脸色”  ;在《宠物》中写到:我也曾想过找个男人宠着 /如今这想法已经发霉;在《春天生病》中写到:爱情有气无力,温暖一旦燃烧/就晕头转向。庄凌笔下的爱情多是短暂的、流逝了的,甚至就是心灵的一闪之念,但是真挚、柔婉、明丽,美得令人心碎,一切是那么的亲切而微妙,一切又好像那么遥不可及。正如台湾作家李敖所言:只有爱的短暂才能爱的永恒。这些荡漾在内心世界的情感涟漪,能给生命以抚慰和温暖。

    三

  城镇化的迅猛发展,乡村和田野被逐渐吞噬,人与人那种纯朴简单的关系变得扑朔迷离,怀乡成为灵魂的回归之旅。诗人们都在怀乡,庄凌也不例外。她的《街角的花店》写得颇有意味。

    街角的花店
   

  小城的街角上有一家花店
  很奇怪花店没有名字
  只是门口摆满了鲜花
  不时有行人在门口驻足
  闻一闻故乡   

  有一天我看见几只蝴蝶
  在花丛里舞蹈
  蝴蝶是不是迷路了
  这里不久前还是菜地与田野

  庄凌选取街角上的一家花店这一视角来怀乡。这家花店不久前还是菜地与田野,田园风光已被商业气息代替,蝴蝶的迷路与人的迷失形成了一种隐性的对比。蝴蝶不是迷路,而是在寻找曾经的田野。人的迷失才是真正的迷失。人们物质上的需求得到满足后,精神上的贫穷凸显出来,纯朴乡村成了游子们最后的精神家园,但这一家园正在被现代文明吞噬。不久说明变化之快,闻一闻故乡意味无穷。诗人写得虽然漫不经心,但意蕴丰富,其中的失落和迷惘不言而喻。这是一首用口语写成的诗,自然、纯正、典雅,含蓄、蕴藉,不是小技巧,而是大智慧。

  庄凌的怀乡,一方面是置身于喧嚣的城市,有感于自我的迷失,另一方面是回归故乡,有感于故乡的变化而产生的情思。在《故乡》中写到:“ 六年前的一个傍晚/我在城市迷了路/只好坐在路边读书/许多行色匆匆的人投过来的眼神/让我惊慌,我像个不速之客//想起多年前父亲进城/那个在庄稼地里指点江山的父皇/突然间变成了一个弱智的小孩,因对城市的不熟悉不适应才迷路,与父亲进城的弱智多么的相似。诗中只写我的故乡是个美丽的海滨小城/而我就像被大海领养的孩子,并没有浓墨重彩地抒写故乡,但对故乡的怀念收到了有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在《流水 》中写到:故乡像个整了容的人 /近在咫尺却不敢相认我说过的话,爱过的人都在风中失散/路过儿时读书的小学 /破旧的砖房早已被崭新的教学楼代替 /我也曾在这里像青草一样发育/渴望与明天相逢/但今天我是那么伤感 /用野花虚构春天,用流水代替真相。儿时的故乡像流水一样逝去,故乡像个整了容的人使人感到陌生,才有用野花虚构春天的伤感。《在济南想起邵家沟》题目本身就是对比,一个是繁华的大都市,一个是贫穷的农村。在济南,人山人海里看不到一个叫庄凌的女孩,但我跑到济南读书做济南梦。济南有的邵家沟没有,邵家沟有的济南没有。诗人还是扪心自问:我还爱邵家沟吗/那里的一草一木都是良民/我还爱那个一身泥土气息的小哥哥吗/他像个将军,指挥一群山羊漫过山坡。诗人对自我的质疑同样是一种本色,心灵的真实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四

  庄凌身在校园,在她有限的生活范围内对社会给以惊鸿一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思考。在《宿舍楼的清洁工》中写到:每次我见到她,心里就踏实/笑一笑就多了一个亲戚/想想如果我也徐娘半老了/还能够在这里安静地打扫光阴/与世无争,阿弥陀佛,借清洁工抒写自己的人生追求。在《父亲进城》中写到:父亲一进城,就一头雾水/说的第一句话:这是日照市吗/他年轻时的记忆已经子虚乌有/那时行人稀少,店铺稀少/不用搭车就能访问每个地址,既有怀旧的成份,也是对改革开放城市飞速发展的肯定。庄凌在诗中提出了很多社会问题,比如:《空鸟巢》触景伤情,写空巢老人的孤独:高大的白杨树上挂着几个空鸟巢/北风一吹就如虚构的空中楼阁摇摇欲坠/那些翅膀去了哪里/树下也没有玩耍的孩子和飞舞的蝴蝶/仿佛一切都未曾发生//每次看到那些空鸟巢我总是莫名地想到外婆/一个人在旧房子里孤独终老/院子里长满杂草,水缸里爬满青苔;《启蒙》写留守妇女的出轨对婚姻的伤害:二嫂的老公在外打工/有个男人来二嫂家玩/我在门前洗头发/他看了我一眼/我急忙捂住刚刚鼓起的胸部//一天夜里我陪着二嫂看电视/这个男人又来了,还带来一瓶雪花膏/他和二嫂进卧室关上了房门/我隐约听到风暴的声音/夜里我莫名其妙梦到这个男人;《爸爸去哪儿了》写留守儿童的迷惘:老爸,老爸,我们去哪里呀;《离婚女人》写一个人精神的颓废和坠落:她脸不红心不跳,把陌生男人领进家门/第二天睡衣就晾在阳台上/春梦展览她与一个个男人都是初见的时光/日子一长就是陷阱/她衣着华丽,乳房高耸走在街上/不时有男人瞟她一眼/她不爱男人,爱的是自己的时光;《连坟墓也不平等》写夭折的婴儿、淹死的少年、自杀的怨妇、无后的老人、打死的无赖、异乡疯女人没有资格进入祖坟,葬在乱坟岗后无人祭拜的凄凉,与祖坟里的骨头都安静地睡着形成对比,引发人们对平等的思考;《五娘》是五叔在外打工时领回来的女人,大我三岁,脸上有一圈淡淡的雀斑/一笑起来,就如振翅的蝴蝶/在家无聊,她问我要书看/我送给她一本泰戈尔的《飞鸟集》,七年没有生娃,被家人嫌弃。那年回老家/她弯着腰在自家院里掏猪粪/遇到我木无表情,前后判若两人,通过五娘精神的压抑和痛苦批判农村传宗接代的封建思想;《在墓地表演》通过活着寂寞,死后热闹,揭示用少量的虚汗营造春天的假象的精神扭曲;《钓鱼》通过在乡下钓鱼与城市钓鱼的对比,写出欲望对人的左右和俘虏;《寻人启示》通过儿童失踪写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诗人意识到了,写出来了,意在唤起社会的关注,体现了年轻诗人的责任和担当,用事实纠正了一些人对九零后诗人存在的偏见。诗人对社会的复杂性也有自己的认识,在《游戏》写到:童年的游戏我们不玩了/童年的朋友也找不到了/但人捉人,人躲人的的游戏/却从未停止。诗人深切地感到成人后的游戏和童年的游戏有本质的不同,同样的捉和躲,一个是真捉,一个是假捉,一个是真躲,一个是假躲,内涵不同,情感不同。庄凌做为一名年轻诗人,她关注的不仅仅是校园和青春,她把各种各样的社会现象吸纳进诗歌,拓宽了创作题材,把生命与青春置于复杂而真实的社会背景之下,更加凸显其清纯和亮丽。
  首届华语青年作家奖给庄凌的授奖词是:庄凌的诗提醒了我们一些可能转瞬即变即逝,随时被代替、被遮蔽、被自我忽略的存在。她更可贵的是,在一个相对狭小的时空创造出宽阔的精神世界,把人皆有的成长史的初级阶段,用诗歌艺术化地摄录下来,饱含妙义与哲思,读来令人心动。青春、生命的流逝,谁也无法阻挡,庄凌企图用诗歌挽留住这些短暂而美好的东西。她总是从自己的生活和内心出发,写年轻,也写衰老;写蝴蝶,也写落叶;写爱情,也写孤独。她的生命状态与诗歌状态是一致的,用细腻、丰富、清澈、深邃一步步走向精神的广阔。爱尔兰诗人叶芝认为:艺术中真正感动普通人的东西,就是生活中让人感动的东西,例如个人生活的强度,在书本和戏剧中呈现的语调,一个人会在市场或药房门口激动不已时表现出来的力量。庄凌感动我们的就是她青春的所思所感所悟,不是生活的坚硬和强度,而是柔弱和委婉的情感本色。写亲情与乡村的内容在庄凌整个创作中所占比重较大,如果仅仅解读为个人化的情感表露,那只是读到皮毛,没有触及到内核。她写亲情,是现在与过去对比着写,很大程度上带有自传成份,但也有天下父母的影子,她把人性的纯朴善良与生活的矛盾纠结倾注到父母这一角色上。她写乡村,一方面历史与现实对比着写,另一方面乡村与城市对比着来写。不是平铺直叙,给人立体的多维的感觉。庄凌绝不是为写这些而写这些,她是从小处着手,从自己熟悉的生活着眼,以此来描绘中国转型期的乡村图景,写出改革开放带来的人们精神世界的深刻变化,饱含着诗人太多的体验与思考。读者往往关注她诗歌中的真实程度和情感成份,忽略了其中蕴藏的社会意义。
  激扬文字的年龄,情感的适度有效把控能避免抒情的直白和泛滥,庄凌总能找到一个与别人不同的视角,用生活化的意象抒情达意,给人含而不露、绽而不放的微妙感觉。与当今那些腾云驾雾、不着边际的诗歌相比,她写的都是日常生活情景,既容易与读者产生共鸣,又能升华到一定的审美高度。她的本色总能呈现出事物的本质和情感的黏稠,容易触及到生命的痛点,虽轻描淡写,却掷地有声,总能让读者不断地回味和思考。她的本色与传统的写实迥然不同,一方面她的情感和思想受时代潮流和各种文化的陶冶和影响,另一方面,她在艺术上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空间。除她把对比这一修辞手法用到了极致外,还有很多鲜明的特色。构思上与众不同,总是出其不意。如《短发》富有小说的情节性,头发的长短与生活的变化紧密相联。《最后一夜》围绕爷爷弥留之际,一起陪伴他的猫因迷信被赶了出去,不愿意给老人治病且好久没回来过的儿女们都围坐在他的床边尽孝,极富戏剧性。每个人眼中的《山水》都不同:我向一个老和尚请教/他笑而不答/用手指指天,又指指地/看着他远去的背影渐渐消失于山水之间/我才恍然大悟,深藏禅意。庄凌的很多诗哲理深刻,在《西门与佩罗》中写到:衰老比年轻不过多了几道皱纹/表象与真相却相差万里,衰老与年轻是对比,表象与真相是对比,对比与对比之间又是对比,精辟冷峻,令人警醒。庄凌诗歌语言如行云流水,但新颖独特,比如怎么时钟也走不动了/只有皱纹在赶路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我们与时间又做回情人夜里吹过温柔的马蹄/夜里安静得能下一场雪,这些情感饱满思想丰富的语言,极大地增强了艺术表现力。庄凌的出色不在于修辞能力的奇崛和怪异,这并等同于她不注重技巧,只是她的技巧没有留下人为的痕迹,自然天成,融入意境,与她追求的本色是一致的。

  从宏观上分析,对比是庄凌架构诗歌的主要手段,但从她每首诗来看,各自都不同,都是水到渠成,适应其内容表达的需要。吴兴华在《现在的诗》中写到当你练习纯熟以后,你的思想涌起时,常常会自己落在一个恰好的形式里,以致一点不自然的扭曲情形都看不出来,洛夫也认为诗的结构主要是一种情感结构,是情、思融合产生的有秩序的流动。吴兴华和洛夫的论断好像就是对庄凌诗歌结构的总结,她的诗歌没有固定的格式,不是人为设置的,而是自然生成的,这是她诗歌本色的外在体现。庄凌诗歌整体结构的平衡匀称、画面的清晰宁静,与其语言的质朴自然、情感的淡雅幽深相辅相成。
  谈论一个诗人的创作,不能不谈风格。风格是一个诗人长期积淀形成的。对于年轻诗人谈风格为时尚早,但从庄凌的这本诗集可以看到她风格的端倪,那就是本色,内容、情感、语言、技艺上的本色。这种本色与平庸无关,与浅薄无关,与泛滥的自然主义无关。这种本色,能从散淡中体味出浓郁,从清浅中透视出深刻,从私密中折射出时代和社会。这种本色,是经过诗人心灵的浸润,美学的选择,思想的烛照,是一种艺术的境界。年轻诗人堆砌辞藻、模仿别人是难以避免的通病,庄凌的本色克服了这些病态,克服了同质化的诗坛流弊,如一股清新的春风徐徐吹来,让人欣赏到杨柳依依、花香鸟语的美景。如果庄凌沿着目前这种路子继续走下去,必定会由端倪形成稳定的风格。但谁也不敢预言,因为对庄凌而言,生活的路和创作的路还很漫长。
  做为九零后诗人,庄凌一出道就声名鹊起,在《诗刊》发表了处女作,在《人民文学》等众多大刊发表过组诗,具有较高的创作起点,她的潜力昭示着她不可估量的未来。她的《哥哥》《开门》《流水》《街角的花店》《自画像》等写得小巧玲珑,颇具经典意味。从整体上扫描,她因生活视野的局限,题材上的狭窄是显而易见的,创作缺乏大开大合的恢宏气势和历史纵深感,对一个年轻诗人提这些要求有些不切实际,但可作为她今后努力的方向。从微观上审视,她的个别诗歌缘于瞬间的一些小感触一挥而就,诗的质感不强,立意不高。我期望我也坚信,随着诗人人生阅历的丰富,艺术上的日臻完美,她的诗歌会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必将照亮她生命辽远的天空。

  原载《名作欣赏》2018年第12期下旬刊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