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静仁:佛境

作者: 廖静仁 来源: 时间: 2023-04-21 11:26 阅读:

 

那山,叫象形山。坐落在资水中游南岸。逆资水而上二三华里远近,有一镇子,街坊巷弄,颇是古朴。那便是江南镇。其名声,随汤汤八百余公里资水,流得老远老远。而尼姑庵,在象形山上,却是比江南名声更盛的。

不过那是解放前的事情了。

解放后,尼姑庵拆了,那些秦时青砖,被搬去修了炼钢高楼;而那些汉时缸瓦,便被揭去盖了公共食堂。只是苦了庵子里那位掌门尼姑,在这象形山,心静如不波古井,守了二三十个春秋,无论如何,也是舍不得离开这块充塞着情愫的土地到别一方去的。硬是好言好语,向当地政府讨得些庵子里的残材废料,在这象形山脚下的十字路口处,搭起了一个简陋茅棚,善心善意,度着余生。

我外婆家离象形山近极,我寄居在外婆家里,那位身居简陋茅棚的尼姑,我是相识无疑的。不仅相识,外婆还嘱我喊她寄娘。在这一带,有种说法,意思是凡不好带养的小孩,寄一位寄娘,尤其是寄给佛门尼姑,便会逢凶化吉,无病无痛了。象形山这位尼姑,法号叫慧静。我认她做寄娘的那年,她虽五十快沾边了,而那心境,却仍如一少女;脆脆地,我喊她一声:“寄娘。”她没应声,只欢喜又激动地抚着我的脑壳,说:“乖!乖!”那眉宇眼神及脸色,是漫涨了浅浅羞怯的。如今遥忆起来,那种羞怯在她的眉宇眼神及脸色间,,是万般动人的。只是当年我那幼小的心灵,感受不出来,不过她那身段及脸型的端庄秀美,却惊了我小小年纪无疑。

常常地,她总喜欢在茅棚门口打坐。双眼微闭,两手合揖,见有人在门前的十字路口踟躇徘徊,便热情至极地指路:往左——可去陈王、洞市;右行——直通江南镇、大桥口……声音嗡嗡,极是浊重,使行家人一听便知,这尼姑,内功深极。只是从来就没有人见她显山露水过。而她善施草药,诊治无名肿毒,蛇伤狗咬等恶症,却使当地人受益不少。

在这一带,施草药是颇讲究的。

有患者抑或患者的亲属来求,必须带上颇有份量的见面礼;施药人收这礼物时,狡诈得极是可恶,堆满脸歉意,曰:“呃呃,看你看你,若不是我家师祖是这么一个传统(说是用这礼物祭奠师祖的灵魂),这礼物,我是要拒收的!”完完全全,一副爱莫能助的样子。那一双手,却在掂着其礼物的份量。要出门采草药了,便先把七支八支香烛点燃于神龛上,那礼物,全供在神龛上的木雕师祖面前,把三卦连卜得周全后,才探身从侧门出去,到得外面,还要面朝东方,喃喃地念着语诀:

 

起眼观青天,观见师祖在眼前;

师祖细心指点,弟子精益行善;

……

 

念毕向前一跪,再作三揖,才动手采第一味草药。

而我的那位尼姑寄娘,却无论如何也没这些讲究的。没有这些讲究,那恶症,竟然一样能够治得痊愈,还愈好得快些。倘是遇上有困难的弱者相求,她不仅丝毫也不肯收人家的礼物,且还解囊相济。因此,她行善施好的名声,便传得好远好远,想是一点也不亚于以前这象形山庵子里香火最旺盛的时期。我寄娘并不是没有拜过师,没有师祖的传统;她的师傅,是象形山尼姑庵前任掌门;她的祖传,是念经行善。她是极相信因果六道轮转的。相信灵魂永远存在。说是人死以后,人的灵魂凭着生前好坏,或升天,或再转生做人,抑或,变牲畜,饿鬼,甚至入地狱。这便叫着六道。等到一道受报完了,再转入一道去,如此死了生,生了死,来回轮转,永远没有终止的日期,只是这一切,在我年幼时,是难以听得明白的。寄娘便由浅至深做着解释,说:“如人叩钟,即刻就会发出声音;如人播谷,春种便有秋收;如人有不良嗜好,或者畏难苟安,日后就会饿死冻死……”那声音,梦呓一般。渐渐,我从寄娘的语言中听出了一些道理来,即:人要行善施好,才有好的报应。

资水汤汤,时间匆匆。清理阶级队伍的运动爆发了。有人竟旋风一般放出言语来,“慧静这妖尼,来历好不明白,怕是台湾派遣来的特务也不可知呐!”这便急坏了我外婆,深夜里外婆拉了我蹑手蹑脚摸进那栋简陋茅棚又是安慰又是劝,要她完完全全往开去想。我寄娘却平静得异常,如无风无浪一般,照样是慈眉善目接待我们。我是一点也不明白的,在当时。

你不是说人只要行善施好,就会有好的报应么?就我所知,你是行了不知多少善施了不知多少好的啊!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报应呢?然而,我的那位超凡脱俗了的寄娘,倏然间便阴下脸来,说:“孩子,你还这样幼小,怎么就能如此精明地追求实惠呢?人,既要心里想着六道轮转,又不要仅仅为了讨个好的报应而活着。打个比方吧,春天,农人把谷播下,如果遇上干旱或者虫害,秋天,就不一定会有收获;来年春天到了,农入又岂能因为去年没有好的收成而不再播种呢?”

我无言地低下了头去。

记得我与外婆离开那栋孤单单的简陋茅棚时,单薄的身子,便不再是颤颤瑟瑟的了。我寄娘站在门口,高高地托举起一盏风灯为我们照路。我们走在一片朦胧稀微的光明中了。

我寄娘本是一位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原籍湖北汉口;在家当闺秀时,就会诗琴书画,她的美貌与才学,是使得整个汉口成千上万的公子少爷所倾倒的,然而,暴雨打玫瑰,她那冰清玉洁的身子,竟在某夜间被日本兵糟踏了。为了不玷污家里人的名声,漂长江,过洞庭,孓然一人迢迢千里,她便来到了这资水中游南岸的象形山,度起削发为尼的日子来。当那些别有用意的人得到了这些材料后,似乎抓到了证据确凿的把柄,说她是日本人放下的内线,又批又斗,又跪又打,可怜我的那位菩萨心肠的寄娘,受尽了虐待和折磨。

邪恶总是战胜不了正义的,世间的好人,总还是多数.果然没几天,外地和本村,就有许多人替我寄娘说情来了,再后来,老者少者和男人女人,竟举起了森林般的手提出抗议,屈于民愤,此事才不了了之。私下里,有许多人都惋惜地喟叹:“这回,慧静尼姑不会再留恋这象形山了,一定会回老家汉口去,唉,我们这地方,无福气消受好人呐!”

出于人的意料之外,我寄娘,又孑身进了象形山脚下那栋孤单单的简陋茅棚,且仍然习惯地常在门前打坐夕她双眼微闭,两手合揖,见有人在门前的十字路口踟躇徘徊,复又热情至极地指路……象形山如果有知,无沦如何也会认为慧静尼姑定是刚走了趟亲戚回来。

这该需要怎样的心境啊!

终于有一天,我似乎有所悟了:慧静尼姑是早已明白行善施好的人不一定就真有好的报应,也清楚地知道人死是不能复生的,她之所以如此地信奉六道轮转,只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寄托罢了。她是以自己的心境在继承和捍卫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就是因为总有这么些人,历史和文明才能延续至今,并且,还将无穷尽地延续下去……

如今,象形山脚下的那栋简陋茅棚,还孤单单地立在资水中游南岸,而它的主人,却已经与世长辞了。但是,我仍固执地相信,她那行善施好的灵魂,依旧会守着那栋简陋的茅棚。人来人往,有踟躇徘徊者,还要靠她指路哩。 

只是离这象形山二三华里远近的江南镇,已不见了,古朴的痕迹。旧时的街坊巷弄,早已被一场人为的失火所烧毁;县里省里虽然也动过怒,说其消防工作没有做好,不过钱还是拨下来了,镇政府正在筹划修建一座现代化的镇子。

那将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1674632880512.png

廖静仁:一级作家,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得主,全国第三届青创会、第八、第九届文代会代表。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当代》《十月》《中国作家》等。著作有散文集《纤痕》《湖湘百家文库廖静仁卷》和长篇小说《白驹》等,作品有多篇被翻译成英、法文并入选教材。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