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飚:乡村里的都市

作者: 唐 飚 来源: 原创 时间: 2018-09-27 08:32 阅读:

  五月,火红的五月,在丁香花盛开的日子里,我随着文艺家采风团走进了三江平原,走进了“北大荒”,走进海林农场,走进绿色的原野,走进世外桃源,走进了梦一样的天堂。  

拥有175平方公里的海林农场座落在海林市境内,夏天犹如散落在绿色田野的一颗珍珠熠熠生辉,冬天仿佛是镶嵌在林海雪原一块玛瑙耀眼辉煌。这里曾经是著名作家曲波写的《林海雪原》,著名剿匪英雄杨子荣战斗过的地方。

  大巴车在一个绿色掩映的广场,划了一道美丽的弧线停了下来。扑入眼帘的是星罗棋布的一座座别墅,我诧异地问:“不是去海林农村吗,到度假村来干嘛?”同行的艺术家告诉我,这就是海林农场,别墅是职工的住宅。我愕然,这哪是农场呀,简直是一座小城市,我的嘴巴半晌不能合拢。

  走进海林农场,吸引你的也许是精巧玲珑的别墅,而感动你的却是独具匠心的规划。可谓小别墅,大心智。海林农场,由特殊的地理环境,坐落在北纬45°、与欧洲北部处同一纬度、也许是张广才岭与阿尔卑期山遥相呼应,蕴育了两地相似的风光。小镇建设之初,就确立北欧园林风格,将山、水、林、田等丰富的自然资源融入到小城镇建设当中,以艺术家审美的眼光审视着建筑的样貌。听到我与同行的画家啧啧称赞,农场宣传部长王玮女士幽默地对我说:“你们哈尔滨有‘东方小巴黎’的美誉,这回我们打造的是海林‘小北欧’。”

  的确如此,海林农场的楼房和别墅,一楼一景,一区一景,一街一景。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形态各异,风格迥然。这里别墅完全还原了北欧随心所欲的本性,风格多变的特色,每栋别墅的主人都可以根据自己喜好设计方案。海林农场不是在刻意在别墅旁构建风景,而是在如画的风景中构建别墅。

  粉红色的外墙,白色的线条,通花栏杆,外飘的窗台,绿色的玻璃。粘贴了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符号。建筑局部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联系,突出了和谐温暖的人情味。精巧的观景飘窗,如伸向远方灵动的触角,隽朗绰约的阳台,似悬挂在云天中缆车。行走在曲径通幽的街路上,徜徉于乔灌搭配林荫下,你仿佛置身于瑞典马尔摩的一个成功社区中。  

  当我们走进职工李淑琴的别墅时,让人眼前一亮,这栋260多米的独体小楼分上下两层,一层是会客厅,书房,二楼是卧室,健身房,整个室内宽敞明亮,看不到住何家后杂物,原来在建造时精心设计了几个大壁厨,整个墙体院是一幅美观的山水画,又是一个衣厨,书柜。整个室内淡雅闲适,宛如芬兰木屋一样浑然天成,具有个性魅力,富有生活情趣。当我问道:“你家住上这样豪华的别墅,农具、种子、粮食啥的都放在那里。”李淑琴笑着说:“看这样你好几年没来北大荒了,现在农场都是大机化作业,春种,夏锄,秋收,冬藏都是集中作业,整体管理,根本用不着象过去那样单打独斗。许多职工都买了轿车,条件一般也有摩托车,最次的坐场里的通勤车去干活。”同行的夏画家好奇的问道:“你家一定收入不菲,才搬进了这样大的别墅。”李淑琴笑着告诉我们,她家在场里的‘托牛所’有股份,(托牛所,即把全场职工养殖的一万头牛集中到一起饲养,实行标准化管理。)在场里是上等户,农场的大部分职工都住进了别墅,这里已形成了一个小城镇。听到这里在场的人无不悚然动容,感慨万千。

  我们知道,建筑是不同历史阶段思想文化价值取向的反映和表述,更是不同时期物质文明的重要标志。海林农场能打造出“乡村里的都市”,来源于党的富民政策,来源于该场的“农、畜、工、旅”四大产业的飞速发展。春小麦平均亩产超千金,是东北地区春小麦单产纪录的创造者和保持者;标准化饲养的1.1万头存栏奶牛和3万多头生猪效益可观;甜葡糖甙厂,粮油饲料加工厂,新能开发公司等厂达产达效,甜葡糖甙厂是国内第二大生产企业;旅游业开展了田园风光生态游、高效有机农业观光游、现代农民生活体验游。是国家AAA级北大荒北欧度假村,黑龙江省12个重点建设的旅游名镇之一。其循环经济和新能源开发在全省名列前茅,上万头奶牛养殖场所产生的牛粪等有机垃圾,经过沼气站转化成热能,厂沼气站年生产沼气100万立方米,不仅为农场1100多户居民提供用气,还能年发电300万千瓦时,工厂、公园等公共设施用电绰绰有余,剩下的沼渣、沼液也有用武之地,它代替了化肥,农药成为有机蔬菜的优良肥料,一万亩的有机蔬菜,供不应求,未种时就有人下了定单。

  眼花缭乱、名目繁多的小区,挤占着城市的空间,以扩张的强势,高楼大厦雨后春笋般,见缝插针一样争夺着每一寸土地。大城市里的人,都向往着美丽的田园生活,而在这里可以尽情享受都市的衣、食、住、行和城市生活的浪漫格调,却没有都市暄嚣、拥挤、虚荣、鼎沸的浮躁;在这里可以尽情享受回归自然的快乐和旖旎的田园风光,却没乡村的道路泥泞,尘土飞扬的烦恼,这就是新农场,“乡村里的都市”真实的写照。“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阡陌相连,鸡犬相闻。”是陶渊明式的田园风光;“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是古诗词里的田舍农庄。而今的农民开着轿车去耕种,骑着摩托去铲趟,坐着班车去收获。这就是当代的农民,这就是现代化的农场。

  “乡村里的都市”是凝固的音乐,赏心悦耳,其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灵动的音符跳跃着澎湃的激情,吟唱着共产党90年的丰功伟绩,歌颂着共产党的90年的无限恩情。

  黑龙江省垦区有113个农场,113个城镇将在北大荒上崛起,乡村里的都市,将闪烁耀眼的光芒。

  《辞海》里把“楼”字释义为“重室,即两层以上的房子”。翻开人类的居住史,我们可以明晰看到从有巢氏,掘穴而居,到现代高楼大厦林立,这是从原始到文明的一个高度飞跃,质的升华。北大荒这块广袤的土地,在建党90年后,在共和国成立62年的今天,从渺无人烟到粮田万顷的“北大仓”;从茅屋草舍到高楼林立,由乡村变成了城市……这才叫翻天覆地,这才叫根本上的改变。

 

 

 

 

微信图片_20180925143051.jpg 

  【作者简介】唐  飙 哈尔滨市文联副主席,哈尔滨市作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代表大会第七、八、九届代表。黑龙江省专顾委专家,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作家在线网驻站作家。著有诗集《梦不会失约》《女人·太阳》;散文集《北国相思豆》;长篇小说《黑嫂》《万劫余生》《喋血双城堡》《谋杀1946》《桃花巷》《丹心向阳》等;电视连续剧《黑嫂》曾作为建国50周年献礼片在央视播出;《谋杀1946》改编成36集电视连续剧《黑土热血》作为建军90周年献礼片在央视热播,《桃花巷》改编成电影《松江往事》院线上映。撰赋《太阳石记》和《冰城三赋》(《哈尔滨赋》《松花江赋》《太阳岛赋》),长诗《眼睛三章》译成俄文发表。长篇小说《黑嫂》获哈尔滨天鹅文艺大奖,长篇小说《谋杀1946》获黑龙江省文艺工程奖,散文《太阳岛上太阳石》获人民文学征文大奖,戏剧《站台偶遇》获文化部首届戏剧文化作品编剧奖,电视剧《黑嫂》获中国第二十届电视剧飞天奖等多个奖项。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