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诗:煮一粒江南

作者: 史 诗 来源: 原创 时间: 2018-12-16 20:47 阅读:

周末午后,独自在家,读书疲倦时,煮一碗莲子银耳粥犒劳自己。

慢慢洗净食材,将来自北方以北的银耳,来自南方的莲子一起放入水中,开文火悠悠然熬煮。看银耳一点点舒展,如同银花灿然绽放;看莲子随清水上下轻轻跳跃,恍若活泼优雅的舞者,不禁浮想联翩。

想到一粒莲子的出处,想到遥远的江南。

每一粒洁白如玉,圆润饱满的莲子,心中都应该栖息着一个江南水乡,并且常常在漫长的夜里做着重回江南的梦境吧?想当年,它应该生长在江南的某个池塘里,每当晚风迎面吹来,它应该常常欣赏池塘碧波荡漾,聆听蛙鸣此起彼伏吧?当江南的女子身着一袭旗袍,袅袅娜娜走过小桥流水,飘然前来池塘赏花时,它应该像她欣赏它那样,也在默默欣赏她吧?它应该是在那样的诗意生活里,开了花,结了果,然后被一个采莲女采摘收获,打包邮寄到北方的吧?

但时光流逝,此时此刻,一粒莲子的江南时光,恍然间早已是前生前世了。我无法看到它的前生前世,但我有幸目睹它前生前世生长过的地方。

那一年去江南,一路走过杭州,乌镇。几百里的旅途中,荷花一池一池扑面而来,瞬间赶走旅途疲倦,惊艳旅途时光,却又转瞬即逝,让人来不及慢慢欣赏,来不及捕捉拍摄,唯有将那惊鸿一瞥深藏心底,留待后来细细回味。

在杭州城,在西子湖畔,有头戴斗笠,挑着担子的江南女子兜售莲蓬。碧绿的莲蓬一朵一朵,盛放在两只竹编的筐子里,如同北方的女子在秋天时兜售的向日葵,新鲜而诱人。如此难得的莲蓬,一朵售价却只有两块钱,或者一块钱,价格便宜到令人不忍,以为唐突了莲蓬的美丽。

自家池塘摘的,很好吃,要不要来一朵?兜售莲蓬的女子,与兜售向日葵的女子相比,更多了几分婉约。

自然要的!买一朵捧在手中,取一粒放入嘴里,淡淡的涩,淡淡的甜,淡淡的润,仿佛吃了一粒江南在胃里,感觉身体里也有碧波微微荡漾,有绿荷轻轻摇摆,有莲藕出落成玲珑的模样,有莲子长成珍珠般的浑圆形状。如此便不忍再多吃,于是双手捧了碧绿的莲子,一步步慢慢走过江南,感觉心中澄澈,默然欢喜。

想那兜售莲蓬的女子,房前屋后应该到处都是池塘,夏天莲花挨挨挤挤密密麻麻长满荷塘,招蜂引蝶,迎风摇曳,美不胜收;等到莲蓬初长成时,刚好折一些去售卖,卖给北方人的味蕾,卖给天涯游客的记忆;深秋时采了莲子,一粒粒收进粮仓,收获的是心里的踏实与喜悦。

忽然想起南朝《西洲曲》中描写莲花的诗句:“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莲花娉娉婷婷高过人头,莲花深处掩映着采莲的女子,采莲女心里隐藏着秘密的爱情,那爱情纯洁如水!那么美丽的采莲情景,恐怕不仅令女子神往,更令男子怦然心动吧?

又想到唐朝时期的几个采莲场景。王昌龄在《采莲曲》中这样描写采莲的动人场景:“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一群可爱的采莲少女,罗裙像荷叶一样碧绿,脸庞如荷花一般粉嫩。人与荷花相互掩映,一会就不见了,江南少年打池塘边走过,听到少女们婉转动听的歌声,才知道她们还在荷塘中。池深不见人何在,但听歌声远处来。这样的一池荷花,留住的恐怕不只是少年的脚步吧?

而在王维的《莲花坞》里,采莲虽多了一丝生活的辛苦,但采莲少女的心思却格外真实动人:“日日采莲去,洲长多暮归。弄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

采莲姑娘每天都要出去采莲,因为水洲很长,时常要到傍晚才能回家,撑舟时不能溅起水花,只怕弄湿了红色的衣衫。江南秀丽,采莲女娇美,这样的江南,恐怕要令人蓦然生出“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的念头吧?

莲花美,美到心动处,光欣赏是不够的,还要占有,如果没得占有,甚至是要去偷的。

白居易诗歌《池上》便记叙了一个小男孩偷采白莲的故事:“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一个淘气的男孩偷采白莲,却不懂得掩藏自己的踪迹,小船把浮萍荡开,留下一道清晰的痕迹。偷采莲花的不是爱美的少女,不是恋爱中的青年男子,而是一个小男孩——连孩童也是喜欢莲花的,喜欢到要偷的程度,这简直是对莲花最纯最真最烈的喜爱了,不是吗?

  神游一番江南,收回神来,莲子银耳粥刚刚煮好。盛在小白瓷碗里悠悠品尝,遥远的江南,又蓦然近了,才浮起在眼前,又栖居在心头。

 

作者简介:史诗,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会员。榆林市作家协会会员。西部散文学会会员。作品一百余篇(首)发表于《延河》《西部散文选刊》《陕西诗歌》《榆林新青年》《延安日报》《榆林日报》《中国作家在线》等省市报纸杂志及网络平台。已出版个人诗集《漂泊》。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