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兆生:多彩宁都

作者: 肖兆生 来源: 原创 时间: 2019-01-03 06:40 阅读:

  多姿多彩的宁都大地,尤以红、绿、古三色为甚。踏上这方热土,无不为她的红色而震撼,为她的绿色而陶醉,为她的古色而赞叹。4053平方公里古老而年轻的土地,宛如一幅多彩的巨幅画卷,铺展在赣南北端,为世人展示出独特的魅力与神韵。



红色经典



  宁都的红色,虽然没有像毗邻的瑞金那样红得热烈、红得鲜亮,但却红得凝重、红得深沉,在反围剿战争纪念馆、宁都起义纪念馆、小布红色旧址群、小源宁都会议旧址,从中便可找到答案。
  19292月至19301月间,朱毛红军从井冈山下来六进宁都,发动群众,建立政权,开辟了赣南第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进行了赣南中央苏区一系列的革命实践活动。此后,这里成为一至五次反围剿的主战场和指挥中心,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运动战的成功范例,形成和丰富了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冠以主战场”“大本营”“集散地等名号,诠释着宁都在革命战争年代的辉煌与荣光。
  就像说起中央苏区的革命斗争史,不能不说宁都一样,说起宁都中央苏区的革命斗争史,同样不能不说宁都西北部的小布。这个与吉安永丰县相邻的赣南北部边陲小镇,距宁都县城60公里,这里山水毓秀,风光旖旎,物产丰富,民风淳朴,80多年前,被朱毛红军视为风水宝地,在这里屯兵操练,设卡布阵,摆开了反围剿的主战场。于是,在这个弹丸之地,成了一至三次反围剿的指挥中心,红军第一支无线电通信队、中央苏区中央局、苏维埃中央军委在这里成立,毛泽东四十六字游击战军事思想在这里形成。宁都作为前期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政治、军事中心,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多个第一,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旧址多达80余个。可以说,这里的村村寨寨,都留下了红军的足迹,这里的山山水水,都书写着红军的故事,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浸润着红军的鲜血!
  座落在宁都县城东门梅江河畔的耶稣堂,是一幢两层欧式建筑,它枕着市井的喧嚣,聆听梅河的涛声,一百年来,见证了这座古城的兴衰和荣辱。就是在这幢精致典雅的两层小楼里,80多年前,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宁都起义19311214日,以赵博生、季振同、董振堂为首的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在共产党的策反下,17000多官兵义无反顾参加红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所辖3个军调转枪口,在反围剿和长征途中,前赴后继,战绩卓著,被称为铁流后卫,毛泽东在延安挥毫写下了以宁都起义的精神用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是战无不胜的
  在黄陂、东韶、青塘、固厚、会同……宁都的每座山、每寸土,都浸染着烈士的鲜血。宁都共有56304人参加红军,数万人英勇捐躯,有名有姓的烈士多达16724人。如今,当你踏上这块红色的土地,又仿佛把你带回到硝烟弥漫的反围剿战场,眼前总能浮现连天的烽火,耳畔回荡齐鸣的鼓角……

绿色宝库



  宁都是个多山的县份,古时就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说,山多自然林多,林多绿色也就多了。如果把宁都比作绿色的海洋,那么,连绵起伏的群山就是壮阔的波涛,星罗棋布的村寨就是屹立的岛礁,车流人流便是碧海中的轻舟了。

  这是一组令人欣喜的数字,折射出宁都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的成果:林地面积451万亩,森林覆盖率713%;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总面积102.77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16.9%;包括肖田、东韶、洛口、小布等4个乡镇的592平方公里区域,被省政府纳入赣江源头保护区范围。如今的宁都县,植绿、护绿、爱绿、兴绿,已成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梅江两岸山青、水碧、天蓝、树绿,百姓的生活融入绿色的元素,尽享大自然的恩赐。
  被誉为城市绿肺”“天然氧吧”“城市后花园的翠微峰国家森林公园,以丹霞红层地貌闻名于世,总面积约7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82%,各种植物300多种。翠微峰不仅有着亚热带气候和充沛雨量,繁衍着无数的奇花异草、珍稀植物,还以奇特险峻的峰峦,绚丽秀美的风景,浓郁葱茏的绿色吸引着县内外的游客纷至沓来,也成为县城市民休闲健身的首选去处。
  与翠微峰遥相呼应的省级自然保护区莲花山因状如莲花而得名,它不仅是宁都县城的一道天然保护屏障,也是宁都的一道靓丽的独特风景。一千余级石阶依山势而上,宽绰舒缓,精美华丽,直抵云天;莲花山主峰古木参天,空灵幽静,云蒸雾罩;青莲古刹晨钟暮鼓,梵音缭绕,金碧辉煌。身临其中,远离纷扰的尘嚣,吮吸清新的空气,沐浴绿色的洗礼,醉闻山花的清香,饱览壮丽的山川,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世外桃源。由于这里独特的气候环境和自然景观,常有市民在此度假,社会团体在此讲学,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赣州市文学创作基地曾设于此。
  位于宁都西北部、距县城七八十公里座落在东韶、肖田乡境内的凌云山、大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以海拔1454.9米和1326.2米的高度,被称为宁都屋脊,呵护着赣江源头,庇佑着一方百姓。与中部的翠微峰、莲花山不同的是,这里与永丰、宜黄三县交会,群山连绵,层峦叠嶂,一座座大山粗犷豪迈,恣意奔放,就像上帝在这里打翻了调色板,山麓峰巅,层林尽染,近山远岱,林海苍茫。
  充沛的雨量滋润了山林,茂密的山林涵养了水分,使宁都山常青、水常绿;优越的资源禀赋,优良的环境保护,又使得发源于此的赣江源头梅江造福一方。

古色明珠



  三国吴嘉禾五年(236年)建县,宁都已有1770多年的历史。今天,那些散落在乡村的历史古迹、文化遗存,犹如镶嵌在大山中的明珠,熠熠生辉。走马宁都大地,你可以触摸到历史的厚度,感受到时空的长度,体悟到文化的深度。
  宁都东部第一山武华山东麓盆地中的田埠乡东龙古村,有着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中国景观村落等国字号的桂冠,它四面环山,民居古屋依山傍田而建。村中是清一色数百亩莲田,绿叶翻滚,莲花竞放,东龙古村沉浸在绿的海洋、花的世界中。村口,两棵500多年树龄的古杉引人注目,迎接远方而来的客人,它树杆粗壮,枝桠遒劲,树皮全无,筋骨裸露,给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东龙村始建于北宋乾德五年(976年),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村东是密集的民居,有一百多户人家,村西山坡上建有一座七层高的文峰塔,镇妖避邪护佑村民,村北山坡下便是久负盛名的百间古屋了。远看,百间古屋一字排开,依山而建,气势恢宏,连片的祠堂古屋青砖黑瓦,飞檐耸垛,典雅古朴。沿着鹅卵石铺成的蜿蜒村道穿过莲田,直达占地十余亩的百间古屋东里一望。高墙大门内,百间古屋间间相连,户户相通;巷道天井环环相扣,宛若迷宫。这里的一砖一瓦,一石一木,无不散发出古意古韵,行走其间,仿佛时间倒流,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了远古时代。与百间古屋一样久远的,还有那耐人寻味的东龙十景以及情趣盎然的花灯、龙灯、桥梆灯……

  有着赣南北极”“赣江源头之称的肖田乡,不仅因其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而享誉,而且还以众多保存完好的古村落而闻名。早在公元280年,誉为客家第一姓的赖氏辗转迁徙来到这里开疆拓土,繁衍生息,相继成为赖廖萧管四大客家姓氏的主要聚居地,最具代表性的当数郎际、带源村。融入徽派元素、深藏大山之中的千年古村郎际,宗祠、庙宇、老宅、古树、牌坊随处可见;萧氏三祠飞檐翘角,雕梁画柱,气宇轩昂,昭示着萧氏家族曾经的荣耀;乾隆皇帝下旨所赐,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至今保存完好的贞节牌坊,彰显着萧行三之妻黄氏五十载坚贞守节的高尚情操;屹立寺庙前的那棵上千年的罗汉松,历经风霜,苍劲挺拔,见证了郎际古村的变迁。自南宋始,郎际人文辈出,才俊众多,尤以南宋诗人萧立之、萧仕赟,明代萧敏为最,萧立之、萧仕赟父子被誉为南渡以后之高品”“冠绝南宋之诗魁,奠定了宁都文乡诗国的地位。
  如果说,郎际古村以人文景观著称,那么,肖田的另一个古村带源,则以古建筑群而闻名。来到带源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高的石质牌坊,耸立在人们的面前。牌坊四柱三间颇为气派,上方正中是青石匾额,虽然年代久远,但旌表尚义四字仍依稀可辨。尚义坊建于明正统六年(1441年),有着570多年的历史,史料记载,明正统五年(1440年)江南一带发大水,带源义士管敏春向朝廷捐赈稻谷一千二百石,约合9万公斤,朝廷褒奖其义举,遂于次年在带源村口建起尚义坊。进入尚义坊,漫步在这座千年古村,整村是古井、古居、古街、古巷,满目是清一色的徽派建筑,还有那古窑场、古河堤、古城墙、古驿道,徜徉其中,恍如隔世。
  宁都较为有名的古村还有很多,大沽乡阳霁村、黄石镇璜村、黄陂镇杨依村、东山坝小源村,以及城内众多的遗址古迹,不胜枚举。这些星罗棋布的古村古迹,古色古貌,与宁都绿色的山水田园、红色的遗址旧址融为一体,相映成趣,引发人们多少由衷的赞叹和无尽的遐想……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