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先牡:我的廊桥,我的遗梦

作者: 熊先牡 来源: 原创 时间: 2019-06-01 23:32 阅读:
熊先牡:我的廊桥,我的遗梦

一场急雨,冲刷着天地、冲刷着车窗、冲刷着记忆,天地一切仿佛被雨统治,人们连呼吸也变得小心翼翼,我就是在这样的情景里邂逅廊桥。两年前的一次采风活动,因时间安排不巧,我终与廊桥失之交臂,每当友人兴致勃勃聊起廊桥,以及由那次采风活动产生的杰作,我只能在热烈的氛围中臆想着别样的清末遗风,继之用莞尔一笑掩盖内心深处的惋惜。
  我以为,我会与廊桥共赴一次别出心裁的约会。就在此生,不需要打点行装,不需要准备思想,简简单单,落落大方,像久别重逢的故人,又像刚刚结识的新友。可以相对无言,亦可以轻声耳语;可以煮茶听雪,亦可以曲水流觞;可以临风抚琴,亦可以谈古论今。我与廊桥在两情交融的沸点忘却尘世的喧嚣,忘却人情的凉薄,还有那些漂浮在生命长河中的焦躁与忐忑。
  在这世上有,且仅有一个人,对你而言,Ta是完美的,而且仅对你而言是完美的。
  廊桥的完美是人间巧艺夺天工。
  我曾无数次在脑海里勾勒廊桥的英姿,就像少女幻想着她的梦中情人,甚至想象廊桥步入我视野的刹那,我的目光会洋溢怎样的惊喜,我一连准备了许多赞叹的词语,但终究被我一一否定。
  我觉得,所有的赞词都很肤浅,我怕我浅陋的认知,有辱廊桥的风韵。
  我与廊桥缘定此生。
  我知道,廊桥一直在默默等我,她已经等了一个世纪那么漫长。
  廊桥用她古朴的躯体扛起岁月的轮回,用她顽强的意志挑战大自然馈赠的风风雨雨。她确信,某天我会跋山涉水带着梦幻欣然前往,就如我确信她坚定不移地等我一样。在行云流水般的生命里,在镜花水月的梦境里,在年复一年的期盼里,在沧海桑田的变幻里,廊桥从未走出我思恋的天空。
  等待的过程是残酷的,试问归期未有期;等待的日子是唯美的,美好的憧憬浸渍生命的芬芳。我们在这样一个未知的约定中,用想念丰盈人生。
  人生莫不如此,多一些简单,多一些幻想,生活便会多一些美好。在浊世之中,心灵留出一方净土,让绿色的情感扎根,质朴的幸福就会随时敲开你的心门。
  绕行无数山原,历经无穷水道,不觉峰回路转,春色撩人。
  我真的来了,在初夏的向晚,我是一个不速之客误入廊桥之地。在这之前,我并不清楚廊桥的具体位置,而廊桥所在方圆数里,既是我眼里的无限江山,也是我心中的花好月圆,这一方热恋的水土,是雕刻在我心灵深处亘古的风景。
  习惯了城市的皱褶,习惯了无言的高楼,习惯郁抑的眼神以及眼神里透露出锐剑般冷光,甚至习惯了歧义的命运,过早移植在城市案头的青苗。而此刻,映入眼帘的却是一派蓬勃的生机,那些随意舒展的枝条,那些尽情生长的生命,述说着大地的宽厚与仁慈。
  这是一个原生态的人间天堂,重峦叠嶂,郁郁葱葱的植物枝繁叶茂,散落的村庄掩映在绿树丛林之间,一条不算宽的马路如蛇蜿蜒在阡陌交错的稻田之中,廊桥静静卧在一条涓涓溪流之上,端庄大气,古意盎然。据介绍,廊桥建于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桥长约50米,宽约5米,两端是檐角飞翘高约6米的古代门楼,连接两门楼的廊道盖着青瓦,整座廊桥除四个巨石砌的桥墩外,余者皆为株木结构,历经一百多年的风雨洗礼,廊桥依然保存完好。
  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廊桥周边的居民越来越少,年轻人如过江之鲫奔向了外面的世界,村子里只剩下一些年迈的老者,依然守候着古朴的村庄,沧桑得有些幸福,青瓦上袅袅升起的炊烟,勾勒出最纯真的生活气息。新农村建设后,廊桥通往外界的道路由原来的羊肠小道变成了水泥马路,自然,引来不少游客纷至沓来,昔日这一方静谧,流动着无数现代化元素。
  我突然痛恨起来,老天爷不仅制造了一场来势凶猛的雨,还给我制造了一场擦肩而过的遗憾。我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也许这是天意,廊桥近在咫尺,那么亲切,那么灵动,诠释着古老的光阴。我却无法上前一步靠近,撑起一把伞,共赴风雨;也不能有更多的期待与等候。此行,我只是一个匆匆而行的过客,下一站是我背负的使命。
  原来,人世间许多美好的事情,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机缘来成全。
  我的心像裂开的地壳,一点一点开始下沉……人间何事堪惆怅,莫向廊桥问旧游。隔着车窗,隔着厚重的雨帘,我的目光与廊桥依依惜别。

 

作者简介:熊先牡,江西省修水县人,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溪流文学社、诗社副社长。出版诗、文集《人间有味是清欢》《溪流五重奏。泥丸的声音》。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