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春:用刻刀耕耘人生的郝伯义

作者: 赵国春 来源: 时间: 2019-11-23 12:42 阅读:

惊悉郝伯义先生于2019年11月22日在哈尔滨仙世,为了追忆他的艺术人生,我把8年前写他的一篇传记文学发给大家,是对他老人家的最好纪念。

 

微信图片_20191123124729.jpg

  郝伯义,1938年生,山东省牟平县人。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黑龙江省版画院副院长、北大荒美术家协会主席、一级美术师。 

 

    在祖国的东北部,有一个叫北大荒的地方,今年又迎来了一个丰收年。开发建设64年来,她不仅为共和国提供了3000多亿斤的优质商品粮,还培育了富有黑土特色的北大荒文化,培育了在世界有一定影响的美术流派——北大荒版画。                      

说起北大荒版画创作群体,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著名版画家郝伯义。

2011530下午,坐落在哈尔滨市红旗大街的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二楼大会堂里,掌声响起来。期盼已久的北大荒文联第四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会议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总局党委委员、垦区工会主席于春明代表总局、总局党委宣读了关于授予郑加真、窦桂萱、丁继松、郝伯义、张喜良、顾震夷、张荣、崔可法、许长山等9名同志 “北大荒文学艺术创作终身成就奖”的表彰决定。这九位老作家、艺术家都有一个共同点:坚持几十年从事文学艺术创作,并在各自的领域创造出突出的成绩。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原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原北大荒美术家协会主席郝伯义,就在这次荣获了北大荒开发建设60多年来的最高文艺奖。

郝伯义50年如一日,用画笔,用刻刀, 辛勤耕耘在北大荒这块沃土上。他带领青年版画群体,走出垦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北大荒版画创作群体,从五十年代末开始,第一代北大荒版画家,以浓郁的乡土气息、瑰丽的色彩色调和气势恢宏的构图、宛如一曲宏亮壮美的交响震动着画坛,形成了扬名中外的北大荒画派,在中国新版画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踏进荒原天地宽

 

    祖国东北的春天,乍暖还寒。53年前初春,春寒料峭。在长春刚刚过完了20周岁的生日的郝伯义,一切都来不及深思熟虑,就匆匆忙忙随着转业大军,来到了北大荒。

郝伯义1938年出生在山东省牟平县。从小酷爱绘画,因家境贫寒,他17岁失学,以当美工为业。开始在长春电影制片厂当美术设计学员,后来又到长春防空军学校任美术员。1958年春天,随长春解放军防空兵学校的转业官兵,来到北大荒当农工。本来,他是这个学校的职员,是不存在转业问题,因其“政治运动”株连也带着“光荣花”下放到北大荒。如俄国画家列维坦笔下的远东阿穆尔河流域风光的北大荒,倒唤起他急切用画笔描绘绚丽边陲的艺术愿望。

微信图片_20191123124643.jpg

  乡情(1983年)

郝伯义来到850农场和转业官兵们一起,烧荒、种地,架桥、筑屋。住的是“马架子”,吃的是大馇子、野菜汤,夜晚听着狼嗥,在蚊帐里点着马灯作画。体尝过踏破亘古荒原的快乐,也遭遇过野狼尾随身后的惊险。一切艰难困苦全不在乎,描绘开荒生活成了他最大的乐趣。谜一样的北大荒磁场般地吸引着他,他拿起画笔,跟随张作良、晁楣等版画家,痴痴地描绘北大荒火热的开发生活。这一时期,他画了许多速写和素描,后来有些陆续发表在《北大荒文艺》杂志上。不久,他被调到铁道兵农垦局从事美术工作。

195810月,铁道兵农垦局组建北大荒画报社时,原《解放军画报》美术编辑张作良牵头,调来了晁楣参加。19597月《北大荒画报》出版创刊号,同年819日,画报社由密山县迁到虎林县。郝伯义和张祯祺,也从农场调到画报社。后来有陆续调来了几个人,画报社人员达到8人,由张作良任组长,晁楣任副组长。因画报社缺少必要的条件,仅出版了一期就停刊了。

    当年的铁道兵农垦局,为开展文化活动集中了一批美术人才,由张作良、晁楣牵头,组织油印套色木刻版画的创作。郝伯义在他们的影响和传授下,很快就学会了版画创作,并从此爱上这种能够自行印制的绘画形式,成为这个创作群体中的一员。《惊扰》就是这个时期他的版画代表作,画的是荒原深草中的两只野鹿,被远处垦荒者的拖拉机惊扰,它观望、跳跃、奔逃的神态,形象生动,构图新颖,色彩浓淡相宜,寓意北大荒新时期的到来。

60年代初, 中国美术家协会和牡丹江农垦局联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北大荒美术作品展览》,展出作品202件。其中有30名版画作者的132件版画作品。这是北大荒版画第一次在首都公开亮相。《人民日报》等新闻媒体刊发消息、画页和评介文章,中国美术界领导和专家蔡若虹、吴作人等多名参观并参加座谈会热情发言,肯定成绩,也指出不足。《光明日报》发表了王朝闻的评论文章,首都美术界一时传为佳话,一致给予好评。他在评论中写道:“北大荒美展里的作品,也就是把劳动当成一种创作来理解,从而以歌颂社会主义劳动的美和劳动的诗意为中心主题的”。第二年盛夏,中国美术家协会和牡丹江农垦局联合主办的《牡丹江垦区版画展览》又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出作品100多幅,随后又到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西安巡回展出。从此,北大荒版画名扬中外,成为中国现代版画艺苑中一个新兴的流派。这次郝伯义参展的是《黑色的金子》和《向地球开战》两幅油画。当年的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吴作人看了之后说:“这个同志的画,色彩感觉很好,很像马克西莫夫。”当他得知郝伯义没有进过美术院校,而是自学成材时,他赞叹地说:“这很不简单!”

                     

愿作春泥更护花

 

北大荒版画逐渐成为我国新兴版画艺术的一个重要流派,有北大荒版画作者集体的才华和奋斗,加上各级领导和美术界的支持与关怀,共同努力创造出来的。

60年代,张作良、晁楣、张祯麒等一批北大荒版画的开拓者们相继调离垦区。五十四万京、津、沪等大城市的知识青年来到了北大荒,开始了他们战天斗地的黑土地的生活。在大漠荒野中,他们经历着人生的酸甜苦辣。那段用青春铺洒的垦荒路途,留下了他们永远不能忘却的回忆。70年代后期,他们大多结束了知青生活,回到了纷繁的都市。但依然有一批知青留了下来,成了扎根边疆的北大荒人。也有人劝郝伯义离开这块土地,去省城从事专业艺术创作,他的思想也有些动摇。

正在这时,兵团要找一位美术创作班的主持人兼辅导者,在仍留在垦区的几位画家当中挑选了郝伯义,他留下来苦心经营版画群体创作这一方事业。为了将分散在全省众多农场中的美术爱好者集中起来,郝伯义颇费了一番功夫。现侨居澳大利亚的画家王兰在一篇文章中回忆道,当时因为她的父母被错划为右派,所以她到兵团司令部参加创作班受阻。郝伯义写了许多求援信,费了许多口舌,设法把她调离原单位,调动手续足足办了10个月。当时,得到类似帮助的,又何止王兰一个人。参加创作班的学员绝大多数是下乡知识青年,他们在“文革”中,受红卫兵造反思潮的影响,在创作上大都以阶级斗争为纲,图解政治口号,把绘画当作单纯的宣传手段,无视艺术真实和美学追求,领导者稍有“越轨”便起来造反。郝伯义面对这样的学员,以一个正直画家的艺术良知,和老画家廖有楷、杨凯生等辅导老师一起,组织学员认真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员面向生活,立足垦区,传授版画技法,继承和发扬北大荒版画的优良传统。

郝伯义带领青年作者走进版画艺术的殿堂,他在这些青年人身上倾注心血。

待业青年小赵,在家闲得无聊,结交了一些社会上的朋友,东游西逛,寻衅大架,他爸看见儿子对画很感兴趣,就托人把小赵交给了郝伯义,恳请他给带一带。郝伯义没有因为小赵有坏习气而训斥他,而是经常给小赵讲学画要先做人的道理。小赵逐渐开了窍,把老师的一言一行都看在眼里,思考着:老师有肝病还辅导我们,一笔一笔地画,一刀一刀地刻,他为什么呢?人活着不能只为自己!他从此改掉了不良习气,开始发奋用功了。郝伯义几次带他到农场深入生活,使他在现实生活中受到了教育,丰富了阅历,提高了基本功。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他创作的多幅版画参加了几次展览。每当别人夸奖他的版画有长进时,他总是由衷地说:“多亏了老师对我的帮助和教育,否则我就不会有今天。看看我过去那些狐朋狗友,有的被枪毙了,有的被判了刑,我的版画都能参加展览了,回想以前的我,真有点后怕。”

郝伯义就这样,坚持每年办一次班,每次35个月, 接连办了七年,直到知识青年大返城。总共培训274人次, 这批学员先后创作美术作品473,参加过两次全国美展,一次全军美展,两次全省美展, 在国外展览240幅。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画册《青年版画作品选》, 在天津美术出版社出版画册《广阔天地绘新图》,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画辑》等8种。近百幅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和美术馆收藏。 这些人就是北大荒版画的第二代作者。这些作者返城后,共有70多人分别成为专业画家、美术学院教师、美术编辑等美术专业工作,有的还当上了美术高等院校的研究生。由此,郝伯义被称作“热心的北大荒版画组织者”。

197410月,《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青年版画选》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收入郝伯义等29名作者的49幅作品。

    当这些知青作者陆续返城之后,往日热闹的美术创作室突然变得冷冷清清。北大荒版画创作群体面临着作者不足的困境,有不少人说:“北大荒版画这回可完了!”郝伯义独坐空室,经历一段寂寞和惆怅之后,决心重建版画创作队伍。有人担心农场的孩子苯,缺乏必要的素质和灵气,怕培养不起来。郝伯义却看到他们生在北大荒,熟悉并热爱北大荒的长处。

于是,郝伯义带着严重的肝炎病,每日不断地吃药顶着。从松花江两岸到黑龙江边,从完达山麓到大兴安岭脚下,走了几十个农场、生产队,开始了寻觅新学员的长途跋涉。经过将近半年的奔波,美创室有恢复了往日的欢笑声。“分散生活,集中创作”,是郝伯义根据垦区实际情况和多年经验总结出来的“出作品,出人才”的有效方法。在集中办班期间,郝伯义和杨凯生、李亿平把几十年的创作经验,全都倾注在这些学员身上。郝伯义手把手地教,从取材立意,修改草图,到刻制木板,直到套色印画,还要随时启迪他们的艺术欣赏力。就这样经过四年多的辛勤耕耘,共培训了137人次,创作版画270幅。他们就是北大荒版画的第三代作者。郝伯义培养的作者因取得创作成绩已调出垦区90余人,目前仍在国内从事美术专业的40余人,在国外从事艺术工作的10多人。

著名北大荒版画创始人之一晁楣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过郝伯义作为北大荒版画创作的带头人和组织者:“几十年来,郝伯义在培养和带领众多青年作者对发展北大荒版画做出突出贡献的同时,并以自己出色的创作成果为群体创新起着示范作用,勤于实践,勇于开拓,贯穿着他的创作生涯。在版画创作领域,从版种到创作题材、体裁样式,他都有广泛的涉猎。且风格手法多变。他的自身创作情况就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格局。但是,他的全部创作实践都从没有离开过北大荒这块土地。表现对这块土地的骨肉深情,铸就了郝伯义版画各个时期的不同风貌”。

 

创新水印木刻画

 

郝伯义从事版画创作以来,在版画品种上曾进行过多种尝试,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搞过石版画、黑白木刻、油印版,新时期以后又转向水印版画。他的版画风格和情调也有所变化。早期版画以质朴取胜,后期版画则以淡雅见长。他的后期版画创作,把北大荒的自然风光描绘得清新秀丽、悠然恬静,无论是怀恋故乡的《乡情》,还是捕鱼的《天涯湾》;无论是野花遍地的《春雨》,还是野熊出现的《醒冬》,都已见不到征服荒原时期的那种雄伟、峥嵘的磅礴气势了。这种转变说明人与大自然相对立的关系,随着历史的发展已有所变化,从而使画家的创作获取了新的审美属性,使作品诗意化了。

1981年,郝伯义率先探索“北大荒水印木刻版画”,一改北大荒版画长期以油印为主的传统样式。他在试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水印的刻印等一套技法,继承并发展了北大荒版画艺术风格。创立了北大荒水印版画,这是一个巨大的贡献,极大地丰富了北大荒版画的内涵,以及由此派生的一系列从题材到形式及拓印技法的变革,并由此而影响到全国水印版画的发展。同时,组织青年作者们创作了近千幅作品。

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席李桦先生说:“这几年一些人满足于花哨的、表面的一点趣味性,所以我跟郝伯义说,希望你们搞点黑白木刻,想不到只一年多的时间,就拿出这么多黑白对比强烈、画面构成多变、表现手法多样,并且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作品来,看后真高兴,真是一言难尽”。

    郝伯义把北大荒版画事业引向辉煌的同时,还创作出许多独具一格的版画作品。他的画清新隽秀,典雅温和,既透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内在清纯气质,又充满着一种贴近普通人生活的温馨亲切。他的画中多仙鹤,或振翅飞翔,或顾盼流连。更有小花在料峭的春寒中悄然开放;有鹭鸶于一潭秋水中引颈欲飞……对于久居闹市的人来说,看他的画,犹如看到一方澄澈的天空,不难感受到一种发自本心的和谐,一种音韵自足的融洽。他的画荣获日本美术交流协会颁发的银奖,作品在香港展出时,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前去为其剪彩,《香港商报》、《城市周刊》等都作了报道。《晚报》称郝伯义为“画伯”,认为他的作品“以简洁的画面和鲜明的色彩构成颇具现代感的佳作,成功地传递出北大荒宁静和谐的自然气象。

郝伯义是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兼黑龙江省版画院副院长,一级美术师。他在组织垦区版画作者业余创作的同时,创作油印、水印、套色和黑白版画总共100多幅。成为我国高产的著名版画家。早期不算,仅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就创作了几十幅作品,像《阳光下》、《荒原晨钟》、《天高任鸟飞》、《初雪》、《鹤恋三江》、《幽谷》、《冬容》、《春雨》、《进山》、《开江了》、《山珍》、《天涯湾》、《乡情》、《冰江水》、《惊蛰》、《霜染十月》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优秀作品。套色木刻《乡情》获全国第六届美展铜牌奖。《翔》获全国第九届版画展优秀作品奖。《故乡夜》获苏州首届水印木刻展一等奖。他的彩墨画分获日本金牌、金杯、银牌奖。香港两次举办了《郝伯义版画展览》,法国巴黎举办了《郝伯义版画彩墨画展》,深圳和苏州也举办了他个人的版画展。他的作品还到世界1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本人也多次应邀出国讲学。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黑龙江省博物馆等单位总共收藏他的作品50多件。人民美术出版社、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分别出版了他的画集——《郝伯义版画选》。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美术展览, 曾获“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铜牌奖,“第九届全国版画展览”优秀作品奖,“苏州水印版画邀请展”一等奖,日本国“日中艺术交流中心”金奖,日本国“日中美术交流协会”金杯银牌奖。近年来,曾在香港“心源画廊”举办“北国风情---郝伯义版画展”, 深圳美术馆举办“郝伯义版画展”,苏州市美协举办“郝伯义版画展”。并在台湾、巴黎、悉尼、举办个人版画展和进行学术交流。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郝伯义版画选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郝伯义版画选》。仅新时期以来办班23,培训学员326人次,成材作者50多人。 创作作品1527,出版画集13种。进京及在各地市举办展览20多次,在国内外发表作品600多幅,240多幅作品被国家和各省美术馆收藏,6 次出国展览,获国际奖5,国家银质奖、铜奖及优秀奖20多个,获省级奖40多个。他曾先后当选为第四届全国文代会代表、第四届、第五届全国美代会代表。北大荒版画群体获省优秀创作群体,郝伯义获优秀创作群体带头人一等奖和国家为有突出贡献的学者设立的政府特殊津贴。黑龙江垦区获国家文化部授予的“版画艺术之乡”称号。

小中见大、短中见长,独取一隅,表现全貌,这是郝伯义后期创作的又一特色。他的后期作品,构图并不宏伟,气势也不磅礴,但韵味隽永,别具一格。有些版画选取的场景很小,近似特写镜头,如《山珍》的画面空间几乎被几株粗大树干占满,虽然是几株树,但给人的感觉却是原始森林的一角。这种表现方法是将简括的景物与更大的概括性统一起来,用狭小镜头表现丰富内容,从而达到了取一斑而窥全豹的艺术效果。

郝伯义的版画还富有抒情性。他长期生活在北大荒,目睹了北大荒的历史变迁,昔日的北大荒变成了今天的北大仓,这一翻天覆地的巨变,怎能不使他激动呢?但他不缅怀过去,依恋往昔,而是向往未来、创造明天。他将自己的振奋和喜悦之情熔铸于创作之中,所以他的作品大都染上了一层抒情色彩。而在艺术表现手法上,郝伯义的版画创作也有自己的特色。在他的水印版画创作中,既借鉴了民间剪纸、水墨画的技法,又运用了装饰画,以及日本水印版画的某些表现手法,但在基调上却始终保持着清新淡雅的艺术风格。这就使他的版画创作,既有统一的格调,而又富有变化。

不满足已经取得的成就,拓宽版画艺术与人们生活的领域。郝伯义在早期创作以北大荒自然风貌为主的套色木刻基础上,只参加一次展览就完成使命,探索版画进入寻常百姓居室,成为一种高雅的装饰。19971126《黑龙江日报》文艺副刊,发表了他的《让版画进入居室》的文章。他觉得创作一幅版画需要几天乃至几十天时间,参加一次展览就压在画室里,这太可惜了。他写道:“目前我国民间建筑已从起居型向客厅墙型转化,以南方沿海一带为例,许多高级客房和居家客厅墙面不是闲置便是年历月历彩色照片,古旧式加轴国画因其裸露易脏多不喜欢,版画或水彩画等原作加框有玻璃盖久挂如新,这显然是个潜在的需求市场,尚待开发。有的版画展国内观众以几百元的出价收藏一幅版画作品。可见,我国版画市场由外向型转向内向型只是个时间问题”。

几十年来,郝伯义手握刻刀不止,在艺术上锲而不舍,刻意探求,成为著名的版画创作的组织者和版画家,为培养第二代和第三代作者呕心沥血,为继承和发展北大荒版画艺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在艺术实践的同时,善于总结,撰写美术方面的论文40多篇,分别发表在《美术研究》等刊物上。

《乡情》是郝伯义1983年创作并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牌奖的作品。他曾就这幅作品的创作写过一篇《生活与提炼》的文章,发表在1985年黑龙江美协主办的《美术通讯》上。他在这篇文章中写道:“前几年,我又涉足边远的三江沿岸,那里未被开发的大片沼泽中,成群的仙鹤与其它鸟类悠闲地在灰绿色的水塘里觅食,这鸟的天堂又一次给我以深刻的印象。以后,又几次在苇塘溪湾间遇到它们,创作以鹤为题材的版画念头又油然而生。无数以鹤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又使我望而却步,以致不得不把这一题材又搁置起来”。隔了几年,郝伯义亲眼看到大自然里人工养仙鹤,人鹤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这种人鹤朝夕相处的新变化,把郝伯义曾在三江沿岸湿地看到的单一的鹤群的印象激活了,一幅美丽鹤群奔向牧鹤人的细节,活生生地跃动在画面上。         

 

“一代青春”的回眸 

 

200775,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文联主办,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和北大荒美术家协会承办的《一代青春》郝伯义墨彩图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开幕。

近年来,年届七旬的郝伯义以知青在北大荒的劳动生活为主题,创作了120余幅中国画作品,尝试运用墨彩形式语言来表达自己对40年前特定历史状态下特定生命现象的思索和感悟。这些作品通过当年知青在北大荒生产、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那一代人艰难跋涉的青春足迹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作品中知青在北大荒生产、生活场景配以题跋中生动的文字说明,真实描绘了知青们投身生产建设的热望与艰辛。《北大荒之夜》、《开荒点的夜晚》、《新垦地》、《傻狍子》等画作表达了作者对早期北大荒生态环境的眷恋;《挖雪抗旱》等画作真实描绘了知青们生产实践中热情与艰辛;《林间琴声》等表现了知青们藐视困难、苦中寻乐、与恶劣生存条件的抗争;而《返城了》、《高考前的夜战》等画作则在恢复高考30年后的今天,让有过类似经历的人们重温冰河解冻、大地回春、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心境。这些作品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展出之后,吸引了众多观众,唤起了一代人对青春的记忆。

我在郝伯义提供的资料中,发现了一本封面上写着大大“缘”字的纪念册——《一代青春·郝伯义墨彩图展暨老郝七十华诞祝寿活动纪念集》。在纪念集的封二上,我清楚地看到这样几句热情洋溢的诗句:

曾记否?兵团美术班的日日夜夜。三十多年前,佳木斯兵团俱乐部的工作室曾留下多少难忘的记忆。谁给了我们美术创作的第一次机会?让你我,拿起画笔,拿起木刻刀,从田间地头、师、团、连队云集。虽然条件简陋,尽管时间短促,但那是我们的艺术殿堂,多少梦想,是从那里展翅飞起……那是起步,也是奠基。画家、设计家、美术编辑、美院教授、艺术监理……今日的身份,过往的业绩,所有的经历都有缘起的第一步。曾经,亦师亦友郝伯义,帮我们在艺术履历上写下关键的一笔。惜缘、感恩、回报,奉献出你我的一片心意。

著名画家、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当年在北大荒受到过郝伯义美术创作班辅导过的冯远,在这本纪念集的序言中写道:

“郝伯义,在当年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务农的知青美术爱好者中是一个人人知晓,个个熟悉的名字……这段难忘的青春年华和蹉跎岁月,曾经造就培养了许多富有理想和实干精神的优秀人才,他们中有很多人后来陆续成为推动国家各行各业建设事业的栋梁骨干。在这数十万知青中间,包括我在内,有数十位热爱美术,追求艺术理想,年龄大小不等的青年人,在油灯炕头,在农闲猫冬之时,凭着最为简陋的条件和材料,学习书写着每个人的青春之梦,而为这些青年人创造学习条件,举办各类学习辅导班,又手把手指点这帮年轻人走向成功之路的,就是如今年届七旬的著名版画家郝伯义。……郝伯义的艺术道路、创作成就和对事业的贡献在北大荒版画派的变革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得到了全国同行和美术界,包括他热情帮助的知青画家的一致认同和高度评价,成为黑龙江和北大荒文化事业建设的珍贵财富”。

当年郝伯义曾经辅导过的知青沈嘉蔚、王兰,从澳大利亚悉尼发来了贺信:“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在我们特殊的年龄阶段,在我们各个不同的境地之中,机遇使我们与您相识。造就这个机遇的时间地点均非常重要,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试想,即使历史可以重演,我们永远不会再年轻。所以说,这一份感情和友谊,是极珍贵的。来之不易,也不可重复。……而今天回头再看,您而且是中国美术史上一个叫做北大荒画家群体的灵魂人物。您在我们这一拨之后,又培养了不止一拨后起之秀。您也不仅仅是一个组织者与领导者,而且是一个充满灵气的好艺术家。现在挂满世纪坛展厅的作品便是证明。您耕耘几十年的独具一格的版画创作,已成为北大荒版画的核心部分。如今您又创作出一整套水墨画,把当年的我们永远定格在画幅上”。

《一代青春》郝伯义墨彩图展的消息,先后在北京的《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民族报》、《北京青年周刊》、《北京晚报》、《北京日报》等17家媒体进行了报道。

经过几十年的辛勤努力,郝伯义取得的丰硕艺术成就,奠定了他在黑龙江省美术界的地位。201025日上午,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在总局副局长邹积慧的陪同下,来到郝伯义家,对他进行了亲切慰问。省文联主席傅道彬、总局党委委员、宣传部长高跃辉陪同走访慰问。领导班子们详细了解了他的生活状况和和最新艺术创作成果。邹积慧代表总局向他表示良好的新春祝福,祝愿他身体健康,艺术之树常绿,永葆艺术青春,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版画作品。

艺术创作是终身的事业,永远没有尽头。郝伯义深知时间的宝贵,他每天除了日常生活外,尽量不参加或者少参加应酬,省出时间来进行创作。他从1999年退休至今的12年来,创造版画49幅,创作水墨画122幅。2001年在台湾办版画个展,展出版画49幅。2009年在广州四方霁举办版画个展,展出版画60幅。2007年到2010年四年里,每年5月到深圳参展版画。深圳关山月美术馆收藏26幅,北京鲁迅博物馆收藏13幅,黑龙江美术馆收藏50幅。

如今,北大荒版画已成为中国版画界最有影响的画派之一,作为当年在北大荒第一代版画开拓者中年龄最小的郝伯义已进入古稀之年,但是,他并没有在享清福,他探索的脚步还没停,正向着更高的目标攀登。

                                        (原载201112期《北大荒文化》)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