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维:我眼中的新城

作者: 张维 来源: 原创 时间: 2020-06-14 10:28 阅读:


  在我的眼中,大同区--是一座黑黝黝的土地上崛起的城市。他就像一位硬朗的北方汉子,挺起坚韧的脊梁,栉风沐雨,负重前行。松花江的两条支流,由北向南,分布在城市的东西两侧。好像仙女的两条玉臂,编织出鱼米之乡的七彩帛卷。在大庆南部一块地域,悄然独得上天的一段雨露恩赐,发展的脚步迅疾,幸福指数不断攀升,使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子民,活的滋润而舒服,率性而粗犷。每每听到人们讲起自己居住在“庆南新城”“寒地提子之乡”“松基三井”大会战的铁证遗址,林源“油蘑菇”之乡。……,他们的眼神中不停闪烁着自豪、自信。
  一座城市,必然有着它厚重的历史底蕴。拂去岁月的风尘,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飞鹰与群狼搏斗,野鸭同鱼群嬉戏。也曾是闯关东人民的天堂。而日寇的铁蹄没有放过这片净土,肆意践踏着居民的尊严。有压迫,就有反抗。李海清,一位铁铮铮的汉子,组织一支“抗日救国军”,“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家仇国恨,激励着战士奋勇向前;“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后人不会忘记你们的名字。抗联战士给了日寇沉重的打击,让“满洲国”的阴谋没有得逞,殖民地的美梦破碎。如今,在双榆树村,还有“海清窝棚屯”,就是当年抗联英雄落脚之地,有关他的传说和大同区历史一样悠长。
  建国之后,沉睡多年的草原,展开一场史无前例,气壮山河,震惊中外的石油会战,一路路不要命的汉子,服从祖国母亲的召唤,云集在这里,“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硬朗风格,用自己的“爱国求是”“奉献精神”,打出了“松嫩平原”第三口油井,“松基三井“在大同落根,并且,数口油井在大同区域被开发出来,为这片土地人民送来了经济上的血脉。经许流年,在国泰们民安的岁月中,在睿智领导人的带领下,“福地大同”这张名片叫响了龙江大地。大同人延续着抗联英雄们的红色基因,继承着“铁人”们石油会展的革命传统,自己描绘着美好的蓝图。工业上,在广茂的盐碱地,建起了许多高科技的开发区,生物技术、产品加工、家禽孵化、粮食加工等亿元级别的工厂拔地而起,带动了当地的经济,也解决了大同区上千人的就业问题。“萨大公路”“大广高速”道路畅通,增强了人口的流动,助力了经济发展。本地“双榆小米”“寒地提子”“板蓝根、芍药基地”成了网红的打卡地,香瓜、油桃也被大量客商争相收购,运到全国各地。农民的腰包鼓了,乐了。城市中,楼房鳞次栉比,簇团建设,学校,商贸,传媒中心、书店……座座软硬件安全的公共文化场馆,相继落成。积蓄了大同的文化底蕴,彰显了独特的文化自信。
  一座城市,应该充满绿色。种树种花、绿化、美化城市,城在绿中,花在城中,是现代人向往的宜居环境。“同福广场”健身娱乐者们流连忘返,享受天伦之乐,在这里做一介子民,完全可以放心体会宁静一隅的安逸和小国寡民式的舒服。哪怕“新冠”肆虐的时刻,科学防疫,科学健身,听党指挥,这场阻击战也顺利被我们打赢了。我们享受到了春暖花开的盛景,看到了复工复学的激动时刻,听到了地摊中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也采到了野外灰白叶子的艾草,买回了青绿色的粽叶……但等粽子飘香的那一刻,奉献给那些抗疫的英雄们,因为这座城市也是感恩的城市。
  这种拼搏、粗犷、文化相融而成的城市气质,又随着改革开放得到了了强化,城市性格中又增进了精明、感恩、民众意识,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已深入骨髓,那流动的血性和责任,是人活一口气的刚烈和倔强。有了这些性格,大同的发展的脚步会更快,现代化的美景、富民强区的远景将进一步凝聚人心。鼓足干劲,撸起袖子加油干。大同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