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绪南:平江人改坟
每年清明节前后三天,有很多后辈为报答先人的养育之恩,沿袭传统,给去世三年五载以上的先人,挖开坟墓,揭开棺材盖,急匆匆地撑起一把大阳伞,或者在掘开坟墓时,用晒垫打一个棚子。请专门的排骨仙师将死者的骷髅骨捡起来,郑重其事地用棕块蘸着茶油将尸骨一根根一块块拭擦干净,从趾、足、腿、股、肋,脊,手、头骨依次放到“筋坛”或“筋箱子”(一种烧制的陶坛、短小的棺材)里面。当然这些是指葬地好的地方,如果不好的地方,人死埋上两三十年的,又是由孙那辈操持改坟的,那里面只剩下脚筒子骨或头骨的,或者什么都没了,被白蚁吃掉了,惹来后辈亲人的叹息声。可那排骨仙师(捡骨头的人)却心中一阵窃喜,他可省事了,象征性地捧上那把化成乌黑的泥土,煞有介事地放进捡洗的器皿里。
那盛骨骸的盖儿或箱子上面,要写着死者逝世与迁改的年月日时(时:指天干地支,十二个时辰)。将盛着亡者骨骸的器皿上,掩盖红色的被子或者一张红纸,有的在盖与筋坛连接处也系着红绸缎布条,两个或四个人抬回去,放在家门口,是这风俗,先人迁改后,是不能再进厅堂里了的。来帮忙的人就放鞭炮,亲人围着那堆看不见的骨头,就回忆其生前的音容笑貌,就禁不住流下伤心的泪水。或者没进入状态流不出眼泪,就大声地像模像样的干嚎起来,有的假哭慢慢地进入了伤心地哭的状态。
家庭殷实的,请僧延道做除灵道场,还要请扎匠造一栋不大不小的纸屋,烧着把先人,崽媳妇身上穿的缌麻孝服,脱下来,从熊熊燃烧的烈火烧抛过,甩落在对面,叫“火焰山”。这也叫做脱了麻衣换紫袍,脱麻衣者脸上露出超凡脱俗的笑容。
先人在家门口呆着,为了他们的灵魂不觉得冷静,或者请地方上善民歌的人,来唱夜歌,夜歌过程中,有上半夜唱见子歌(现在叫脱口秀),下半夜唱脚本(《祝家记》、《进十二重门》、《平江八景》等)。但人们最感兴趣的是“见子歌”,听起来有味道。热闹几天或一夜后。翌日,敲锣打鼓,吹唢呐放鞭炮,隆重地将筋坛或筋箱子扛上山丘。将那盛骨骸的器皿,砌一个窀窸(墓穴),放进里面,泥土或水泥磨一个堆,树上有墓志铭的青石碑,算一劳永逸。没条件树碑砌窀窸(墓穴)的,嵌入一块显眼的标志性的石头,便于每年清明节扫墓(挂山)时,免得弄错坟头(我们这里叫“坟都没找得到,乱挂山”)。我曾经去为死去多年的爷爷“挂山”,本来是左边的那座坟墓,我却挖一块草皮,打在右边的那座坟头上。事后被家里人嘲笑了我好一阵时间。平江的这种古老的仪式,沿袭至今,叫改坟。
追溯历史,在战国时期《墨子 ·节葬》中,记载曰“楚南之人有啖人国者,其亲戚死,朽其肉而弃之,然后埋其骨。”我们这里优雅的说法叫“涤骸”,也叫“新登龙位”。通俗的说法又叫“捡洗”一下。
计划要改坟,邀来族人至亲房下,议好事,作好安排。再去恭请各门亲戚(其他的亲戚可以不请,但郎门女婿或者先前女人死者的娘家人,或者当时参加丧事的帮工〈平江人又叫搼收〉必须请到)。
改坟有以下几种情形:一是完成做子女的生奉死葬中的“葬”的义务。葬有两层意思:逝世时,安葬掩埋,二是三年五载以后改坟(葬其骨);二是家庭不清吉太平,将先人的坟墓掘开,意欲涤骸换一块福地,请风水大师进行实地考察,选过一个理想的地方(人家在背后批评说:“祖上没福,怪坟怪屋”);三种是:夫妻死后几年,合葬(生不同时,死要同坟,了结父母亲的遗愿);还有一种情况是:政府部门要还田地或工程建设,被动地迁改坟莹的。
早在《列子》和《隋书》亦有记载荆楚这地方,人死了掩埋了,还要翻尸露骨,再葬尸骨。现代的平江人也觉得是多此一举,认为是穷折腾,也越来越觉得是一种陋习。同时也是挑起邻里及族人矛盾的导火索,为葬地的权属引起争执,更有甚者引起吵架、械斗等流血丧命的也有。亦引起诉讼之争。平江有警示性俗语“十场人命,九场奸,一场不是为坟山”。
现在提倡厚养薄葬,做子女的对父母尽孝道,生前赡养好老人,死后的隆重仪式都是虚浮的,不必要的。现在殡仪制度的改革,火葬,骨肉顷刻化成一缕缕青烟,剩下一撮骨灰,更是省事,一个瓷器坛子,一只骨灰盒子盛着,或者干脆烧掉,不再要搞回家还山厚葬。铺张浪费,劳命伤财,真是大可不必,摈弃传统陋习,发扬光大新时尚,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精神文明和精神风貌。
作者简介:方绪南,笔名汨水沙粒,湖南省平江县人。国家司法部注册法律工作者,平江县星之火公益协会及顺发房地产有限公司法律顾问。平常爱码字,在工作、办案之余有小说、散文在多家省市级报刊杂志发表,近两年在多家网络平台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百万余字。是中国作家在线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