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培元:大庆孪生宝鼎诞生记
“摸摸巨鼎,辈辈光荣;念念鼎文,绝不犯浑;陪鼎照相,和谐吉祥。”
——题记(观众留言)
(一)
公元2008年5月9日这个原本平常的日子,在中国大庆油田和大庆市的发展历史上却是值得纪念的。这一天,象征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文化结晶——《大庆赋》、《铁人铭》这一对“孪生宝鼎”诞生了。
那天是周六,阳光很好的日子,东北松嫩平原上的紫丁香开得正艳,天空中的云彩也开始呈现出生龙活虎的景象。总之,眼前一切的动物、植物和景物,都仿佛是在经历了北国一个严酷冬季和漫长寒春的忍耐和积蓄之后,突然复苏了生命的热情和青春活力。也就在这样一个令人产生激情和焕发青春的时刻传来的好消息。
大约上午10点,笔者照例坐在临窗的办公桌旁,沐着初夏温暖的阳光,惬意地写一点富于诗意的记录这油田和城市诞生与发展的抒情性文字,心中却老想着会有什么重要事件发生。就在这时,一只大胆的喜鹊喳喳叫着降落到了眼前的窗外。这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至今仍记忆真切,那美丽优雅而又大胆的不速之客,不,应该说是上帝派来的报喜使者,它敏捷地颤动着漂亮的白色与暗蓝色交织装扮着的翅膀与尾巴,用那黑而圆亮的眼睛盯着你看,嘴里唧唧喳喳地就像冲你说话:一副喜庆和祝贺的样子。我正有点儿纳闷,电话铃突然响了,那声音似乎比以往要激越响亮得多:“忽书记,咱博物馆大鼎完成了!”是市文化局长伊文琦,“请您到现场观看!”他的声音很兴奋,带有几分按捺不住的自豪。
放下电话,再看面前那只欢快的喜鹊,唧唧喳喳叫得正欢。这只热心的喜鹊,它的确是来报喜呀!人这一辈子,称得上“喜”的事情真正能有几件呢?古人云:“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看来在古人眼中结婚与中榜,才堪称是人生两喜,除此之外,大约都算不上了。可对于我们这个功勋油田、这座英雄城市,对于我们这些有幸生活和工作在这里,并为记录和传扬这片热土之上发生过和正在发生着的动人故事而整天忙碌的人们,大庆博物馆大鼎落成可真正堪称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大喜事呀。我急忙向黎明湖畔的博物馆赶去。
(二)
其实,两尊大鼎的诞生,对于每一位真诚地热爱着我们这座城市的心胸开阔的人来讲,并不是突然知晓的新闻,而是广为人知。从中石油有人提出建议到引起市委主要负责人重视,从文化系统受命组织论证,到市委市政府慎重研究决策;从市发改委论证正式立项,到派出有关人员外出调研、确定厂家和接待生产厂专家来大庆考察……数月之内,就像是奥运会开幕倒计时,许多人都是惦在心上的一件大事。就在大约一周之前,即大鼎铸件千里迢迢由南京乘三辆载重卡车运抵的当天,许多人闻讯到现场观看。我和大伙儿一样,每天的工作虽然很忙,但还是抽空迫不及待地多次到焊装现场观看大鼎安装过程。眼瞅着两只庞然大物已经像两座小山,巍然地耸立在大厅里了。当时只是表面的颜色尚未确定,基座外围的石材正在选择,但那巍峨的气势已经赫然呈现。连那整只的巨型猛犸象化石同它们相比,都显得就像是一副小山羊的骨骼。我当时面对那原先只是想象中的惊世瑰宝,不禁肃然起敬了。想起出自汉代的大克鼎和司母戊鼎,那两尊举世注目的千年宝鼎,国之重器、岂但价值连城!那么同样再过三千年,后人将如何看待和评估面前这两只无论是体量、质量、分量还是铭文寓意,都要远远超出它的曾祖们许多的大庆孪生宝鼎呢?大庆市委市府决定铸造这一对孪生宝鼎,绝非是为某个人或某些人显功扬名,而是为一个伟大的时代,为几代人的牺牲奉献和劳动创造,为新中国工业的圣地,为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财富的传承永续而树碑立传。这意义绝非是当年族祭、孝母的“大克鼎”和“司母戊鼎”所能与之相比。能够有幸参与大鼎的铸造,我感到了格外的兴奋自豪。
(三)
笔者如此一路激动地想着来到施工现场,但见工人们正在脚手架上紧张地打磨擦拭。设计人员和安装技师也正在一丝不苟地指挥“收拾清理”这最后一道工序。望着这些将来并不会留下姓名的默默劳作着的人们,我突然记起“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箴言。他们正像当年千千万万普通的无名无姓的油田开发者,当时他们默默无闻地埋头苦干,并不意识到自己正在参与一项惊天动地的伟业。
大庆所在的松嫩平原荒野沼泽,原本是连一粒石子都很难找到的,如今却破天荒地诞生了这样两尊象征着永恒精神的纯铜巨鼎。就像当年人们在荒原插下第一眼井位标记、竖立起第一座高大的井架,就像当初松基三井喷出第一股工业油流,1205钻井队人拉肩扛打出第一口生产油井,就像细雨纷纷中大庆第一车原油外运,就像老会战们面对饥寒交迫挖出第一间地窨子,就像油田家属白手起家办起第一家缝补厂和生产自救农场,就像人们在干打垒中建起第一所铁人小学里传出的第一阵朗朗的读书声……当时看着也就是平平常常的一项工作,今天回过头看竟成了值得永远载入史册,甚至足以列为国家文化遗产的重大事件。而这周身铭铸着记载大庆创业历程和铁人王进喜及几代大庆人英雄业绩的紫铜巨鼎的诞生,则是对那一段历史从整体上的诗意的提炼与艺术的升华。无疑也将作为一个了不起的事件,载入大庆乃至中华文明史册。
(四)
自古以来,“鼎”乃国之重器,中华文明历史的重要载体,记录着美好的感情与辉煌的史蹟。往往又是国力强盛时期的庄严标志。我国目前出土的最古老也是最为著名的大鼎,有陕西扶风出土的西周大克鼎和河南安阳出土的商代司母戊鼎。相比之下,晚了它们3000多年的大庆孪生宝鼎无论是体积、造型、重量、材质、铭文数量和铸造工艺,都是远远超过了古人的。这一对相映成趣、相得益彰的巨鼎,无疑是全世界迄今为止独一无二的。是高科技的产物,是现代工业文明与都市文化的象征。如今每天都有数百上千人前来拜谒观赏。“摸摸巨鼎,辈辈光荣;念念鼎文,绝不犯浑;陪鼎照相,和谐吉祥。”这是大庆博物馆开业不久观众中流传的说辞,如今已经成为流传人们口头的民谣。每年5月9日,是大鼎的诞辰日,人们认为是吉祥之日,前来瞻仰的人就更多。许多网友在博客里记录了自己与大鼎的合影。孪生宝鼎已经成为人民心中的明星。
两尊铜铸巨鼎,统称“孪生宝鼎”。依据我国著名西周大克鼎外型设计,为目前全国体量最大、铭文最多的一对铜质铸鼎,堪称世界之最,也是大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仅就工艺价值而言,堪称世界之最。这两尊名为《大庆赋》、《铁人铭》的巨鼎,全文铸镌了概括大庆会战与铁人业绩、曾先后在《光明日报》和《人民日报》公开发表过的两篇广为流传的同名古体赋文。鼎文采用魏晋时期号称“天下第一魏碑”的《张猛龙碑》字体,书法遒劲,笔力斩钉截铁。鼎端高耸的鼎耳,象征着大庆“两论起家”的创业历史;三足鼎立之势,象征着大庆地方、石油石化企业和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三为一体和谐一致,共同撑起大庆明天的团结协作精神;鼎高6米,象征着大庆油田开发始于公元1960年;鼎身直径4.7米,记录着铁人王进喜同志享年47岁;鼎重25吨,暗含着此鼎专为纪念大庆油田两次创业50周年的辉煌成就;鼎口外沿浮雕饰纹,预示着大庆伟业永久繁荣兴旺发达的美好前景。“孪生宝鼎”铸工精妙,文采飞扬,书艺精湛,气势恢弘,充分体现了大庆作为中华油都的历史辉煌与现实盛况,是大庆城市之魂的永恒文化结晶。
历史应当记住:大鼎总策划:时任市委主要负责人。立项者:市长助理、发改委主任金建国。创意及施工现场总指挥时任文化局长伊文琦。施工现场指挥:王华箐、监理杨东才。参与制作的人员是南京晨光集团领导:糜朝华、夏蕴刚、王兆东、夏宁、李邦成、王宇、陈志刚;技术员蒋沪英、杜文轻、欧阳英、夏元吉、芮平、汪瑾、马运强等。
作者简介: 忽培元,祖籍陕西大荔,1955年生于延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传记文学创作与研究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第四届、第五届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2016年5月被国务院聘为国务院参事。
主要作品有文学传记:《苍生三部曲——群山、长河、浩海》《耕耘者——修军评传》《百年糊涂——郑板桥传》《难忘的历程——延安岁月回访》《刘志丹将军》《谢子长评传》《阎红彦将军传》等;长篇小说《雪祭》《神湖》《老腔》《乡村第一书记》;中篇小说集《青春纪事》《家风》,中短篇小说集《土炕情话》;散文集《延安记忆》《人生感悟》《毛头柳记》《大庆赋·铁人铭》《地耳集》《生命藤》《京密河札记》《秦柏风骨》《山秀珍》《义耕堂笔记》;长诗《共和国不会忘记——大庆人的故事》和诗集《北斗》《开悟集》《守望大庆》等。
《群山》《耕耘者——修军评传》分获第一届、第四届中国传记文学优秀作品奖(长篇);长诗《共和国不会忘记:大庆人的故事》获中华铁人文学奖。作品被译成英文、俄文在国外出版。
反映当代生活的长篇小说力作《乡村第一书记》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改编成电视剧《花开山乡》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