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发胜:窗外烟雨湿地情

作者: 来源: 时间: 2022-03-26 14:42 阅读:

 1648277598(1).png

   苇叶纤摇,蒲花轻飞,静静浅水。鱼影暗动处,白鹭独芳。

这就是从我家窗口望出去的景象,一切好像在画里,又好像是在梦中。大庆的湿地与别处湿地的最大不同就是,别处的湿地一般都在郊外、河滩或是海边,而大庆的湿地却在城中。

在中国湿地并不稀少也不陌生,古往今来,关于湿地的诗篇也俯首皆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诗经》中开篇的句子,它描写的就是在雎鸠和鸣的河滩湿地,庄重的青年正向美丽的姑娘表白爱情的故事。随后的中国文人似乎对湿地产生了不可割舍的情结,两千多年前的屈原,在浩瀚的荆楚云梦湿地,渡白水涉兰泽,放吟芙蓉芳草;君不见在那烟雨菲菲的江南湖泊湿地,少年王勃神采飞扬,眼观鹤汀凫渚,高唱落霞孤鹜。在这里,湿地已经成为文人骚客的精神家园。他们有的放形其中,宣泄着才不济世的郁愤;他们有的垂钓隐居,把酒中冷看世间风云变幻;他们有的寄情于山水,把美好的爱情放逐梦中。而今天的人们,在物质极大丰富的前提下,已经没有了古人对水而歌的闲情雅致;在信息泛滥的今天,人们更没有了隐居于泡泽的奢望。湿地,在人们心中越来越成为自然的代名词。人们喜欢湿地,完全是出于对自然的崇拜。湿地是孕育生命的芳泽,是地球演变过程中留给人类的最珍贵礼物,越是后现代的人类,对这些史前的自然遗存越感珍贵,这就是现代环保主义盛行的原因。

大庆是一座隐于湿地之中的城市,生活在大庆的人们似乎也可以被称为现代城市隐者。

 

心结——北方湿地江南梦

 

虽然从小生活在北方,但对江南的向往却与日俱增。寻梦追梦中急匆匆地走了很多江南的名山和古镇,但最让我心动和割舍不下的还是江南的小桥流水和那万顷碧波上的烟雨情结。其实,细细想来,对江南的向往与留恋很大程度是因为那里有水。你看地处中原的河南、河北以及关中地区都是文化积淀很深的地方,为什么却很少有文人为之痴狂,为之高歌吟唱呢?因为这些地方缺水,没有水就没有了烟雨濛濛的意境,也就没有了诗情画意的生活。而文人的骨子里是浪漫的,怎么可以没有因水而生的花容月貌和吴侬软语呢!北方人性格中的刚烈和耿直,就是因为少了水的缘故。因此对于文人,特别是北方的文人,江南梦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情结。他们不能生活在江南,便非常希望自己的家乡能有些江南的味道,水便是能让这味道由淡变浓的东西,而大庆的湿地正给了我们这些北方的文人一个圆梦的机会。于是乎,从前养在深闺人不知的东北湿地,在一帮文人的精心梳理和打扮下,在文化大潮的推动下羞羞答答的露出了可爱的面容。

江南的水软,北方的水柔,一样的清凉,一样的波光。徜徉在湿地边上的文人们迫切地想走近她的身旁一睹芳容,迫切地想走进它的内心一诉衷肠。他们梦想着在这里也能遇上个苏小小和李香君,也能遇到为国而歌的屈原和为民而碌的苏轼。文人是一群需要呻吟的怪物,顺境中他会和你卿卿我我,为爱而唱,为芸芸众生而歌;逆境中他会悲悲切切,为情而泣,为劳苦大众而啸。于是就有人开始策划,让它变得脱去野性更适合现代人的口味。有人在湿地公路两侧修上了观景带,开车的人们便可以停下车来细细品味,和水鸟有一个同镜而舞的机会。有人在湿地中修建了观光栈道,一条曲曲折折的小桥把你引向芦苇的深处,那里有垂钓的隐者和抑郁的李清照们在静候着你的到来。有人说,不读《诗经》就算不上一个纯粹的中国文人。我说,没去过湿地就无法体会《诗经》中最美的景象。所谓佳人在水一方,那是千古的爱情镜像,有时候偷偷地想一想,都会觉得很美。但是,不论江南有多美,它毕竟不是我的故乡。那里虽然有我解不开的心结,可我还是相信,我的爱情在北方,我宁愿在这里守候,等待着荷花为我开的季节。于是我在湿地旁购屋,凭窗守候着我的梦想。

窗外,有我梦中的江南,烟雨蒙蒙的北国湿地。想你,真的很美很美!



闲笔——湿地素描

 

记得是二十岁左右的时候,初到大庆参加工作,面对满眼苇叶飘摇,飞鸟翔天的湿地感到既神秘又兴奋。不知道芦苇深处是什么样子,也很想知道一眼望不到边的湿地那边是个什么样子。偶然看见有小木船从苇塘深处划来很是羡慕,猜想他们一定是捕鱼去了。听说湿地里野鸭子很多,春天鸭子产蛋的季节里便呼唤三五好友密谋去捡野鸭子蛋。那时候的环保意识不强,向湿地边的打渔人借了条小木船便兴冲冲地向芦苇荡的深处划去。

说是去捡野鸭子蛋,其实我的心里最清楚不过自己的企图了,去探寻这芦苇深处的未知奥秘,了却一个湿地情结才是此行的真正目的。对我而言,这沉睡了千年的湿地就是一本很少有人翻动的天书。他的魅力绝不是几枚鸟蛋所能比及的,这次去一定要好好解读一下。其实在这次探访之前,我还做了很多的准备。在图书馆里泡了几个晚上,自以为对湿地的基本知识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但当小船渐渐远离堤岸的时候,我还是被这渐丰渐厚的满眼绿色所震撼。这一次湿地探访虽然没有捡到几枚鸟蛋,被同伴们埋怨了一场,但他们哪里知道,我心中关于湿地的常识和概念却逐渐的真实和清晰起来。

按书上的说法,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期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或咸水的地带,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滨岸海域。湿地类型多种多样,主要分自然和人工两大类。自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和池塘等。湿地,是人类的各种基本生存条件互相依附、结合得最紧密的地方。我国湿地大体集中分布在8个大片,即:东北以沼泽为主的低洼黑土带湿地;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以河滩和通江湖泊为主的平原湿地;杭州湾以北的渤海黄海长江口滨海湿地;杭州湾以南的亚热带、热带沿海湿地;草滩遍布长年滋润的云贵高原湿地;大漠与绿洲相对平衡中的蒙新干旱、半干旱湿地;苍凉险峻而又七彩缤纷的青藏高原高寒沼泽、湖泊湿地。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此外,湿地还具有航运、旅游、娱乐等功能;因其拥有复杂的生态系统、珍贵的动植物资源,因此还具有较高的科研和科普教育价值。

为了进一步唤醒人们保护湿地的意识,增强各国在保护湿地行动上的法律约束,197122日,在伊朗的拉姆萨尔签署了一个全球性政府间的湿地保护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它是当时针对一种特定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全球性公约。

199610月,国际湿地公约常委会决定将每年的2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利用这一天,政府机构、组织和公民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来提高公众对湿地价值和效益的认识,特别是对湿地公约的认识。

有了这些对湿地的理性认识,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身边的大庆,你会发现这座城市的与众不同。当你驱车走过,不论是市区还是乡村,一片片大大小小的湿地就会映入眼帘。大庆有120万公顷的湿地面积,占全国的三十分之一,每年产生的生态价值达840亿元人民币。大庆湿地的类型比较全,有沼泽湿地、沼泽化草甸湿地、盐沼湿地、湖泊湿地、江河湿地和人工湿地。放眼望去,绿色的湿地芦苇摇曳,百鸟齐飞。大庆的湿地中生长着509种野生植物,陆生野生动物273种,鱼类45种。大庆湿地同时也是我国东北最大的野生鸟类栖息地。每到春季,成千上万的候鸟从南方飞来,成双结对地在湖水中尽情嬉戏。有的引吭高歌,有的曲颈觅食,有的絮窝欢爱,卿卿我我,窃窃私语。

鸥鸟是湿地中的精灵,湿地因其存在而变得热闹和温暖起来。每年春天冰雪将融的时候,远方的水鸟们便千里迢迢的赶来了。鸟儿们也是有思想和感情的,它们也会恋爱、成家、抚育儿女,正如我们人类一样享受着生命的快乐。芦苇刚刚冒出嫩芽的时候,新一代水鸟就啄破蛋壳,开始了它们浪漫的鸟生之旅。一切都是那么自然的呈现在碧水蓝天之下,一对鸳鸯踏萍而来,它们止则相耦[ǒu],飞则成双,羡煞路人。小时候,我以为鸳鸯这种代表爱情的动物,只在温暖的江南水乡才有。后来才发现,其实它也生活在我们身边,正如很多美好的东西,你得用心去看才会发现。鸳鸯作为情鸟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的记述颇丰,上古时人们并没有把它和爱情联系在一起,只是把它比作兄弟,用它来象征友谊。到了唐代,因为大诗人卢照邻在《长安古意》中的一句愿做鸳鸯不羡仙把人们的恋爱情愫寄托给了鸳鸯,从此才有了神仙眷侣的美称。到了晋代,一个名叫干宝的人在他的志怪小说《搜神记》里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把鸳鸯和人类的爱情神话起来,完成了中国人心中关于鸳鸯与爱情的文化之旅。故事的情节是这样的:古时宋国有个大夫名韩,其妻美,宋康王夺之。怨,王囚之。遂自杀。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自投台下,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死。遗书于带曰:愿以尸还韩氏,而合葬。王怒,令埋之二冢相对 ,经宿,忽有梓[zǐ]木生二冢之上,根交于下,枝连其上,有鸳鸯鸟,雌雄各一,恒栖其树,朝暮悲鸣,音声感人。鸳鸯借此故事在人们的心中神圣起来,干宝也因此书成为了中国志怪小说的开山鼻祖。

湿地中的鸟很多,独为鸳鸯立传,是因为它和我们人类的情感最接近。人生活的最高境界是享受生命,那么环境对我们来说就是最重要的条件了。没有洁净的水源,没有清新的空气我们谈何享受生命。如果大庆没有了湿地,没有了如鸳鸯般美丽的鸥鸟,我们的生活还会这么诗情画意吗?我们需要石油,但石油绝不是人类最需要的东西。天与地必须和谐,风调才能雨顺。龙与凤一定要相互爱抚,我们这块土地才能生生不息,神奇的鸳鸯鸟才能相对浴红衣

湖边观鸟,水中泛舟,看鱼儿鸟儿成双成对,人们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恩恩爱爱原来是如此简单。 


 1648277433(1).png 

作者简介:王法胜, 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石油作家协会会员,大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大庆石化公司作家协会主席,邂逅湖读书会会长。出版个人诗词集《心旅诗话》、《大庆城事》等文集。作品散见报刊和网络。创建邂逅湖读书会和渔樵书院公众号,致力于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传播。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