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韬: 湖河扶贫素描

作者: 王 韬 来源: 原 创 时间: 2018-04-03 12:02 阅读:

 

湖河,地属平利县三阳镇。远离城市,于深山幽谷中孑然一身。天空湛蓝通透,白云聚散多变,山岭绿树成荫,溪水清澈潺潺…。若想暂别喧嚣,找寻回归自然的恬静感觉,这是绝佳去处之一。平整的水泥路在麻柳树下,沿河蜿蜒曲折,通向山垭那边,若隐若现在树木环绕的河边。无论驱车或单骑,行进在小路上,会是一种享受。

 

走访

原生态,何尝不是一种至真至纯的美。然而,身在这种朴实的环境中还有不少贫困的乡亲,他们因病痛、因残疾….在苦苦挣扎,无心看风景。当精准扶贫的号角吹响,我们就坚定的踏上这条艰辛的路。因为远离繁华,山沟沟的发展有了极大的限制,贫瘠的土地慢慢被绿色的植被掩盖于群山之间,要想脱贫致富,必须得寻找产值高、见效快的产业发展新路子。盘子清才能找得准,心里没有底咋行?

烈日下,我们在山坡的羊肠小道上前行,绕来绕去,过了一个山洼,看到一户人家,正面两间土墙房带个偏棚,墙体出现很宽的裂缝,墙皮斑驳不平,被风化的坑坑洼洼,总感觉随时会倒塌掉。院子里一个人坐在一截立起来的树墩上,油蜡壳的衣服破旧不堪,看着来人了只顾望着傻笑,原来是个残障人。不经然扑出来一条大黑狗,冲着我们狂叫。这在山中散居的自然村落极为常见。或许听见狗叫,房子里出来一个老妇人。见来客人了,急忙迎了过来,招呼着拿凳子,嚷着烧水泡茶。我们一行赶紧应称带的有水,不坐了。想向她了解一些家里的情况,一问三不知,随行的村干部说家里管事的人出门打工去了,留下来的只能勉强日常起居自理。看着一老一傻,想想她们的生活,不禁生起很多感慨,心里怪不是滋味的。走过这户院子,从沟边向上望就能看见另一个院子,七转八拐上坡下沟走了半个多小时才到。不太平整的土地面被扫的干干净净,院子边竹筛子晒着一些菜,竹竿子也搭满了洗过的衣服。这些细节可以看出这家人比较勤快。听到村干部一声吆喝“来客了”,这家女主人怀里抱着一个大约一岁左右的娃娃,满面笑容的赶紧从里屋出来。边走边喊叫“稀客,稀客,找凳子坐,烧水泡茶喝!”我们说自己带水了,主要是了解一下情况。女主人说,家里人叫廖吉贵,因为家住在这山里边,交通实在不方便,一年老一年,也快走不动了,他们家是被列为搬迁户的,响应政府号召,集中搬迁到山下去住楼房。说到这儿,女主人脸上禁不住露出幸福的笑容。

在接下来的走访中遇到许多家无劳力、居住偏僻、因病致贫等家庭,有的家庭没有劳动力,无经济来源,需要政府兜底;有些家庭,有劳力缺资金,需要政府资金扶持;还有的家庭想努力脱贫致富,却因为各方面原因和条件限制,需要更细心的出主意、想办法帮扶。要想让他们脱掉贫困的帽子,真正稳定的过上幸福的生活,不是一句口号就能实现的,需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苦帮。面对该村的7个村民小组贫困户235456人的帮扶重任。深感精准扶贫,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坚信,就如这湖河原生态的蓝天和山水风景一样,在精准扶贫的路上会走出一片靓丽的新天地。

 

老宋的心思

夜里九点多,山垭已经黑的不见了踪影,湖河村委会的灯光依然亮着。

会议桌上摆满了表册,资料堆的高低错落。一圈人围坐在桌子周围,低着头挥笔书写。谁也不作声,偶尔有人提个问题,很快就有知道的人给予答复,说话间也没有停下手中的笔。话音一落,又是一片沉寂,只听到笔尖与纸的摩擦和翻纸的声音…。

去年,县上安排局里负责三阳镇湖河村脱贫攻坚工作,这可是造福社会的好事。身为三阳镇土生土长吃公家饭的人,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工作了三十多年,走着极其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考虑农村工作的特殊性,局领导把目光投向了老宋。

“行,没得问题,保证完成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当领导找他谈话,说明情况后,老宋没说二话,一口答应。

驻村工作有了顶梁柱,局领导自然心里踏实了许多,接下来就是选派工作组成员。很快,平利县国税局脱贫攻坚工作组组建完成,正式进村入户开展工作。

到脱贫攻坚驻村工作岗位上,老宋深感担子很重。驻村第一书记和其他骨干比较年轻,多少都对农村工作不熟悉,必须要把大家带出来。就这样,凭着“带徒弟”的朴实心理,他跟着工作组的脚步走遍了全村的沟沟坎坎、山山水水,在与贫困户不断的交流、走访中把自己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悉数教给年轻同志。工作中总是冲在前面,从来没有在贫困户面前摆国家干部的架子,也没有在年轻人面前摆老同志的谱。

老宋虽然是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却非常谦虚好学,遇到棘手的问题,仍然虚心向村组干部、产业带头人和先进党员学习请教,认认真真把脱贫攻坚工作做实、做好。

如今,村里人提起老宋,无不竖起大指头夸赞几句。不仅如此,为了跟上信息社会的步伐,他自己学习制作美篇,编辑工作图片和消息发送到县局内部工作微信群与大家共享,确保该局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消息能及时让同事们知晓,获得了同志们的赞扬和支持。

望着门前湖河的青山绿水,老宋的目光炯炯,信心满满。他想,等到明年湖河村脱贫时,他就可以安心的退休回家了。

 

孩子的欢笑

 

“六一”又至,这是第二次走进湖河小学与孩子们一起组织活动。天气晴朗,艳阳高照,操场摆上了整齐的桌椅,孩子们以年级分为方正,围着一个简易的舞台,脚下铺着一块红色地毯,背景是用竹竿支起来的彩喷幕布,最上端挂着一幅醒目的会标:平利县国税局、三阳镇湖河小学“共度六一,关爱儿童”暨税收知识进校园活动。操场周围围满了赶来观看节目的学生家长和村民群众,国税局的志愿者们和村民、来宾一起,陪同该校孩子们一起度过“六一”儿童节。

考虑湖河小学的学生大多数是贫困户子弟,县国税局借“六一”儿童节之际给孩子们送去关爱,从教育扶贫入手,为湖河小学赠送一批体育用品、为孩子们赠送了一批学习文具,并把税收知识送进校园,在文艺演出中穿插税收知识互动问答,大大增加了学税法、用税法的趣味性。活动受到了该校师生的热烈欢迎。孩子们一声声真挚的“谢谢”和质朴的笑容,让活动参与人员十分欣慰。

湖河小学现有在校学生64人,所覆盖的学区是本村,大部分孩子因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守在家中成为留守儿童,跟随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缺少父母的关爱。国税局在去年九月份在该校开展“助力脱贫攻坚,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为该小学20名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送去了精美的书包、文具、跳绳等学习、体育用品,并为学校送去了课外读物,给孩子们送上一份关爱。同时详细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勉励他们好好学习、自强自立,在真挚而浓厚的关爱中健康成长。

今年再次对这些学生进行了慰问,据村委柯书记和周校长介绍,慰问的这20名学生家庭,均是该村列为精准扶贫应包帮的贫困户。大家纷纷表示今后要多开展这样的活动,在生活上多关心、学习上多帮助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温暖,为他们的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抗洪抢险

 

十几天,秋雨未曾动一点怜惜之心,把整个世界都淋漓尽致的湿透了。道路、房屋、抗洪一线人们的衣服,还有朋友圈。顺着土墙墙角滴漏下的雨水,一丝丝把他们的心栓的紧紧的。不停的奔波在下一个贫困户的路上,走访、查看,始终把安危挂在心间。

9月下旬至国庆中秋双节前夕,平利遭受了十几年一遇的强降雨,三阳镇湖河村也是重灾区之一。强降雨造成山体滑坡,河水暴涨、道路塌方、房屋倒塌,部分电力通讯设施受损,多条省、县、镇、村道路中断。据气象部门预报,国庆中秋双节期间仍有暴雨,抗洪救灾形势严峻。

在暴雨如注的贫困户房子旁、泥石流塌方点边、洪灾第一现场始终有一个瘦弱的身影在跑前跑后的忙碌,与镇村干部一起排查险情,逐户访查灾情。瘦净轮廓分明的脸庞,颧骨微微突出,浓厚的眉毛下,始终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散发出坚毅的目光。打着一把黑伞,脚上穿着巴满泥点子的没膝桶桶鞋,走在冷雨飘飞的风雨中,那背影依然透出齐整的军人姿态。

     八零后的退伍军人,国税局驻三阳镇湖河村第一书记杨居平,随时都是一脸笑容,很有亲和力。他退伍不褪色,始终保持着一名军人的风貌,把部队养成的不怕苦累、甘于奉献的精神带到了工作中,影响了身边的一大批干部和群众。自去年县局委派他进驻扶贫村,他很快适应了工作环境,与村支书柯书记等干部一起,走遍了湖河的每个村民小组,走访了每户贫困户,熟记贫困户的家庭情况,掌握了第一手工作资料。每有新的扶贫政策,他都认真学习记录,懂得与实际相结合,运用起来得心应手,工作能力和热情,深得驻村干部们的好评。

窗外仍然下着雨,打的地面啪啪啦啦作响。夜里,挂在村委会办公桌边吊瓶里的药水,还在一颗一颗的往下滴,国税局驻村工作队负责人李勇的脸色蜡黄,精神不佳,仍然在坚持写当天的日志。由于雨水湿衣和连日访查,加重了感冒,昨天晚上,终于在湖河村委会的灯下,累趴在只写了几行字的驻村工作日志本上。

沿着遍布大大小小泥石流、塌方点的泥泞公路,勉强到达三阳镇湖河村。车的地盘比较低,偶尔会有刮蹭,沿途的落石和烂泥路,着实让老才心里暗暗地捏着一把汗。他没有声张,还镇定自若的嘱咐乘车的同志们这是老路,路基好,不会有大塌方,没事,很安全,他的嘱咐,减轻乘车同志的不安和担心。然而,他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路边的塌方点和泥石流,仔细观察坎上坎下是否有异样、泥石流表面的流水是否浑浊通过这些信息,判断通行是否安全,瞅准了就快速通过。这趟是他在汛期第10次冒着危险运送同志们往返抗洪救灾一线了。这个胆大心细的同志叫彭兴才,是国税局司机,除了九条牛都拉不回来的犟脾气外,待人热心快肠,爱帮助他人,深得同事们的喜爱,大家都昵称他老才

村民杨绿昌土墙房建在北溪河边,比较破旧。昨天的雨特别大,柯文钧再次去查看了房屋情况,与杨绿昌见面询问了情况,打着手电筒巡查房屋四周,确定并没有大的危险,嘱咐他晚上在防汛安置点休息,不要在自己房子住。雨夜中走访几个他比较担心的贫困户房屋点,确认安全后才放心回到村委会。强降雨开始到现在,已经在村上住了好几天了。连日阴雨,床上的铺盖都潮的没法睡觉,只能稍微烤一下,勉强入睡。走访休息空档,他拿出手机,与同事分享上幼儿园的儿子发来的视频,脸上幸福的笑容里透出对儿子满满的想念。不仅仅是柯文钧,同是驻村的陈宏、罗磊、张富勇等同志,在工作之余,谁不想念家人、妻子和儿女?在家人的安慰和嘱托后,又信心百倍的在防汛救灾一线扛起责任担当,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虽渴望与家人团聚,但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不管白天还是黑夜,依旧坚守在防汛救灾第一线,风雨兼程,成为双节期间最为亮丽的一道风景线,在他们每个人背后,都有一个乃至几个家庭的默默奉献和支持。

汛情就是命令,险情就是战场。面对洪灾来袭,平利县国税局放弃休假,以领导班子带队,组织干部785人次,出动车辆16台次深入三阳镇湖河村抗洪救灾一线,科学决策,准确研判,紧急部署保障防汛救灾。全村防汛应急方案和设施完备,防洪警示牌和群众转移路线牌子很完善,基本可以满足安全度汛需要。 

 

方家湾的茶园梦

 

春天来了。湖河北溪南北二山渐渐绿起来。春花也娇艳地迎着春风张开笑脸,与那田坝里金光闪闪的油菜花一样惹人喜爱。充满阳光和希望的季节,春天总是让人向往,让人遐想

春光乍泄,桃樱竞相开放,掩映着湖河新村整齐的徽派民居。这美丽的乡村,有春花,有田园,有历史。脱贫攻坚如春风拂柳,轻轻诉说春天的故事。群众的心花,像山野盛开的花一样五彩灿烂。

湖河方家湾,环山之中梯田层层,形似双手捧月。假设这层次分明的梯田种满了油菜,到花开时节,金灿灿的油菜花层层叠叠,一定会出许多精美的摄影作品。同行的陈副镇长和村支部柯书记介绍,方家湾地理位置向阳,全部是梯田,比较适合种植茶树,与种粮食相比产值更高,管护简单,不用投入过多的精力,节省出来的劳动力,还能干点其他活路挣钱,是扶持农民脱贫增收的最佳产业。

放眼望去,顺着每层田坎走向,一行行整齐的茶苗虽刚刚种植几月,却已经抽出新芽,在春风和充足的阳光下长势喜人。可以预见,三五年之后,环绕在梯田上碧绿的茶带,如海浪般此起彼伏,汹涌澎湃。绿浪由远及近,在环山土路上行走,如赤脚踩在沙滩,任由绿波荡漾,潮起潮落。远处方家院子,背靠竹林和松杉针叶林,正面三间带偏厦的土墙石板房与瓦房顺地势而建,高低错落,是典型的巴山地区巴人部落式的自然村落,若将房屋稍加修整,墙面刷白,与梯田茶园相映,就会构成一幅美妙的茶山农家图画,把发展定位在产业+旅游观光是很有前景的方向。

爱好摄影的我,自然少不了留下这难得的乡村春景,在朋友圈也获赞无数。茶叶局石局长眼尖,一下就认出了地点,留言说方家湾新建了茶园300亩,很有发展势头。也有感叹的,这么好的地势,不种油菜可惜了。我答到,咱不能太自私了,油菜花是好看,还能拍出好照片,却只有一季,其产值哪有茶叶产值高、持续时间长啊!要感谢精准扶贫,扶持群众发展了很多产业。美了乡村,富了百姓。

风雨送春,万物复苏,方家湾的茶园梦已经启航,小康生活的春天即将来临。

 微信图片_20180403120836.jpg

(作者简介:王韬,笔名遥望五峰。男,七十年代末出生于陕西平利,公务员。爱好诗词文学、摄影旅行和户外运动等。不忘初心,向往诗和远方,闲暇笔耕不辍,时有新作问世。作品散见于各类文学报刊、杂志、专辑和新媒体。系安康市作家协会会员、安康市摄影家协会会员、陕西民俗摄影协会会员。)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