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静:堡上飞出金凤凰

作者: 胡 静 来源: 原创 时间: 2018-11-12 11:56 阅读:

 

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 

一张海迪

读过张海迪小说《轮椅上的梦》,的读者可能至今还记得,画面中一堆拖鞋。主人公双脚残疾,用手行走,这堆拖鞋就是她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以手代脚穿着拖鞋艰苦创业的缩影。轮椅上的姑娘创业之路充满艰辛和坎坷,一双从楼梯滚落的红色拖鞋。寓意主人公以手代脚,经常失手跌倒滚落在地,透过那双拖鞋,人们看到的是姑娘的身影和励志的决心。

事隔十三年以后,在我生活的地方,有一个像张海迪一样的姐姐,她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作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验证了风雨之后终见彩虹的真理。

 

童年的阴影

村庄不动,水稻在动。摇摆的水稻用叶片、用色彩托起了村貌。站在村头河堤上极目远眺,满天的绿像一场大火在田园里燃烧。这说的就是吴忠市高闸乡。

农人移动过的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竖了起来,整齐匀称,像一块绿色的地毯。

这看似轻飘的身体里装载了太多沉甸甸的希望,以至于,谁也无法忽略和淡漠由它衍生出的那份深秋的喜悦

徐海霞就出生在这里。母亲18岁时嫁给了36岁好赌成性的父亲,经常遭受毒打之苦。一个哥哥,两个弟弟,在加上她,一家人挤在一个三十多平米的土房子里。当时家里唯一值钱的17寸的黑白电视还让父亲买了赌博。母亲手巧,白天打零工,晚上做小孩衣服,第二天徐海霞和哥哥拿到街上去买,以此贴补家用。父亲嗜赌如命,万般无奈之际母亲选择了离婚。这个从小没有得到父爱的孩子怎么样面对社会呢?幸亏她有勤劳坚强的母亲,担起了抚养他们的重任。母亲带着四个孩子起早贪黑的劳作,上山下地为生活忙碌,不怕苦,不拍难。徐海霞告诉自己“人最重要的是自己看得起自己,一定要过上好日子”。农村的夜晚,漆黑一团,徐海霞咬着手电筒,泡在水里插秧。半夜她挺着胸脯哼着小曲,尽管回家的路上,她头发很发乍。回家后,她弓着腰,把屋子角落和表面上的灰尘一擦而光。她说:“我一定要过我想过的日子”。

22岁那年,她嘴里哼着那首《天上下雨地上流》走过大街小巷,从她的歌喉里飘出来是那样明亮清澈,整个世界都是她的,她生命里的哥哥也出现了。

她扎着羊角辫从理发店走里出来,轻快的跨过黑土地,撩开河堤岸上浓浓的柳丝,走到野菊花迷离的河边等待着那个哥哥。

“只要你给我当儿媳妇,我一定把你当做女儿疼,你从小没有得到过父爱,我就是你父亲”。徐海霞满眶泪水,顺着眼角滚滚而下,湿了无声无息的冬夜。

徐海霞说:这不是真的

多少次梦里,徐海霞回到母亲身边……

梦中她回到了高闸,回到了那段天堂的日子,回到了她一生最能苦、最能干的时刻。随着“哐啷”的摔门声,徐海霞一骨碌从炕上往起爬,可是她又重重的倒下了。这已经是第次手术了,丈夫公公的耐心渐渐退去。冰冷的月亮还高挂在西天,在凛冽的寒风里,地上是薄薄的一片白光,不只是月光还是霜花。

结婚15天后,徐海霞因为意外摔倒,再也站不起来了。她驻着双拐话没有说出来,眼泪先流出来了。声泪俱下,泣不成声。看到大夫开的诊断证明时,她心忽悠一下子。她站不起来了?她不相信,可当她一次又一次摔倒在地,她才意识到,完了,她最不愿意相信的事情现在无法质疑了。她坐在炕头上,朝着院子里的偏房放眼望去,如今是冷冷清清,若大的院子就她一个人,想吃口热乎饭,喝杯水困难重重。就在她伤心欲绝万念俱灰的时候,大门咯吱响了,村上的妇联干部偷偷送来了吃的。徐海霞呆呆地看着女干部,眼前渐渐蒙上了一层泪光:“谢谢你呀,谢谢你就救了我的命,他们想让我自生自灭,是你给了我生活下去的希望,我要活着,我要好好活着”。徐海霞挣扎着给女干部鞠躬。 

 

初到红寺堡

“我是个残疾人,还离过婚,不要说创业,就是活命的粮食饭菜也没有地方弄呀”,徐海霞笑盈盈的说。

2003年的春天,自然界已经春暖花开艳阳高照。一个长的眉清目秀,白白净净的残疾人驻着双拐来到了红寺堡区,开始了她的重生之路。

她一瘸一拐的走走停停没有方向,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望着烟囱里冒出的几缕青烟,她才发现不远处的十几座平房,院子是用简单的石块垒起的,门口放着用树枝编的筐子,屋里面十分黑暗,依靠着闪动的煤油灯还不至于被零散的东西拌倒,没有什么特别的家具,她心冷的瑟瑟发抖。亲娘呀,这就是开发中的红寺堡某某村。真是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今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呢?就在这个村子里,借住在一家摇摇欲坠的房子里?种地?想想自己快要散架的骨头,以后、、、、以后,想哭都哭不出声了,真是万马齐喑。路边的流浪狗看着她,她看谁呢?沉默呀沉默,憋得她快要爆炸了。忽然她想起了母亲说的一句话,“孩子,自己去找活路,自己去找饭吃”。对自己找活路,兴许还能创出一条活路来。

这个人不是别人,是徐海霞。她脸涨得通红,一瘸一拐的挪步,向着镇上走去。历经三次手术,两个跨部均已去掉,右腿去掉了一根软肋骨,补在左腿上。即便这样,她的关节软的和鸡蛋清一般,每走一步甚是吃力。

事业不是说出来的,是干出来的。徐海霞通过好心人帮忙,搭建了一间20多平米的“铁皮房”,中间用帘子隔着一头住人,一头营业。徐海霞的“姐妹理发店”开业了。成年人理发2元,学生理发1.5元,从早到晚不挪动位置,背后始终靠着一个椅子来支撑着她。

她靠着椅子,脸越来越红,一站就是一天。

闯吧!闯吧!闯到哪站算哪站,反正比饿死强,她内心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强。

随着客流量的增多,徐海霞的压力也随之而来。洗头、剪头还有后面排队的顾客,她心急如火,决定要收几个学徒。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很多顾客,得到了他们充分的支持,找学徒的事情就交给顾客,徐海霞只有一个要求,她只收单亲家庭困难,或者和她有类似经历的女孩。

一周之后,来了三个“特殊”的学徒,她们三个的家庭背景极为特殊。两个单亲,一个父亲患有精神疾病。三个姑娘看着驻着拐杖的徐海霞,像迷失方向的小鸟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对她们来说,家庭已经很不幸运了,她们没有能力没有义务再去同情眼前的残疾人。“姑娘们”,徐海霞一说话,安静下来了,三双眼睛都盯着她,她说,“不要因为家庭或者自身而放弃努力的机会,我虽然残疾 ,但我干的事情身体健全的人不一定能干出来”。徐海霞眼圈红了,抬手抹掉溢出眼角的泪珠。

三个姑娘惊呆了,她们发自内心的高喊“往后,你就是我们的师傅,我们都听你的,师傅,你就领着大家干吧!”

三个姑娘紧紧地围拢着她,那神情,那场面,那声音,显出几多悲壮。都说“人心齐,泰山移。”徐海霞,一个残疾人,能不能领着三个年轻的姑娘闯出一番出路来呢? 

 

徐大姐的幸福生活 

或许是天赋,亦或是她深知抉择的艰难,徐海霞对发型的研究是有深度的,脸型,肤色,年龄,职业配哪种发型,她会首先和顾客详细沟通,提出自己的见解,征询顾客的意见,往往还没开始理发,一份信任已经让顾客的心情已经开始愉悦了。“干干净净的护衣”缓慢展开,披在客人身上,还要在脖子上围一圈卷纸,防止细小的头发钻进脖子里面。她依旧背靠着椅子,吃力但又自信地用着她的工具,或剪,或推,或梳,准确的做出造型。学徒小风递来一把梳子,她费劲但又熟练地按住需要剪的部位,在突出头发的地方用理发器一滑,一撮头发落下。小风又拿出一把白银色的剪刀,用同样的办法,她把那些细小的地方剪掉,撩出一块沾满爽身粉的小刷子来回在脖子后面刷上几下,她嘴角憋着一个劲脸涨得通红,剩下的事情都是几个姑娘完成的。

客人下来,躺在一个椅子上,姑娘们倒水,涂上洗发液,洗一会儿;最后又坐回座位,徐海霞用吹风机呼呼在客人头上过一遍,这时,她微笑着,手背擦拭干裂的嘴唇上的头发。

徐海霞喜欢这三个姑娘,每周会给她们买漂亮的套装裙,把她们打扮的十分漂亮。除了教她们理发技巧,她还给三个姑娘教裁缝,教她们自己设计衣服,用她的话说“技多不压身”。得知小风家里有个上大学的妹妹徐海霞异常激动,要见一见这个大学生。

一天,小凤的妹妹小琴站在店门口,徐海霞高兴坏了。她看着面前的小琴,几度落泪。“小琴,家里能出你这样的大学生感到骄傲和自豪,我听你姐姐说,你学习很认真,能给我们讲一讲吗?

徐海霞抿着嘴唇,沉了沉又说“其实,每一个农村的孩子,特别是农村的女孩子,能考进大学读书,都会有不寻常的经历,你是其中一个,没事,你就好好讲,放开讲,别拘束,让我们也沾点文化气息。”小琴走的时候徐海霞拿出了当天所有的营业额,也正是这些钱让小琴度过了一段特殊时期。

目送着小琴远去的背影,徐海霞抬头看看天,通红的阳光缓缓从黑云中爬出,绚丽夺目师徒四人谁也不说话,静穆的看着阳光穿透云层,徐海霞心里默默祈祈祷“让这些善良坚强的人们早日走出困境。”

徐海霞做生意很有诚信,有个叫老七的顾客经常在家洗完头没吹干就匆匆出门,外面有点寒冷,他就顺路走到徐海霞的店里,让她帮忙吹干。那时他们还不认识,他一进门就给她讲清楚直吹不洗,他付五块钱。可徐海霞只收三元钱,看着她长时间靠着椅子站着,老七这才知道原来她是个残疾人。老七当时在红寺堡镇上帮姐姐买西瓜,收入不是很高,但是腿脚方便,他同情徐海霞就把她找零的两块给她,她石赤不夺地说:直吹了一下,收三块就够了!老七比徐海霞小八岁,看着真诚善良的她,说啥也要娶回家。

老七带着前妻留下来的儿子和徐海霞组建三口之家。次年,还给老七生了一个健健康康的大胖小子,老七高兴得都笑着合不拢嘴,家里家外的操持着,勤快得很。

一个特殊机缘,老七执意把红寺堡的压砂瓜拉到海源固原等地去买,抛过成本还要倒贴一部分,支持还是阻拦?老七热情度那么高,徐海霞就没有打击他的积极性。市场一旦打开,销量也好呢,做生意要目丈千里,徐海霞是这样想的。哪成想在海源县城附近老七发生车祸,撞亡一位年轻的妈妈,家属开口就要了30万徐海霞说尽多少好话对方不肯让步。找银行贷款,四处借钱,安抚家属,徐海霞忙的废寝忘食日夜干,马不停蹄心血焦。那正是八月酷暑,骄阳似火,儿子又在此时心脏病突发,送往西安做手术。万事煎心。徐海霞嘴唇起了一层血甲,说话喝水都感到妨碍。徐海霞面如土色见呆见傻就问大夫,实在不行,把我的心换给儿子。大夫沉了沉说,“你先把字签了”。徐海霞嘴动着说不出一句话来。她站在走廊里失声痛哭,“为什么,为什么”,徐海霞像是在问天,问地,也在问自己。儿子的手术长达两个小时,她的脑门和后背都渗出了冷汗,她努力使自己镇静下来,平静地对自己说“我不能倒下,我不能倒下,老七还在看守所,儿子还在手术室,家里还有年迈的婆婆,上学的儿子,我还有一家子人要养活。”儿子出院不久,徐海霞家把自己经营多年的“姐妹理发店”廉价转让,东凑西凑凑够了钱,老七从看守所里出来。徐海霞痛苦了一阵子,但看到朴实的老七,年幼的儿子和年迈的婆婆,她便迅速振作起来,那久违的笑容又重新洋溢在脸上。

徐海霞很孝顺,每天清晨早早起来,一瘸一拐地移动着身体,就开始收拾屋子,操持着一家人的生活。做饭洗衣从不让婆婆插手,她说婆婆年纪大了,又有糖尿病,手上没有力气,不能累着。徐海霞的儿子也很乖巧,已经上小学了,活泼可爱,非常有礼貌,像他妈妈一样,见人一脸笑,看着很机灵、喜庆。 

 

严酷残忍一笑而过

去医院的路上,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快速奔跑,车轮飞转,车风呼啸。徐海霞依靠着车窗,沉默无语。时间到了这一刻显得很宝贵,生命活到这个时候感到多么的短暂。

车到了武警医院缓缓停下,徐海霞的母亲一直在大厅等消息。左顾右盼不见徐海霞出来,当她推开诊室的门,只看见老七眼睛湿漉漉地,便什么都明白了,轻声叹息着说,“哎,我苦命的娃,条件好了,你的腿还是好不了,命中注定的,命中的……”车又开了,车开哭声起,徐海霞看着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满脸悲伤的老七,两个孩子才上小学,家里还有一个78岁的婆婆,怎么能让她截肢……病来的太不是时候了,截肢,实在是太毒了。好不容易有了一个机会,她还想重操旧业,并且这个机会就攥在她徐海霞的手里,开理发店的事情千头万绪,正需要她一件一件去做,半路杀出个截肢把她撂倒。夺她的命,毁全家人的希望,不,她不甘心,她绝不能倒下。

汽车路过罗山酒庄,徐海霞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头脑里的思绪突然清楚起来,她说“停车,停车,”司机赶紧急刹车,车停住了。徐海霞开门下车,老七一把抓住她“你干嘛去?”

“你看前面那个婆婆”徐海霞指着坐在路边的婆婆说。老七顺着徐海霞指的方向望去,一个买绣花鞋垫的婆婆穿着一件黑底花布衣裳,坐在自带的绿色塑料凳上,她的左袖口空空荡荡,另一只手放在膝盖上。左脚没穿鞋,用一个铁罩罩住。左脚脚踝以下部分全部截掉,为了方便走路,她把左脚固定在铁桶里,用铁桶当作鞋。

原来婆婆名叫张丽芳,今年68岁,2000年被汽车撞到,失去整个左边手臂,也没了右脚。右手无名指也少一节。“每天早上起床时,伤口隐隐作疼。”婆婆说得很平淡,脸上还带着微笑,仿佛在说着一件和自己毫不相关的事。

她静静地看着婆婆,似乎在做她一件微小的事情得到回报,带来安全感,就会抹去生活中的抱怨和浮躁。就在此刻她镇定从容,神态自若地说,回家,回家收拾东西,明天就住院,不就是个截肢么,多大点事情,至少是为了保全一条腿。

吃过晚饭,徐海霞和老七来到了他们之前看好的营业房,

徐海霞又把刚才的话讲了一遍。她看这看那,把她所想到的一件件交代完,“赶我出院,一定要把房子装修好,特别是操作间,一定要保证质量,”她望着刚粉完石灰的墙面说,几个工人一个劲点头。

晚上回到家已经是九点多了,老七将徐海霞摁到了床边的凳子上,“你快坐,跑了一天脚又肿了吧?我给你打盆热水来泡泡。”说完,老七便将一盆滚热滚热的洗脚水放到了床边。

“你跑前跑后都一天了,洗洗脚,放松一下吧。"徐海霞不好意思的说道。

“你跟我客气什么啊,来脱下鞋,我给你捏捏脚”说着老七就为徐海霞脱鞋,徐海霞则羞得满脸通红,“别,天热,挺臭的,还是我来吧。这会儿也不疼了。”徐海霞挣扎着想自己洗。

“不行,好久没给你洗脚,手痒痒呢。”老七边说边三两下子脱去了徐海霞的鞋袜,将她一双秀气的小脚浸到了水里。老七认真的给徐海霞洗脚,不时的捏一捏穴位,徐海霞虽吃了这么多的苦,如今回到温暖的家里,心中一酸,就在这时,她看到老七头上生了白发,徐海霞忍不住说:“老七,你还不到四十呢,咋就有……”

“海霞,这些年你受苦了”老七刚说了一句就哆嗦了一下手腕,徐海霞连忙抓起他的手,撸起袖子,一块还没痊愈的伤疤映入眼帘。徐海霞的目光咄咄地盯着老七问:“真是别人偷偷告诉我的那样——又去给别人修房子挣钱?”见老七没吭声,徐海霞的声音就大了起来:“不是说好了,你暂时不找活么……”

“海霞,我是个大老爷们,哪能啥都让你跑到前面呢,眼看你要做手术,别人都住楼房呢……我没事。”

“老七,你不要这么说,日子长着呢,别人有的咱们以后都会有的,”徐海霞见老七眼睛潮潮的,便降低了音量。

住进了武警医院一周后,大夫要给徐海霞做截肢手术,截掉左腿。有一位专家查完房又回到徐海霞住的病房,考虑再三对她说“你想好了吗?万一,我是说万一你有心理准备吗?”徐海霞摩挲着眼角的头发笑着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您就做吧,无论什么结果我都接受。”

高位截肢是大手术,尽管打的全麻,但那种疼痛是可想而知的。当做完回到病房以后,麻醉效力完全退去,徐海霞疼的黑天暗地只想撞头。住院20天,徐海霞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和难以忍受的肉体痛苦,花去十分可观的人民币,家人饱受感情煎熬……

有一天大夫拿着新的化验单,告诉徐海霞,手术很成功,各项检查达标,后期做康复训练,右腿正常。徐海霞高兴的拉着大夫的手说“我可以出院吗?什么时候出院?”

医生认真地说“明天就可以出院”。

徐海霞左腿假肢,右腿一直在坚持做 康复训练,三个月后,能下地走路了。

 

腿断难挡带路人

先去看看理发店,她拿着钥匙,打开门查看。墙面做的太粗糙,镜子装的有些高,洗发区做的隔间太小。这那行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徐海霞带着从新开始,墙面贴壁纸,无土花卉,侧面的墙壁上镶嵌着能体现“理发制度”、“卫生制度”、“服务规定”的规章、制度和图表。烫染区的对面的位置如何装饰呢?徐海霞找了几家书店,终于在红寺堡区的新华书店找到了几本霍金、海伦.凯勒、梵高、贝多芬、张海迪的书籍,她如获至宝,把这些书籍带到了理发店,庄重的放在柜子的正中方向。她站在这些伟人面前深情凝望,她觉得身上充满了力量。在这些灵魂导师的陪伴拯救下艰苦创业,她自信不会迷失方向。 

徐海霞态度明确,她营造出温馨、规整、舒服的规模,不盲目攀比,花钱吃力地折腾。她说“每一位顾客走进姐妹理发店,就当回一次家。”

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她的理发店无论是剪还是烫染,总要比一般的理发店便宜。除此之外她还定期为长期顾客搞感恩回馈大礼包,就是在特殊节日,比如“三八妇女节”免费为她们做头发,凭借身份证在生日当天领取护发素或者洗头膏,当然前提是必须是她家的会员。她视顾客为自己的亲人,为他们的形象保驾护航,她说“生命不息,工作不止。”

徐海霞的理发店常年免费招收学徒,她不仅免费传授手艺,还为想独立创业的学徒提供各种帮助。

随着生意的好转,徐海霞心里有一个声音在呐喊“我要回报社会,帮助更多的残疾人。”残疾人自尊心,如何在社会生存下去,是一难题。徐海霞深知残疾人在社会上生活不易,她想帮助更多的残疾人自力更生。

一天,老七实在是太困了,两眼都睁不开。徐海霞边洗脸边喊,“再睡,揭你被窝了。”男人裸睡也不是什么秘密,谁都知道,所以老七想她绝对不敢揭,就依然把脑袋往枕头底下钻。不料,被窝呼地一下全揭开了,老七噌地坐起来惊慌地缩成一团,使劲捂住羞处,恨不得钻进地缝里,徐海霞反而哈哈大笑起来,老七抓过裤子非常狼狈地逃了

老七没吃早餐,拿起了扫把在后院收拾,不料徐海霞来到他身边。

徐海霞说,“其实,我不想开理发店了。”老七看了一眼徐海霞目光又快速回到地面上笑着说“理发也很累,那就别干了,我多跑几趟车一样的,养活你们娘几个还是没有问题的。”

徐海霞深情又无助的望着他说“不是,我是想着干个其他的,有意义的,能帮助到像我这样的人群。”

老七看着徐海霞,就在一刹那,一个念头即闪光又发亮,又坚强有力的在他心中生起,:海霞,你想干啥,我都支持你,你要是不高兴,我就没有高兴下去的力气。

老七决定支持徐海霞,第二天他们就张贴了转店信息。  婆婆茫然地看着他们,不满的摇着头说“你们两个是福烧的,胡闹。”

老七说“娘,海霞干的是大事,以后给您解释,您就多吃饭,少操心,我们的事情就不要在操心了。”老七嘿嘿笑着说。

婆婆直视了一眼老七,手搭在椅子的扶手上说,“你们折腾吧,我说的话都有不听了么。”

徐海霞走到婆婆跟前,轻轻握住婆婆的手,嘴角挂着笑意说“妈,我想让更多和我一样残疾的人自立根生,自食其力,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挣钱养活自己,这就是做人的尊严。

徐海霞的手很粗糙,与婆婆握手,力度掌握的恰到好处,既不太有力,也不太漫不经心,仿佛她握着的不是婆婆是领导的手。

婆婆抖抖索索的抽回了手,极力的压制着心猿意马,“孩子,我知道你的苦心,这事情、这事情……哎,你们决定了那就好好干吧,好好干吧,红寺堡那么多的残疾人你一个能管过来,你要干就干吧,只是你和老七要留个心眼,孩子你心眼太实在了。”婆婆迤逦着说,不知是不支持还是客气。徐海霞颔着答应。

徐海霞和老七的脚步声渐行渐远渐无,婆婆还呆在原地。今天到底怎么了,说话如此不清,在孙子的一声喊叫声中,她才慢慢回过神来。“哦,两个孩子在干大事,大事,好事情,对好事情,”她边走边嘟囔。

弗洛姆曾说,身份不过是一种符号而已,像暖瓶茶杯的符号是一样的,符号的意义有其实用性,也有其虚荣性 。对于大部分创业成功人士来说,更多人将次看做是一种荣誉,且小心翼翼庇护,如同庇护某种利益。而真正的意义呢?真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呢?真正的独立人格呢?

徐海霞在创业成功八面威风之时,当她看到红寺堡太多的残疾人无心就业、无处就业、无钱创业时,她毫不犹豫的转让自己的理发店。

所有的人没想到徐海霞会转让理发店,会提前“退休。”她的理发店在红寺堡口碑相当好,在加上她精湛的手艺,而且她年龄又不大,这让很多人不解。

居委会大妈很无奈的对社区书记说“  有些做生意的你想让她走,她绝不走,海霞这样干实事的,手艺又好走到哪里都是宝,想留也留不住,唉,以后没有人免费给社区的老人们剪头了……”

徐海霞笑着说“我在这里干了十几年,要说感情也真是舍不得,可是有一个群体更需要我,我要余生的热量温暖他们。”

“隔行如隔山,海霞你都干了这么多年,在去干别的也不见得比这里好,说实话我们也舍不得你。”社区书记不解的说。

“很多人不理解我,这一路走来有太多的不容易,我感谢这些经历,不然不会有今天的徐海霞。可是,我们身边依旧有很多残疾人,他们依靠父母,如果父母有有一天不在了,他们如何生存?”

这一问社区书记和居委会大妈哑口无言。

“不惑之年,我和老七这几年手里有点存款,我觉得我不能再这样活了,首先我们要改变思维方式,我活了三十年被别人安排的日子,现在我要按照自己的意志活一回。残疾的身体让我亲身经受了常人难以体会的不便,也让我感受到了常人不曾“享受”的温暖。是社会让我的生活渐渐步入正轨,回馈社会、传递爱心的愿望时时在我心里涌动。

“你买商铺?开店?”居委会大妈问。

“我不买商铺,我租。我准备开洗车行,所有的员工都是我在村里核实过的残疾人。一份工作,对残疾人意味着生活的动力,他们需要这样的工作,他们需要生存的能力。”

 

堡上飞出的金凤凰

世间美,如雪崖冰有一种和谐的美,如鱼戏水,轻柔自如:世间还有一种反差的山,红梅吐艳。

“爱心洗车行,”美不美?徐海霞美不美?美极了!在53个残疾员工的心里,她拥有世间最好看的容颜和最善良的心。

残疾出生的徐海霞以她三十多年的坎坷经历呕心沥血

积极争取红寺堡区委、区政府及各级残联的大力支持,筹集资金130余万元,在2017年,创办了占地2000余平米,红寺堡区残疾人精准脱贫基地暨“爱心同行洗车美容中心”和“海侠家政服务公司”。

“有一份热发一份光,我会不断充实自己、充实生活,用真诚的爱心回馈社会,用诚挚的热心帮助他人!” 徐海霞激动的说。如今徐海霞在红寺堡区、利通区创办实体2处,吸纳就业残疾人50多人。

人们赞叹于她的仁爱之心,“上苍送给大地的礼物,”

一位腿脚不便的残疾小伙说,“她比我妈妈还好,我不走,我哪里都不走,就待在这里。”我当时惊呆了,我感到意外和震惊,我无论如何想象不到竟是这样的回答,一个比自己妈妈都要珍贵的人。

她实在太普通了,从头到脚的每一个细节都无法说明她会有别于他任特征,就像红寺堡漫山遍野的黄花菜旁边的一根野草,为50多个残疾人解决就业,还带动一部分残疾人艰苦创业,说的是她?她为什么能有令人惊奇之举?

岁月是一支暖心笔,画出了她人生的色彩斑斓:岁月是一把无情的刀,刻出脸上的皱纹:岁月又是一团熊熊烈火,煅烧出她不屈的性格。

徐海霞在讲述她的孩子们!

“一棵幼苗供出了地面,用生力拼命往上长,居然把压在头上的一块石头顶起来!这些孩子就是幼苗,他们潜藏着很大的能量。”

徐海霞说她不容易,但这些残障人士更难;她说难的时候没办法,她只能在半夜偷偷哭泣,还不能让老七察觉。没办法将他们舍弃,残疾人来她依然会让他们留下……每月管吃管住每个月按时发放工资。

车行的员工都是红寺堡区残疾人士,有的是家人看了报道把他们送过来的,有的徐海霞只收留,教他们洗车的技术,学会后,如果想离开单独干,徐海霞也不强留,就这样,现在店里还留有17名员工。 

201712月份,伴着漫天飞的鹅毛大雪,一个15岁的小男孩来到了徐海霞的车行,带他来的不是别人,是一家商行的老板。小男孩步履瞒珊,面红耳赤目光纷乱的看着眼前的徐海霞。得知小男孩叫小蔡,家住在沙泉,右手残疾。父母对小蔡似乎也失去了耐心,可有可无。母亲的打骂,家人的冷漠,外界的歧视,让他一度痛苦至极。心灰意冷的小蔡决定去镇上看看“世界”,谁知身无分文时饿的一天只能吃上一个馒头,不得已去商店里的面包。谁知被老板发现,知道他是初犯,还是残疾人就没有把他送到派出所,直接送到徐海霞这里来了。

徐海霞两眼一下暗淡了,脸色变得苍白,她心疼的说孩子,我就是你的妈妈,饿了吧,老七,老七快给娃娃做口热乎饭。看着小蔡狼吞虎咽的吃相,徐海霞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心,一定要坚持下去。

前面的那个瘸腿女人,你等一下,徐海霞听见有人这样叫她,多少有点刺耳,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有人这样

喊她,出于礼貌还是给了对方回应。徐海霞回过头,那女人头戴红色纱巾,嗓子颤颤悠悠的,走起路来腰拧的像麻花一样,两瓣屁股像两个塞满了肉馅的鼓着两个红腮帮子,一口糯米牙。

“有事情吗?”徐海霞向女人走过去。

“我来领我孩子的工资”。女人衣服桀骜不驯的样子。

“你们孩子叫什么?”徐海霞好奇的看着这个女人。

就在这个时候小蔡冲出来,挡在徐海霞面前,瞪着虎虎的眼睛对女人喊叫“你不是我妈,你走你走,我的工资不会给你的!”

女人犹豫了半天,无可奈何向小蔡伸出了手,不料小蔡疯了似的扑向女人,又踢又打,大哭。

中国人是决不放过看热闹的机会,何况是在徐海霞的店里,人流早把“交战”双方围的水泄不通,其中不少人开始谴责女人了。

“是不是亲生的,如此歹毒。”

喂,你他妈太没人性了,孩子挣钱了知道领工资的,平时咋不好好照顾呢?”

“你他妈的就应该送到派出所去,接受教育,真是枉为人母。”

黑压压的人群,火爆爆的眼睛,不绝于耳的骂声,把女人吞没了。她憋气堵气,眼含泪水,鼻子和心都是酸辣辣的,扭身就走了。

人群泛起了一层笑浪,散去了。

徐海霞忙让老七开车去追女人,她摇下玻璃窗,对女人说,“大姐,你家的事情我不谈,只是孩子,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包括学会支配金钱。”

从那以后,徐海霞把所有人的工资都打到卡上,让他们自己支配。为了鼓励他们存钱,徐海霞在制度上加了一条,每月谁存钱多,就奖励100

小刚从车行成立至今,干了两年了。刚来的时候他还不会说话,每到吃饭的时候,徐海霞就开玩笑说 “我做的饭好不好吃啊,不说好吃可就不给吃了哦!”就这样久而久之,他已经会说“好吃”两个字,甚至还能说其他的简单用语。

临近饭点时,徐海霞开始准备大家的午饭,忙的时候,她来不及做饭,就让老七准备大家伙的饭,但无论有多忙,一日三餐基本上顿顿都有肉,晚上还会准备啤酒让大家解解乏。 

夏季天气炎热,光西瓜都买了好几车,水果能提供给他们也尽量提供。“洗车活,劳动强度大,这些娃娃还在长身体,

伙食不好顶不下来。来店里的员工,因为情况比较特殊,要么被家人嫌弃,要么无家可归,为了让他们有家的感觉,徐海霞和老七在二楼为他们装修好了宿舍,两人一间,宽敞明亮,让他们不至于感觉被抛弃。

每晚徐海霞洗洗涮涮大半夜,“这都是些娃娃,他们洗不干净,”徐海霞笑着说,“有些孩子不好好刷牙,我让他们每天刷牙时给我拍成视频,时间一长才发现,原来他们用的是第一次给我发的视频。那怎么行呢,我还是每晚要去监督他们。”

车行的生意也不是如人意,有一些人建议,管他们吃住就可以了,工资就不用给他们发了吧,但被她拒绝:“这是他们的劳动所得,没有理由不给人家发工资啊!”今年是洗车行最难的时候,连家里婆婆和娘家妈的退休工资都要往里补贴,徐海霞经常在夜里偷偷地哭。

徐海霞的“爱心车行,”红寺堡区委区政府高度中重视,前段时间专门组织调研,并解决了很多实际困境。

徐海霞是倔强的,但在这种倔强中,更多是其生命的坚韧以及她对每一个生命的理解与尊重,而这,足以证明她是一个大写的敢于担当的人!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灵魂的高贵并不和残疾与否关联。也许就是因为灵魂的高贵,她单薄的身躯走起路来才如此有力,她的笑容永远是那么的阳光自信!

区委主要领导在调研徐海霞辅助性就业基地的过程中在资金,机制,发展方向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现场解决了残疾人社会购买力服务资金10万元,人社部门帮助解决了三个公益性岗位,民政局部门解决了18人一年的米面油。残联在徐海霞洗车行举办家政服务及汽车美容美发培训班。这些即是对徐海霞自立自强为社会树形像做贡献的大力支持,更是对徐海霞自强不息,敢作敢为的认可和赞美。徐海霞这个名字很美,很亲切,因为她就是山窝窝里涅槃重生的金凤凰。

 

写在后面 

今年深秋,我再次去看望海霞姐姐和她的“爱心车行”,海霞姐姐给我讲了很多,还领我看了四处参观了员工宿舍,回到家我在本子上记下了四条:

谭区长调研辅助性就业基地,现场解决了残疾人社会购买力服务10万元。

人社部门解决了三个公益性岗位。

民政部门解决了18人一年的米面油。“员工们高兴的几个晚上不睡觉,见了我就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残联在“爱心车行”举办一期家政服务及汽车美容培训班。

 

这周本想趁周末和海霞姐姐小聚一下,但总不赶巧,今天想起她,和她发了几条微信:

一一再干嘛呢姐?

一一忙呢

一一忙啥呢?

一一忙着给员工买过冬的衣服,忙着汽车美容培训和家长服务培训、忙着各村两代以及两代以上的残疾人健康体检……

 

 

微信图片_20181112115823.jpg

作者简介:胡静,笔名冰静,90后,宁夏作协会员,吴忠作协会员。中国作家在线签约作家。有散文、诗歌、小说百余篇(首),作品散见于《朔方》《黄河文学》《宁夏文艺界》《银川晚报》《吴忠文学》《罗山文艺》《山风》等纸刊及全国各种网络平台。在全国“寻找仓央嘉措的诗与远方”征文大赛中荣获散文类优秀奖;在“深入贯彻十九大,建设幸福美丽红寺堡”文学作品征文比赛中荣获小说类二等奖。2018年荣获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活项目。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