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梅:沙漠中撑起一片浓荫的人

作者: 邓 梅 来源: 原创 时间: 2018-10-28 07:09 阅读:

  

十二年前,我作为记者,去采访一位因治理沙漠而引起人们关注的人,他的名字叫“安恩达”。

见到安恩达时,说实话,我心里有点失望,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个个头不高、穿着一件绿色T恤和牛仔裤、30出头的年轻人,这跟我之前想象的民营企业家那种“高大威猛、桀骜不驯、狂放不羁”的形象有很大出入,而且,他还不善言谈,采访中,我极尽“循循善诱”之能事,也只引出了他的聊聊几句,我只能用大量的画面和文字解说来完成了我的专题报道。

也许就是这样,他反倒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6年,我再次去采访他,此时他的身份为内蒙古金沙苑生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没想到,刚一见面,他马上认出了我,我们紧紧握手,感觉像是老友重逢。他依然穿的是T恤、牛仔裤。

他提出,我们先在他的茶室聊聊,缓解一下他紧张的心情。

这是一间非常古朴雅致的茶室,室内的陈设我已记不大清了,印象中,感觉精致镂空的雕花窗桕中射入斑斑点点细碎的阳光,淡淡的檀木香充斥在身旁,有很多线装书,与屋内的装饰非常协调。
   
在那张考究的茶案上,他开始温杯洁具,将泡好的上等龙井低斟在品茗杯中,双手递到我手中。那一刻,我发现,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缜密细腻的人,在他略显粗糙的外表下,包藏着他的智慧从容、坚定果敢的气度。
   
他说,他喜欢喝茶,他觉得他的人生历练就像茶在冲泡时翻滚的过程,跌宕起伏,每一段经历,都有一番滋味,苦涩鲜甜。

安恩达出生于一个蒙古族的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懂事的他,很小就离开了家四处打工,所从事的都是炼焦行业

由于他超强的毅力和比常人更能吃苦的精神,经过几年的打拼,安恩达终于有了自己的焦场。如果照着这样的发展,安恩达的日子应该是一个相对舒适的状态。然而好景不长,因不符合国家环保政策,焦场很快就关闭了。

痛定思痛,过去从事的炼焦是一种高污染的行业,既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资源。这让本来就是一个农民儿子的安恩达心里很矛盾。现在,焦场关闭了,他似乎心里也轻松了一些。在长达近一年的时间里,他多方调研、理性思考,并了解到乌兰布和沙漠北滩地处北纬39°线,是全球最佳的葡萄种植地区,于是萌生了通过葡萄种植加工产业化的生态治沙模式,走沙产业发展道路的想法。

2006年,安恩达成立了内蒙古金沙苑生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土地流转的形式承包了牧民15.8万亩沙地,偿付牧民土地承包费和养老费100多万元,从此,安恩达走上了艰辛曲折的产业化综合治理沙漠之路。

乌兰布和蒙语意为“红色的公牛”,北至狼山、东北与河套平原相邻、东近黄河、南至贺兰山北麓、西至吉兰泰盐池。南北最长170公里,东西最宽110公里,总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是内蒙古五大沙漠之一。

当安恩达带着他的美好理想进入项目现场后,频繁的沙尘暴与连绵不绝的沙丘让人望而生畏,当地老百姓告诉他:“这个地方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有人劝他“投资沙漠你等于拿着钱往黄沙里扔”。也有人说他傻,“拿着钱,不知道过安稳日子”,“把投到沙漠里的钱放到银行里,一辈子吃不完。”但安恩达却以九头牛也拉不回来的韧性和顽强的毅力,开始了他进军沙漠、治理生态的梦想。他与工人吃住在工棚,忍受着漫天的黄沙与难耐的饥渴,每年推沙造田不止。30多岁的人,却被大家称为“当代活愚公”,这里既有钦佩之意,也有戏谑的成份,安恩达对此毫不介意,他每天全神贯注的就是治理了多少沙漠。

2008年初,一年50年不遇的罕见冻灾,使安恩达种植的1000亩葡萄全部冻死,直接损失460万元。这场冻灾毁掉的不仅仅是葡萄,更是对他绿色生态梦的严重挑衅。在安恩达的创业历程中,经历过无数次大沟大坎,但从来没有遇到过像这样惨重的损失。

望着一眼看不到边的塑料棚,安恩达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这样恶劣的环境,我是不是真的在拿钱往黄土里扔?”“在沙漠里种葡萄,真的没有可能吗?”“坚持还是放弃?”

不服输的他请来专家,进一步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论证,结论是肯定的、也是令人欣慰的——项目地原为起伏不平的高大沙丘,位于乌兰布和沙漠南缘,东依滔滔黄河,地处北纬39°,这里热量丰富,日照强,积温高,降雨量小,年降水少于200毫米,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年日照平均3000小时以上,阳光充足,独特的半沙质土壤和典型的沙漠气候,使得葡萄便于糖分积累,香气和酚类物质能充分发育完全。与世界著名的葡萄产区——法国的波尔多地区纬度相近、气候相似。沙漠无污染、无病虫害、不用化学肥料和农药。尤其在葡萄收获季节,这里几乎滴雨不下,葡萄完全自然熟透才采摘,这种理想的自然条件才能孕育出高品质的葡萄美酒,是培育高品质优质酿酒葡萄得天独厚的理想之地,也是中国种植酿酒葡萄最佳的地域。

专家的结论再次鼓起安恩达治理沙漠的信心。为了赶上葡萄补种季节,他从宁夏调入种苗重新种植了2万余亩。5月的乌兰布和沙漠风沙肆虐,安恩达带领工人埋头苦干,并给每一株葡萄苗都套上了一个塑料桶,防止被风吹折。

不服输的安恩达,再次踏上创业路。

经过几年的种植试验,公司引进栽培国际驰名的赤霞珠、蛇龙珠、霞多丽、黑比诺、美乐等优良葡萄品种,已经适应了当地的立地条件和气温气候,为葡萄酒加工提供优质酿酒葡萄原料,并建成年产3万吨葡萄酒生产线,引进意大利维洛公司葡萄酒生产设备以及意大利波的拉索葡萄酒罐装生产线,进口法国圣哥安橡木桶公司优质橡木桶,由英国阿特金斯设计公司提供葡萄酒庄的总体规划设计,形成发酵、酿酒、罐装、储酒为一体的现代化生产线。

酿造的臻尊蛇龙珠、臻尊赤霞珠、珍藏梅鹿辄等4类葡萄酒被列入第二届中国国际林产业博览会暨第四届中国义乌森林产品博览会参展林产品名录,金沙臻堡干红、白葡萄酒成为“神十”发射庆功酒。金沙臻堡酒庄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完全建立在沙漠上的葡萄酒庄。

在他和他的团队不懈的努力下,近年来生态治理取得了辉煌成就:建立了5万亩葡萄基地、3万吨葡萄酒厂加工基地、畜牧业现代化舍饲养殖基地(100000只羊)、3万亩梭梭林嫁接苁蓉基地、4万亩防风固沙生态林基地、3万亩优良牧草高效农业种植基地以及休闲度假生态旅游基地,已平整沙漠8万多亩,修筑作业道路120公里,配套输变电线路110公里,打成配套机电井63眼,建设节能日光温棚150亩,利用大型喷灌种植牧草15000亩,累计投入资金8亿多元。

七年的沙漠治理,安恩达和他的创业者们通过辛勤耕耘,克服了大自然的诸多艰难险阻,终于在沙海中打造出一片绿洲,“沙恩葡萄酒”作为阿拉善红酒业的标志,已经走出阿拉善,迈出了国门。

正是葡萄采摘时,我走进了金沙苑生态工程有限公司,扑入眼帘的是一派生机盎然的醉人图景,像蜜蜂穿梭在万亩葡萄园的工人忙着采摘、装车;欧陆风情的葡萄酒堡被银杏树等各类植物环抱其中;舍饲养殖基地里牛羊的欢叫引得鸵鸟、袋鼠、长颈鹿、欧洲雁们蠢蠢欲动;牧草种植基地绿波荡漾,构成一幅融合西方风韵和中国古典美感的田园画卷。

秘境大漠,天堂草原。随着公司良性、有序的发展,安恩达的梦更远、更高了,他以2020年由国家水利部批准建设的海勃湾黄河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实施为契机,科学规划利用金岸区行成100平方公里的黄河库区和美丽的沙湖景观,以优质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葡萄酒文化旅游集群带为基础,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旅游,规划实施大漠探秘、葡萄酒风情、现代生态农牧业、高级度假酒店等一批独具特色的观光旅游项目。

安恩达,这位蒙古族农民的儿子,他把他绿色的生态梦,深深植入到了乌兰布和沙漠治理中,为阿拉善撑起了一片浓浓的绿荫。

 

 

QQ图片20181027051002.png

作者简介: 邓梅,本名邓世梅,笔名:幽兰。在五月鲜花盛开的季节,带着并不甜润的啼声,叩开了这个世界的大门,从此,在曲折不平的路上跌跌撞撞,一路走来。喜欢文学,喜欢与同道之人赏花、品茗、聊天说地。有数百篇、50余万字作品散见于区内、外报刊杂志,出版散文集《品雪》;不善交际,却做了电视台记者、主持人,故:注定一生须努力。现为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阿拉善盟作家协会副主席,阿拉善文化文学艺术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中国作家在线网驻站作家。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