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娜:诗意的芒种

作者: 李 娜 来源: 原创 时间: 2019-06-12 09:23 阅读:

节气有知,茫茫仲夏铺天盖地而来,掀起一股热浪,将一切踟蹰不前和犹豫不决统统驱逐在节气之外,只留下芒种的丰盈和充足,将整个天地填满。

我一向是热爱节气的,热爱那种带着节律和严格的韵律感的日子,它自有自己的脚步和规则,将寻常的日子细细划分,刻画描摹得叫人甘愿为它奉献所有感官,甚至献出年轻的感触。

芒种有颜色,三候接替而生,将春夏相接的时段晕染得诗意而动听。

一候螳螂生,螳螂在去年深秋产的卵,在今年芒种破壳而出,这新生里,有山野丛林的湿气,有苍翠山头的果敢,也有朵朵白云的柔软,它们照拂着螳螂饱满的卵,为一场铺天盖地的新生做足了准备。那是蔻梢绿和竹青绿的一点精髓,它们牢牢嵌在螳螂的生命里,为高歌和跳跃泼墨挥毫。

二候鹏始鸣,掌管冬至夏至的伯劳鸟在芒种里出现了,它的性情凶悍,却愿意为了芒种而细细地吟唱,它立足高枝,叫声中有槐花黄绿和初熟杏黄的芬芳的味道,前者是那种能够使人产生高原迷醉的错觉的香,后者是成熟瓜果的香,两者交织在一起,产生了奇妙的季节反应,芒种在这种反应里,悄然生长。

三候反舌无声,伯劳鸟在歌唱,那些能够学习其它鸟儿鸣叫的反舌鸟,却停止了使命,隐于山林,囿于丘陵,缄默而寡言,绝口不提生命的芳华。那是余烬红的光辉,反舌鸟的叫声,在燃尽春光后,依然有星星点点的火光,背影落寞,但在它的缄默之下,仍有重生和希望。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到来年春,它清亮的叫声就又能照亮黑暗的世界了。

 春争日,夏争时,芒种之时,已长出芒的冬小麦染黄了夏风,农民们抢着收割,将丰收的气息点染在镰刀锋利的刀口上,村庄里处处都弥漫着新麦的清香。新绿怡人的水稻被种下去,带起另一波晃动的绿意。芒种是个矛盾而美好的节气,再也没有哪一个物候转折能够像它一样,兼顾结束与开始,丰收与播种,幸福与希望。

你瞧,冬小麦收割了,新稻接替它的年华,开始了缓慢地生长。这一收一种间,蕴藏着农人应物候而动的智慧,又充满大自然宽厚绵长的馈赠,退回到整个人生去看,不变的是大自然的恒长规律,是人们应时而动的追随,那么变的是什么呢?是渐次漫上的花红柳绿,是忙而不盲的心绪流淌,亦是忙中有惬意的脉脉温情。

这温柔的节气啊,想想就觉得美好,朴实的农人将强大的节律一一镌刻在心中,每一寸光景,每一个朝夕,都充满了诗情与浪漫。诗情来自于美好的更迭,浪漫来自于农人对节气天生的解读,最不寻常的景,往往都在最寻常的自然里。对于农民来说,节气便是答案书,没有人会选择在夏至种麦子,正如没有人会希望在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有人如是说。

芒种里,丰收的除了农民,还有学子。寒窗苦读,一朝应试,所有的付出和汗水都将在芒种里见真章。我也是从做学生时走过来的,那年骄阳似火颜似云,心中满是对未来的忐忑和期待,却忘记了高考与芒种之间的关系,如今想来,竟满满的都是巧合。芒种是个兼顾播种与丰收的节气,高考亦如是,唯有辛勤地耕,才有欣喜地收。这便是人生的绝妙之处,有付出便有回报,幸福从一颗种子开始,果实正在缓慢而坚定地生长,历经风吹雨打,始终初心不忘。

芒种于我,是月下清冷的风,是太阳给予的指尖上的热,是在青草丛中笑开了脸的鲜花朵朵,是与山川融为一体的靓丽清晨。我想在这一天送别花神,与大自然的芬芳做一场盛大的告别,想煮青梅酒,与两三好友一起,素手执杯,仰头饮尽岁月里的风华,想吃瓜果,将沁了一夏的甜蜜统统装进肚子里去。仲夏之夜,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藤萝的幽香里,我静听蛙鸣四起,遥看凉风入户,心下悠闲,通体舒畅轻快。

最爱芒种的夜晚,四下无声,无古无今,唯有我,在光阴之内,与山、水、松、林、月同生共死,我计算着六月到来的时间,掐准了季节的脉搏,与点点淡绿共同站在田野里,留意过路的野风,这样美的时候,连夕阳的弧线都带着温婉的味道。漠漠夜色下,玫瑰花成片开放,幽幽的香气袅袅的炊烟一般缠绕上冷冷的青石台阶,远处灯火万家,此处冷静而古朴,寺庙里透出的灯光让人心安。在这里,我只想与世间长相厮守,不为归期,亦不许繁华。

我立于静谧古镇,漆黑斑驳的墙瓦,柳暗花明的街巷,伴着牵牛和爬山虎柔软的腰肢,暗暗惊叹芒种的力量。它使没有土地的人也足够珍惜耕耘与收获,它使人们在心中默默播种,在那一亩只属于自己的心田里种满青草。没有人抱怨季节的迟缓,亦无人匆匆自心田里走过,一眼望去,所有的人都兢兢业业,所有的事都有时有晌,一切都在按照节律,稳步前行。

我亦然,在谷雨醒来,在立夏发芽,在小满结穗,在芒种成熟,然后再一次播种,在夏至以身问天,追寻成熟的秘密。

 

李娜生活照.jpg

 作者简介:李娜,笔名半夏,1994年生于内蒙古,文艺青年,神舟文学院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在线签约作家,秦川文学院签约作家,《西部散文选刊》微刊编辑,瀚海园读书会副秘书长,自2017年1月开始写作,至今在区内外各级报刊、杂志、公众号、《今日头条》、《凤凰新闻》、《网易新闻》上发表文章十余万字,最执着的莫过于“且将一支秃笔长相守”。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