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春:“最佳男配角”陈明

作者: 赵国春 来源: 黑龙江日报 时间: 2019-09-06 06:33 阅读:

老北大荒人、著名作家丁玲的丈夫陈明,于2019年5月20日凌晨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102岁。

几十年来和陈明交往时的情景,历历在目。翻开这本《别了,沙菲》,扉页上清楚地写着“国春同志留念,陈明赠,2001年5月23日”。让我想起了17年前陈明赠给我这本书时的情景。

陈明曾经陪伴丁玲在北大荒工作生活了12年,他们把北大荒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2001年春,我把《丁玲在北大荒》的书稿,寄给北京的陈明先生,请这位和丁玲共同生活了半个多世纪的亲历者,帮助我给书稿把把关,提提修改意见。很快,我就接到了他的回信,把亲笔修改过的书稿寄回的同时,还赠送我这本书。信是这样写的:

国春同志: 

您好!

收到你寄来的大作《丁玲在北大荒》,反复细阅了两遍,在字里行间再一次体会到北大荒战友们对丁玲的理解与尊重,对她坎坷一生的愤慨与同情,我很受感动,也很感激。在欣赏中我信笔记下了点滴文字,可以作为补白、说明或注解,不能成为意见,也不是建议,仅供参考而已。现用特快专递寄上,希望能早点收到,顺祝大作成功!……

这本《别了,沙菲》是上海作家丁言昭编选的,2001年1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列入“漫忆女作家丛书”出版的。中国丁玲研究会副会长陈漱渝作了题为《云霞出海曙,辉映半边天》的序言。该书选入了茅盾的《女作家丁玲》、沈从文的《记丁玲(节选)》等10篇关于丁玲的文章。 

丁言昭,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完成《在男人的世界里——丁玲传》后,再次应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邀请编辑丁玲的作品,她在《后记》中写道:感到非常荣幸。同时,她也感到:“没有考虑到作者文章的广度和深度。如陈明的文章没有收入。只收了别人采访他的谈话录。我感到这些文章的内容,一般人都知道,用不着特地编选进去。其实,我犯了个错误。我自以为丁玲写了传记后,对她的一生非常熟悉,好像别人都和我一样熟悉她。没有考虑到读者面。”

微信图片_20190906062453.jpg

1953年的全家合影。前排丁玲、蒋祖慧,后排蒋祖林、陈明。

我和陈明相识在1991年。我还记得那年的8月,第五次全国丁玲学术讨论会在佳木斯市省农垦总局召开。我作为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的全过程。见到了陈明、周而复、牛汉、雷加、庄仲庆等知名作家学者,还陪同他们参观了汤原、宝泉岭、普阳农场,参加了“丁玲生平事迹陈列室”的剪彩仪式,我还接到了陈明先生签名的《丁玲文集》。

陈明老家在江西。1917年2月出生在鄱阳乡下。1934年在上海上高中时,便秘密参加了上海党的外围组织“中华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高中毕业后,1937年1月,抛弃家庭,经北平、太原、西安,5月4日到达延安,先后在抗大、马列学院学习。抗战开始后,先后任西北战地服务团宣传股长,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政治部宣传大队长,延安文化俱乐部副主任,业余剧团团长。

在“卢沟桥事变”后,陈明参加当时由丁玲率领的西北战地服务团,任宣传股长。丁玲比陈明早半年到陕北,她曾是上海“左联”主要负责人之一,到延安后又当中国文艺协会主任。陈明在西北战地服务团认识了丁玲。他们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和西安国统区开展抗日宣传。在西北战地服务团期间,陈明的宣传工作搞得有声有色,成为丁玲的得力助手。他们慰问前方军民、国民党航空将士,用文艺形式向当地老百姓宣传我党抗战主张,辗转活动于太原、榆次、太古、临汾、沁县、洪洞、运城等10多个县市、乡村。1938年春,西战团又奉命开进西安,在国民党西北大本营里进行抗日宣传。丁玲通过几个月的行军、演出、反摩擦斗争观察,发现陈明不光戏演得好,还表现出了出色的群众工作才能。她说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了团里这个精明强干的宣传股长。特别在西安期间,陈明胃病急性发作住院,仅是短暂分离,丁玲也感到怅然若失。陈明呢,也时常陷入一阵淡淡的苦恼。他觉得团长对他好,好得有点过分,使他心里很不安。比方说,无论是每人一份的战利品,还是老百姓送来的慰劳品,驻地房东送来的花生、红枣,丁玲总要把自己的一份留给他。见他穿鞋特别容易坏,就省下自己的津贴买新鞋给他。他有时甚至害怕碰到她那深邃的目光,这不仅仅是一位精明的领导、一位团里的大姐对一名普通团员的目光啊。他不敢往下想,他们不相称,她毕竟比自己大十几岁,而且,是知名作家。他曾经私下向一位老同志倾诉自己藏在心底的不安,那位同志劝他调离西战团,可他又下不了决心,他不愿意离开这个战斗的集体,他不忍伤她的心……

1942年,陈明与丁玲结婚,开始了他们四十年患难与共的生活。他们没有再要孩子,陈明把丁玲的儿女当成自己的孩子。陈明也是《太阳照在桑乾河上》的第一个读者和评论者。

新中国成立后,陈明去了国家电影局,创作了电影剧本《海港生涯》,将戏剧《六号门》改编为电影剧本,后来,他还将丁玲的《太阳照在桑乾河上》改编为电影剧本。

丁玲被打成“右派”后,1958年春节后,陈明也被株连戴上“右派”的帽子,开除党籍,离开文化部电影局所属的北京电影制片厂,和国务院各部委办局的600多名右派,被送到北大荒劳动改造。丁玲面对陈明深怀内疚,她对他说:“都是我连累了你……”

陈明却笑了,逗趣说:“这倒好,成全了我了,了却了我多年来的一个心事,以前你总比我‘高’,现在我们‘平等’了。我们成了一条战壕里的战友了……不能这样说,这样我们又多了同一条罪状,有订立‘攻守同盟’之嫌,应该说我俩是‘一丘之貉’才对,哈哈!”

王震将军到他们右派队视察后,告诉陈明让丁玲也来北大荒吧。丁玲于同年6月末,来到了北大荒,先后在汤原农场和宝泉岭农场,一待就是12年。

后来,我因为撰写《丁玲在北大荒》一书,几次给陈明打电话,称呼他陈老,他却说:“你就叫我老陈吧,我也是你们北大荒的老职工了。”

陈明不仅在生活上是丁玲的如意伴侣,在创作上也应该是丁玲的得力助手。陈明在《我与丁玲五十年——陈明回忆录》(2010年1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一书中曾经这样写道:“丁玲活着的时候,就没有对外界隐瞒我修改她的文章,她曾经对人说过:你们不知道,我家里还有个‘改家’。这个‘改家’说的就是我。有的作品她甚至想要署上她和我两个人的名字,我坚决反对。《丁玲文集》第6卷里,她又要放我的照片,我也没同意,为此,丁玲还有些生气。我做这些事情,不为名,不为利,完全都是为了丁玲。”

陈明在这本书里还这样写道:“我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和丁玲共同度过的,而且和她在一起的岁月,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年华。因此,我的回忆录最后定名为《我与丁玲五十年》。”

在丁玲生命的辉煌中,无不凝聚着陈明的心血。晚年病中的丁玲,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创作上都离不开陈明。正如她自己所说的:“如果没有陈明,我一天都活不下去。”

陈明晚年为丁玲作品的修改、整理、出版,倾注了大量心血。1986年,在丁玲去世后,陈明任“中国丁玲研究会”顾问。他完成了《丁玲文集》一至六卷的校勘、七至十卷的编辑和校勘工作,编辑出版了丁玲在延安时期的作品集《我在霞村的时候》,丁玲、陈明书信集《书语》,还撰写出版了《我说丁玲》等作品。

陈明也应该是个很有影响的文化名人,只是因为丁玲头上的光环太亮了,也因为陈明为丁玲付出得太多,让陈明成为一个默默无闻的“最佳男配角”,成为一个陪衬红花的绿叶。当然,这丝毫不影响陈明在北大荒人心目中的位置,反而觉得他更无私和伟大。
      [载《黑龙江日报》2019年6月20日7版《天鹅》]

作者简介:赵国春,北大荒博物馆馆长、北大荒作家协会主席,《北大荒作家》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在线签约作家,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