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远红:再读简爱

作者: 左远红 来源: 原创 时间: 2020-06-01 13:56 阅读:

  59531470033374.png

二十几岁时,朋友送我一本小说《简爱》。当时草草翻阅,几乎无法顺利读下去。对这部作品的印象还停留在十几岁时从收音机里听到的电影录音《简爱》,可以说十分懵懂。唯一记得的不是男女主人公那段著名的经典对白,而是男主角痛彻心扉的呼叫:简————简!每一声呼叫,都令我的心止不住颤抖,我对那声声呼唤感到痛苦而着迷。尽管那时,我敢说,我仍然对故事和人物不甚明了,牵动我以至于让我一生难忘的仍然是男主角对简爱的呼唤。
  几十年过去,未必是多读了几本书,只是经历人生的改变,对世事有了深切的体悟之后,再回头读《简爱》,仿佛是一次自我内心的省察,仿佛眼前洞开了一条清新的道路,仿佛从前照耀我的月光,吹拂我的清风,养育我的村庄,陪伴我的人都不一样了。
  整部小说让我捕捉到了可贵的信息,这是我接触到的有限的对《简爱》的艺术再现与作品评述中似乎被省略掉的部分。为此,我庆幸在我人过中年,好好地读了这部作品,好好地谛听那些人物灵魂中不安的部分,宁静的部分,躁动的部分,迷茫的部分,自我撕扯的部分以及为神圣事工完全摆上的部分。
  对于女性读者而言,罗切斯特的人物形象无疑是最饱满最迷人的。这并非完全在于他高贵的出身,他拥有的财富,甚至是他的博学,他的见识、他的才艺,他的情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他一直醒着的良知、他不同凡响的内在追求,他乐于向隐含在命运之中的至高主权谦卑,顺服,并发出由衷的赞叹。
  这不是自我救赎的力量所能企及,真的不是,而是触及一个罪恶心灵,翻转它,拨动它,击打它,裹缠它,再抚慰它,光照它,使它新生一样的抬头与俯伏,由此,生命的甘泉才真正流入肉体,流入感官,流入视野,甚至流入沉默。因为,一切都被照亮,一切都被挑旺,生命从此变得狭窄又宽阔,因为这是唯一的通往永恒的道路。
  回到简爱这个人物,她从来都不是单薄的、苍白的,哪怕是童年在受尽歧视与责罚的盖茨黑德庄园,她仍然在粗砺的生活当中,展现出勇敢坚韧的品格。对欺负她的表兄她会义正词严地说:你像罗马皇帝尼禄一样!对狭隘冷酷护短的舅母利达夫人她会说:你以为你是好人,可是你坏,你狠心。
  当她被送到罗沃德孤儿院时,她同样会以自身的冷静机敏悄悄观察周围的事物,她爱戴谭普尔,依恋海伦。彭斯,对虚伪毒辣的布洛克赫斯特做出合宜的必要的反应。她擅长利用伶俐的语言天赋与人沟通,她观察与感受环境的能力超凡脱俗。值得注意的是,小说从这里开始明显渗入了宗教意识,通过女孩海伦.彭斯看似柔弱的外貌下却拥有足够强大而稳固的信仰力量。这几乎是简爱最初接收到的不同已往的宗教启蒙,她看到了面对欺凌不公甚至死亡依旧坦然宁静从容、充满信心与盼望的海伦。
  当简爱来到桑菲尔德庄园,在未接触男主人之前那一段时光,她过得宁静知足,起居饮食得到改善,工作也顺畅无阻。但随着男主人的出现,男主人的召见,以及他们之间出现的不多的交谈,使得简爱内心悄无声息地发生着转变。其实,这怎么能怪简爱呢,两个以心灵相吸的人,相爱会远吗?
  坐在罗切斯特对面的简爱,虽然面对的是一个自负且变化无常的人,但简爱却把自己控制得十分得体,她面对的虽然是地位悬殊的男人,但她也深信自己所受到的良好教育、过人的语言天赋,聪敏机智的观察力,以及在各样知识与学识上的接近,并不一定使她在交谈中处于劣势。她深信这一点,她甚至能在某些时刻控制对方的思路,在极限内挑起对方的恼火,进而再不露痕迹地熄灭他的恼火,点燃他的志趣。她甚至有点享受这一切。而不幸或者庆幸的是,罗切斯特恰恰吃她这一套,恰恰赏识她这一套,恰恰被这个其貌不扬,但有着很多美貌女人所没有的异常禀赋感到愉悦,感到这个小家伙正朝他的内部挪移,正慢慢地让他难以离开。
  也许,简爱从来就是一个高贵的女子,因为她有着高贵的血统,虽然她从小受苦,但她及时获取了真正低层女子无法汲取的东西,比如,在整个文化背景下的宗教引领,书香气息,六年一贯制全面严苛的教会学校的培养。以至于后来无论她走到哪里,都被看成是体面的人。这种体面可能是一个人流露的全部气质所在,教养所在,行为方式所在。
  当她感到爱情受到屈辱,不顾男主人苦苦挽留,毅然逃离桑菲尔德庄园,经历几天的风餐露宿,经历难以忍受的寒冷饥饿,经历被下等人拒绝……而最后搭救她的人竟然是她世上最看重的表亲。这里出现了简爱的第二个追求者,她的表兄圣约翰—— 一个一生完全奉献给神圣事业的年轻漂亮有才华的牧师。他在精神和现实中刻意引导简爱,培养她,试图使她成为他传道路上的得力帮手,顺便成为他的妻子。写到此,我不禁心里难受了一下。为什么在读者心中圣约翰的形象远远抵不过罗切斯特,因为他为了自己神圣的追求,可以忽略用心爱一个女子,可以不计一个女子为了幸福所需要的一切温暖。在圣约翰的原则中,一切为了肉体的设计与着想都是与最终目标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他极力规劝简爱不要沉迷于生活的乐趣,他自己也是这样一个人,他无畏艰苦,甘心放弃一个爱她的美丽姑娘。他之所以要求简爱做他的妻子,就是为了他远渡印度传教,他需要简爱这么一个有能力,做事稳妥,不怕困难,可以同他一道奔赴他乡的人。就在临行前一夜,他几乎要说服简爱的时候,简爱的心里骤然响起了空灵而遥远的呼唤——————简!
  而后验证,这正是罗切斯特在经历摧毁性的磨难后,真真实实发出的呼喊!他也听到了简爱当时的回应——你在哪儿呀?
  读过这部小说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有着完美结局的作品。有情人终成眷属,简爱通过遗产继承也成为富有者,她在她曾经的主人面前,真正达到了平等自立。但让人无法忽视的是,他们前行中彼此心灵完全的融合完全的一致,还有对苦难与恩惠掌握者完全的信靠与折服!
  再次回到被读者津津乐道的经典人物对话——“你以为我贫穷,不好看,就没有感情吗?我也会有的。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一定要使你难以离开我,就像现在我难以离开你一样。上帝没有这样,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如同你跟我经过坟墓,将同样站在上帝面前一样。
  其实,在这部小说中,随处都可以看到宗教文化对人们意识形态的影响,这也是蕴含在整部小说中最有价值最闪光的所在。如果抛开圣经真理的核心看待小说中的人物,也许,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就会显得微不足道,人物关系的递进与维系也难以令人信服。正因为这种一脉相传的坚实的信念,最终使情感升华,让生命的主旋律经久不息。

  小说结尾,简爱听闻圣约翰英年早逝后,明明相信他已在服侍的道路上尽了使徒的职分,回到了高处的家园,回到了他毕生追求所要归去之处,但她仍然流下了眼泪。
  她回想圣约翰在给她的信中写道:若有人跟从我,就当舍已,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简爱清楚这话来自哪里,清楚这话所代表的权柄和意义。她似乎听到圣约翰最后的呼声——主耶稣啊,我愿你来!
  小说结束了,读者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
  我前面说过,人过中年,再读《简爱》,仿佛是一次自我内心的省察,仿佛眼前洞开了一条清新的道路,仿佛从前照耀我的月光,吹拂我的清风,养育我的村庄,陪伴我的人都不一样了。真的如此,我感受到了一部伟大作品拨动人心的力量。

 


微信图片_20200320100609.jpg 

作者简介:左远红,女,1964年生人。黑龙江省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出版有诗集《跋涉的心》、《听水声远去》、《离爱还有多远》。散文集《时光叠痕》。诗歌曾入选《2019中国诗歌年选》、《东三省诗歌年鉴》、《中国当代城市诗典》、《诗悦读:陪孩子读好诗》(2017-2018双年卷)》、《2017中国年度好诗三百首》。

 (责任编辑:尚书)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