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开生:对哲学的感悟

作者: 余开生 来源: 原创 时间: 2019-09-24 08:50 阅读:

 

(一)

对哲学的感悟,是一种智慧中的智慧,是从人的心灵深处生发出来的一种沉思,即人自身对灵魂和精神的一种虔诚和崇拜,也是对文明与智慧在心灵上的一种认知和朝拜。

哲学感悟或感悟哲学,是一种思想旅程、精神旅程,同时也是一种情感和心灵旅程。它有时只是一种体验,有时又是一种回味;有时源于灵感,有时又来自于沉思;有时只是瞬间爆发的思想火花,有时又得益于长时间的冥思苦想。

感悟是一种心灵的力量,它是从心灵深处发射出来的一支精神之箭。感悟也是一种思想的力量,它是从思想深处发射出来的一支智慧之箭。哲学感悟就是来自灵魂深处的智慧,它试图穿透生活中的一切迷象,然后找到迷象背后的真相。它是从生活的表象、人生的近处切入,然后一步一步把人引向到精神的远方,进入到灵魂的深处,从而引导人类不断走向那沐浴着阳光、充满了期待的未来。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就是这样依靠心灵的力量,以哲学的精神思想着、探索着,然后才一步一步走出了迷茫,走出了困惑,走到了今天。这是心灵的胜利,这是精神的胜利,也是哲学的胜利。

哲学感悟,从本质上说,体现的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精神基因、心灵特质。有了哲学,人类就开始把凡是与自身相关的一切,都纳入到了一个整体范畴来思考。从此,人类把前行的脚步迈向了新的精神领域,提升到了新的精神层次。哲学也从此面向了远方,指向了未来。自从有了哲学,人类才真正开始活出了、活成了人类的样子,有了境界,有了高度。正因为如此,人类就再也不在乎了眼下那无关的一切,而是把脚下的路不断延伸到远方,伸展到未来。

 

(二)

有人说,哲学是智慧之学,爱哲学即为爱智慧,爱智慧即须学哲学。

在我看来,哲学是智慧之果,是用智慧来涵养智慧。哲学点燃的是人的智慧之火,由火花燃烧为火焰,彰显的是人的智慧力量,展现的是人的智慧魅力。哲学打开的是智慧之门,点燃的是智慧之火,通往的是智慧之途,构建的是智慧之厦。

哲学的能量来自智慧,或者说哲学本身就是一种智慧的能量。哲学燃烧的是智慧,开启的也是智慧。哲学是用智慧发掘智慧,用智慧拓展智慧,用智慧丰富智慧,用智慧提升智慧。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哲学发展史;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过程,就是在不断开启智慧的过程。自人类开始面对问题而困惑、而思考的时候,就开启了人类的哲学之路,也就从此踏上了智慧之旅,迈上了艰难的思想路程。

 

(三)

有人说,哲学是无用之学,其意为哲学好把问题说得玄之又玄,而在实际上却又不解决什么问题,没有什么真正的用处,或是没有多大实际用处。正因为如此,哲学有时又被称为玄学。所谓玄,即有虚幻或不实之意。

在我看来,哲学之无用,就在于哲学看问题的眼光、视角总是有些独特,或是与日常生活的角度明显不同。凡事是事或不是事,事大或事小,有用或无用,在哲学的眼里并没有确定的、可以衡量的标准,而且哲学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好钻“牛角尖”。哲学总是这样——有问题能说问题,没有问题也能说成问题;或者是——无事自然不必说什么事,即便有事也能说成没什么事。这不是哲学在标新立异,而是哲学看问题总有自己的立场和角度。

哲学之无用,还在于哲学的脾气、性格总是有些怪异。它有时表现得很“小气”,总爱把那些不是什么问题的说成是问题,也爱把一些非常简单的问题说得极其复杂,而且极好“以小见大”,爱把小问题说成大问题,把一般问题说成复杂问题;有时又显得很“大气”,无论什么问题,到了哲学面前都可以说成不是什么问题,或是没什么“大不了”的问题。有时,在常人眼里看起来非常了不得的问题,在哲学眼里却不是个什么问题。这种一时可“大”、一时可“小”,时而可“有”、时而又可“无”的说法,在一般人看来,总是让人觉得有些莫明其妙。一点实际问题也不能解决,这大概也是人们甚至包括哲学家们普遍认为哲学没有多大用处或实际用处的一个“由头”。

现实生活当中,哲学之被当作无用之学,就在于哲学大多时候无非就是说说而已,从不干实际的事情。而且面对同一个问题,既可以如此这样说出一套道理,也可以那样说出一套道理,让人总觉得有些无所适从。哲学自然需要说一些理,哲学也总是在说理;哲学是谁都能说理,谁说都有理,而且是各说各的理;哲学总是在提出问题、争论问题、破解问题,却并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或是具体问题。而且,哲学上的问题大都是一些老问题,一千年前是这些问题,一千年后的今天仍然是这些问题;一千年前让人困惑不解的问题,一千年后同样令人纠结。

从哲学的内在特质来说,越是让人一再重复思考的问题,越是令一代又一代人深感纠结的问题,才是真正的哲学问题,也才是哲学的本质反映。这也说明哲学的最大问题,就是不断地找问题,但是着眼点不在解决任何实际问题。既然如此,也就是如此而已,还能说哲学有什么用吗?实际上,这正是哲学的特质所在,也是哲学之所以存在的最大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所谓“无用”,就是哲学的“用”,就是哲学的最大价值和最高价值。否则,哲学就不成其为哲学了。

哲学是以说理的方式表达智慧,确实干不了什么具体的“有用的事”,却又总爱说些“无用的话”。这也是视哲学为无用之学的一个直接证据和典型特征。不管什么事,在哲学那里总能说出一些道理来,但是这些道理在现实或是实际生活当中到底有没有用、有什么用、有多少用,却全然不关哲学的事,哲学也不担负这个责任。哲学可以把生活中的普通常识说成一套套的深刻道理,而且是能有多深奥就可以说得多深奥;哲学也总爱透过表象揭示其背后的机制和存在,把现实当中的简单表象说得极其复杂,而且是能有多复杂就说得多复杂。这在一般人看来,多多少少是有些不可理喻的事,表明哲学这种学问有时看似深刻却很无聊,看似在理却是无理,看似有用却是无用。不少问题说起来很有意义,实际上却没有什么意思,意义可以说得很伟大,实际作用却并不大。

按照我的理解,哲学作为无用之学,确有一种强大的内在魅力非常人能够体悟出来。这种魅力只有哲学家能够尽情地感受,既能从无用之处感悟出有用来,也可以把有用的东西看作是毫无用处。在哲学家看来非常有意义的事,在一般人看来却是一点意义也没有;有的事情在哲学看来可以作多种理解,在一般人看来则是完全无解。哲学之用,就在于它的无用;其无用之处,又在于能从中生出诸般感悟和意义来,可以促使人类找到那些需要而有用的东西。

再进一步说,哲学看似实在无用,但是自从有了哲学以来,整个人类又似乎再也没有离开过哲学,再也不能没有哲学。虽然,很多人并不直接依赖哲学而生活、生存,但是却一直生活在哲学的空气中。很多人对哲学是什么完全不懂,但是其生活方式一直延伸到了充满哲学空气的世界中。现实世界是物质世界,同时也是精神世界,哲学就在这两者之间,架起了由无用通往有用、由有用通往无用的桥梁。

 

(四)

有人说,哲学是灵魂之学,意为哲学多能慰藉人的灵魂,涵养人的心灵。

确实,哲学没有什么可供人们直接来触摸,也没有可以看到的具体形状,只能由人们用心灵去感觉。哲学无形无物,但是其味可感、其理可悟。人们不能拿哲学当饭吃,但是又确实需要运用哲学来充实心灵。人生之于哲学,需要用心灵去感受,少了即会造成孤寂,情感会变得一片苍茫,精神会变得一片荒凉。

任何一个人,或长或短,或智或愚,无非一生。有哲学也罢,没有哲学也罢,无非如此。但是,懂哲学与不懂哲学,人生的内涵可能有天壤之别。哲学这门学问,每当风平浪静的时候,每当你用心去体会它、感悟它的时候,就会觉得特别养心,也总是能激起你心灵中的浪花。但是,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难题、遇到挫折、遇到困惑的时候,又有可能发现它或是觉得它一点实际用处都没有。

在我看来,哲学也许就是人生行程中的一盏灯,可以照亮你的内心,也可以照亮你前方的路。哲学不是现成的人生秘诀,也不能提供人生秘诀,但是每当患有人生疾病的时候,却有可能给你提供多种选择,尤其是人你看清自己的内心。人往往既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同时又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总是时而活在理想中、希望中,时而又活在当下和眼前。不管一个人有多少理想和希求,哲学总会告诉我们,人生最终还得回到现实中,前方是激发人生希望的地方,现实才是人生起步的地方。人生可以有很多期待,但是总不能脱离现实。正是在期待与现实之间,开始产生了人生的落差。自己与别人,自有差异;理想与现实,自有落差,从哲学角度来看,这一切都在必然之中。

人生是一段行程,需要有人陪伴,但总有一些人会走失掉,也有人会不断地加进来。人生是一个过程,需要有点信念,但总有一些信念需要坚守,也有一些需要改变。能真正陪伴自己一生的,只有自己——只有自己的灵魂,只有哲学的精神。

一个人不管怎么活,真正活的是心态,是自己面对现实所具有的哲学精神。人与人相比,可以有不同的生活,也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只有自己的理解,才能真正决定自己的生活。这些,都离不开哲学给人的心灵提供的滋养。哲学,能给人的心灵以慰藉,并能把人引入到“天堂”。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