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明:我家的“露天剧场”

作者: 徐小明 来源: 原创 时间: 2021-09-29 17:51 阅读:
徐小明:我家的“露天剧场”

  

对于当下的青少年来说,看电视剧看电影就像一天三餐吃饭那样方便,而在四十年前的农村想看上心仪的电视剧或电影却不是件容易事,那时中国的改革开放才刚刚起步,家用电器还没有在全国普及,素有家电之王的电视机在农村更是少之又少,在当地能拥有一台黑白电视的家庭是有一定经济实力的。
  我的父母都是教师,吃国粮的,全家常年居住在赣北滨湖地区的一个偏远村庄,在那个计划经济的年代,我们家是当地继买凤凰自行车后又买黑白电视的首户。
  那时期的农村业余生活没有如今这样丰富多彩、层出不穷,人们除了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耕外,精神生活几乎是一片空白,在寂静闲适的村庄,左邻右舍的大人们常常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瞎聊胡侃,内容也无非是家长里短、道听途说之类,谈得投机时彼此相安无事,谈得不愉快时便面红耳赤、恶语相向,甚至会发生推推搡搡的事情,可过不了多久又重归于好,他们就这样如此反复地消磨打发时光。那些活泼好动的小孩更多的是在村头巷尾玩东躲西藏、老鹰抓小鸡之类的游戏,玩得尽兴时你侬我侬不分彼此,玩得不开心时一个个嘟囔着小嘴,小脸蛋涨得通红,不到太阳落山炊烟升起大人们开始呼叫时他们是不会想到回家的,于是乎责备声啼哭声笼罩整个村庄。白天是闹腾的,到了晚上村民们便不再纠缠日常琐事开始打听时下最流行的电视剧了,那时大陆盛行港台的励志功夫剧,诸如《霍元甲》、《陈真》之类一个接一个地轮番播映,吊足了国人的胃口,以至一段时期内刮起了武术热潮,由于播放时段都在傍晚,且在夏季播放时居多,我家自然成了村民的理想去处,为此开朗的父亲总是忙前忙后。为了让劳累了一天的村民及时收看到电视剧,父亲早早地打发我们兄弟几个吃完晚饭,并在自家门口摆正桌子,立好电视机,在门外放置十几条大长凳(我家住在学校,从教室里搬的),好让来得早的邻居有个座位,记得火爆时前来收看的村民是里三层外三层,好不热闹,他们不畏酷热、不惧路远,并一以贯之地坚持下来,他们唯恐错过精彩的剧情,有时甚至为晚来一会儿感到怚丧和懊恼,每当此时父亲总是亲切地招呼他们。村民来得早时也不忘聊剧情,语气神态的变化会因为剧情的起伏而呈现各异,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剧情播放时村民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波动,仿佛他们身临其境似的,喜怒哀乐尽在其中。前来观看的村民陆陆续续,有单个来的,有携儿带女来的,有夫妻同来的,有借此机会单独约会来的……来得稍晚的村民会向来得早的村民打听剧情,以便能顺利衔接到下一段剧情,即便播映完毕,村民们也是很不情愿地离开,恨不得整场剧一口气看完才肯罢休。
  时光转瞬即逝,当年盛况空前的景象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再也不用担心错失收看心仪的影视作品,宅在家里足不出户便能做到,且不受时空的限制,想看几遍就看几遍。每每与年轻人谈及过往,他们会显得不屑一顾,甚至是匪夷所思,这怨不了他们,毕竟他们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不能更好地理解那时人们的追求和向往,当初村民不畏惧炎热,不在乎拥挤,他们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生活的执着和坚毅,在那个精神生活匮乏、理想追求单纯的年代,有什么比得上能看到这样精彩的电视剧呢?
  父亲小小的一个善举,满足了村民对精神生活的向往,就像黑暗中点燃的一束微光、在平静湖面上激起的一丝潋漪,简约而实在,深沉而久远。时至今日,我常常想起儿时的过往,那单调而不失风趣的逸事,那粗俗而不失率真的村民,还有那迷倒芸芸众生的港台功夫剧……


作者简介:中学高级教师,曾兼职记者、文秘,南昌市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海外文摘》、《散文选刊》、《中国教育报》、《江西日报》、《妇女之声报》、《江南都市报》、江西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作家在线等数十家刊物电台网络平台发表文章数百篇,获全国省市奖项数十次,《父亲与乡下菜园》获2020年中国散文年会单项作品二等奖,中国作家在线签约作家。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