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娘:馨香醉人聚寿山

作者: 林 娘 来源: 原创 时间: 2018-05-30 08:57 阅读:

 

带着一颗纯净的心,我走过黄河水,走过太行山,心里一直翻腾着仰望、企盼、期待,终于走进聚寿山,走进了第十届中国西部散文节的盛会。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全部身心都被满满的花香充溢着,被文字的芬芳荡涤着,被当地悠久的历史醇香滋养着……

 

清纯的花香,香在天空

 

车子颤抖着,行驶在太行山腹地。一路上,伴着惊奇、惊险、惊吓,凭窗远眺,群峰迤逦巍峨。浓郁的暮春色彩涂满了山梁,阵阵香气袭来,略带苦味,那么清奇,那么纯净,那么淡雅。

特别是一到山西地界,这淡淡的花香,简直如影随形,无孔不入。山风吹来,遥遥望去,一棵树就是一朵舞动的白云,一片树林自然也就涌动成了漫山的云海;它们张扬在绿如翡翠的山坡上,那情景,煞是壮美雍容,叹为观止!

原来是漫山遍野的槐花绽放了,在暮春的清风里散发出了淡淡的馨香浓浓的翠绿中,不时有白色的花瓣泛出,晶莹剔透,如珠如玉。细细看去,一朵朵玲珑精巧,簇拥在灵动的嫩枝上,编织出一串串丰满的绮梦,铺满了整个山峦,有诗人这样赞叹:“槐林五月漾琼花,馥郁芬芳醉万家,春水碧波飘落处,浮香一路到天涯。”

一路有秀雅的槐花香相伴相随,我只剩下惊喜了。

现在,大约是槐花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光吧,特别是有了这黄河波浪的滋养、大别山沃土的培育,一串串洁白的槐花挂在天空,像一面面旗帜迎风招展,格外鲜明。整个太行山,整个聚寿山,整个散文节,整个……都变得晶莹透亮,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浓浓的芬芳。

原来储存在记忆中的那些关于槐花的描述,多有凄凉。最富感染力的要数盛唐白居易的“夜雨槐花落,微凉卧北轩”,使人徒增伤感。睥睨历史,反观现实,那些迁客骚人们笔下的槐花都是泪花,又哪里比得上我眼前的青槐那样的高雅别致,香气逼人呢?

 

浓郁的花香,香在书院

 

  一路的奔波追寻,浓浓的槐香中掺杂着越来越浓墨香,我感知离聚寿山书院越来越近,已经嗅到了西部散文的味道……

高昂在枝头的花朵,映着湛蓝如洗的天空,映着笑靥如花的人群。这一串串的馨香,把我引领到了聚寿山书院,带到了中国西部散文盛典的节日中。

进得门来,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最令人惊喜的是群贤毕至,他们是散文金字塔的尖顶,优雅的谈吐,高深的认识,彰显了西部散文的别具一格和不同凡响。

大会,不但为每个人准备了厚厚的文件资料,还馈赠一大本装帧精美、内在丰富、图片绝伦的《聚寿山》人文风景专著。收获满满之外还有惊喜,我又收到了《吐月》、《天涯诗刊》等平时难得一见的文学杂志。最令我意外的是,竟然得到了《天涯诗刊》主编白恩杰先生的新作《窗外,有风走过》,浓浓的墨香让我喜不自胜。

欢迎大会上,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主席刘志成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字字珠玑,流光溢彩;句句锦绣,绚丽耀眼;开拓眼界,启迪思维,令人振奋。他个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更是堪称经典,让人联想到了历史上那位倍受推崇的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家,是我心目中的文化英雄!

会议程序紧凑而丰满,会间的活动更是让人应接不暇、大开眼界。其中我们有幸参加了花朝节的活动,体味着新奇与刺激。花朝节也称花神节、百花生日等。节期因地而异,中原和西部地区以夏历二月十五到三月十五为花朝;据说这是与八月十五中秋节相应,称“花朝”对“月夕。人们可以祈福发愿,求得菩萨保佑,实现心愿。

平生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兴奋的手足无措。单等晚霞收回最后一抹红晕,夜幕笼罩重重山峦。这些文学大手笔们,急不可耐的早早排好队伍,等在书院的大门前,翘首期盼着当地的那些秀娘们引领着,提着灯笼去转山。“春到花朝碧染丛,枝梢剪彩袅东风。蒸霞五色飞晴坞,画阁开尊助赏红。”这正是此地民俗的真实写照。

我们一行百人,都提着红烛高照的大灯笼,分期分批地、成蛇形向山坡上进发,走进朦朦胧胧的花丛里。队伍中,突然有人皱着鼻子使劲闻了闻:真香!接下来就听见一片吸鼻子声。香不香?那个先皱鼻子的人高声问。香!人群齐声呐喊起来,伴随的是一阵开心的大笑,喊声和笑声,惊得一群喜鹊忽闪着翅膀飞过楼顶。

一时间,花香肆意,月色氤氲,红光葳蕤,人声鼎沸,山上山下,人影灯影,遥相呼应,堪称奇观。“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清人蔡云的这首《咏花朝》生动鲜活地描写出了我们过花朝节的盛况。


别样的坛花,香在古镇

 

接下来的活动,更是匠心独具运的安排:我们参观了大阳古镇。

穿过门楼,扑满而来的就是古老幽邃,沧桑渺远。高墙窄巷饱绽明韵清风,明幌叫卖彰显古镇风范。“北方的许多城镇多是四四方方,横平竖直,但大阳镇的小巷却是曲径通幽,与南方园林有着惊人的相似,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创新。”然而,我却视而不见;甚至,忽略不计。

眼球被另一道特别的风景深深地吸引了:我邂逅了一条条古香古色的小巷子,它们高低错落、参差有致的“坛装小花”成了入画的绝妙珍品。

沿着幽深的小巷,初看它们,并不惹眼儿,只是些粗劣笨拙,大小不一、形式各异的陶罐,甚至是些被淘汰的家什,随意放在角落里,塞满泥土,栽种些无名的小花。可是,走近它们细细品味,那些古拙朴质的坛子(我姑且这么叫它吧),是那么玲珑曼妙地展示着古镇的文化特色和历史的元素,彰显了古镇人的精心、精妙、精致,化腐朽为神奇,实在是无出其右的伟力。

那些笑意盎然的小花儿多姿多彩、清香四溢,装点得古街衢妩媚动人、俏丽多姿,连那些灰砖褐瓦都明艳照眼起来,实在是不容忽略,不容小觑。要我说这就是大阳的标志之一吧,因为走遍整个古镇,到处都溢满着这种坛子花香。独一无二的地方特色,举世无双的制作工艺,显然是这座有底蕴的古镇,对我们民族古老文化精髓的传承和折射。

出发前一天,特意做了准备,从“度娘”口中得知,从建立阳阿城,距今已有2600余年的历史了。大阳古镇,有着一条完整的行政区划链条。侯国、郡、县以及(乡)镇、邑里村等,是一个地方政区建置的标本。这在全国是仅见的。现在拥有北方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被专家誉为“中国古城镇的活化石”。

古镇就在那里,古镇人就在那里,坛子花就开在那里。应该说,坛子花不但了妖娆古镇,而且复活了这块古化石。它们看似什么都没说,它们又什么都说了。仿佛是这些坛子花支撑着大阳古镇蓬勃跃动的精神与千年朽的灵魂,它承载着悠悠而过的岁月,向人们昭示着华夏民族的睿智和坚韧。它们才是那历久不衰的文化印迹,又是饱经沧桑的泥土精灵……

 

醇美的花香,香在历史

 

着参悟的深入,我们了解到:大阳古镇是华夏冶铁业重要的发源地之一。战国时期,大阳就已成为北方各诸侯国制造兵器所需生铁的主要产地。明、清时,大阳手工制针业出现了,工艺繁杂,有七十二道工序,并形成了以街巷为线,以个体院落为点的、规模性操作场面。

大阳古镇所制的铁针,质量优异,与广东佛山南北遥相呼应,支撑了中国制针市场的半壁江山。甚至走过丝绸之路,漂洋过海,到达西方市场。德国作家李希·霍芬在他的著作《中国》一书中,有较为详尽的记述:大阳的针,供应着这个大国的每一个家庭,并且远销中亚一带。古镇大阳,也因此获得“九州针都”的盛誉。这就是如今我们追求的“中国制造”、“中国创造”。

央视有一位资深女主持人曾深情的表示:今天,我并不是为大阳镇而代言而来,能吸引我的是:在大阳镇,能够看到历史。“中国创造”,其实,在大阳古镇早就有了。这番话,我深以为然,华夏五千年的文明、炎黄子孙的聪明睿智早已扬名宇内,香飘天下了!

缓缓走过坛花摇曳、醇香四溢的大阳古镇,回眸小巷子深处,期盼听着仍和早年一样,叮叮当当的冶铁声震天动地,那标志着“中国制造”的绣花针,还能穿过丝绸之路,蜚声海内外……
  我静静地站在槐树下,呼吸着那牵魂曳魄的槐花香,回味着聚寿书院的文韵书香以及刻在心里的坛子花香,依稀置身于那远隔千年的、浓墨重彩的历史和文化之中,深深地沉醉着…… 

 

作者简介:林娘,原名王春阳,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哈尔滨工业大学对外汉语客座教授,《黑龙江教育》专栏作家,哈尔滨市语文研究学会会员,哈尔滨诗词楹联家协会理事,平房区文联副主席,《天龙湖诗刊》副总编。在全国几十家报刊上发表散文和诗歌;出版了诗文集《惊回首》和散文集《人间春色》。近三年在多家微信平台——诸如《作家在线》、《垣曲人家》《风笛文苑》等发表多篇散文,受到读者普遍赞誉。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