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天安:我与烟

作者: 徐天安 来源: 原创 时间: 2019-05-30 18:35 阅读:

小时候,看到吸烟的人将烟一口一口地吸进嘴里,然后又慢慢地吐出来,弄得满屋子烟雾缭绕,很是好奇。我便以为这烟的味道一定是很好的,总想尝试一下,但我父亲从不吸烟,我也不敢向别人讨烟吃。一次,我在地上拾到一截别人丢的烟头偷偷地点燃吸了几口,感觉有点苦,但也有点香,而且火辣辣的,很新鲜。于是我有时就大着胆向正在吸烟的大人讨烟吸。开始吸烟的时候,大约还只有七、八岁的样子。那年冬天,我好几次因想吸烟偷偷地跑到厕所里去,从身上旧棉袄的破洞里扯出一些棉花来用纸卷着吸,尽管那味道与真烟无法相比,但还是感觉很好玩。
 
 读初中时,同学程光辉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常常一起散步聊天,一起吃饭,一起睡觉,寝室里其他同学都是一人一个被筒,可我们两人的被子,却是一床用作垫被,一床用作盖被。他喜欢抽烟、讲故事,我喜欢看课外书,而且总想把从书中看到的故事与别人分享。况且那时我正看完《西游记》,我们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他的家庭条件比较好,常买卷烟抽,他每次抽烟时总要给我一支。当然,学校是不许学生吸烟的,但我们都是偷着吸。晚上,打了熄灯铃过后,我们常常还在聊天。值日老师见我们寝室里还亮着灯,就上楼来查房,那时是木板铺成的楼面,楼梯也是木做的,只要老师一上楼,我们就能听到脚步声,就会马上把灯吹灭。等老师一走,我们又点亮煤油灯,开始一边抽烟,一边聊天了。有时要聊到很晚才熄灯就寝,老师拿我们也没办法。我们还常常躲在被窝里吸烟,有一回,不小心把被子烧了一个碗口大的洞,差一点引发火灾。从那时起,我吸烟已开始上瘾,不过,自己家里穷,从来没买过烟,烟瘾也不大。
  读高中时,学校同样规定学生不许抽烟,并且集会时还经常强调这条规定,但因那时高中生年龄普遍偏大,有不少学生都是吸烟的,只是瞒着老师而已。我那时也会经常抽别人给我的香烟,烟瘾也有所增大。可因家庭困难,自己从来舍不得花钱去买一包烟,不过想吸烟时如果没烟还能忍得住。
  一九七三年我高中毕业,七四年在生产队务农并兼任小队会计,七五年开始当民办教师。自高中毕业后,我很快就成了家,也可以自己赚钱买烟抽了,从此我成为了正式的烟民。
  那时吸烟主要有水烟、旱烟和卷烟三种形式。水烟和旱烟吸的是烟丝。很多吸这种烟的人都是靠自己种烟,自己动手制作,丝烟吸起来烟味浓烈,很过瘾,一般的人抽不习惯。记得我妻子的爷爷当时抽的丝烟就比一般人家的烟要厉害很多,有一回,我在他家尝试着抽了一点后,整整醉了一天一夜,那种吸醉烟的感觉十分难受,整天想吐却又吐不出,头晕糊糊的,比喝醉了酒不知要难受多少倍。所以我吸的主要是卷烟。
  那时经济很困难,在我们乡下,香烟的牌子也不算多。最便宜的是红花、经济和山羊牌的烟,都是9分钱一包。1角多钱的有圆球、海鸟、大公鸡和爱民等牌子,到了两角钱以上的就算是好烟了,如:常德、游泳、红艺等牌子的烟。
  自从成为正式烟民后,我对烟渐渐产生了依赖感,吸烟便成了我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一天无烟便好似失魂落魄一般。
  在生产队干活时,吸烟仿佛能消除繁重的体力劳动所带来的疲劳似的,每到休息之时,大家三五成群,有的拿出从家里带来的烟筒和丝烟,有的掏出不同牌子的香烟,互相礼让一番后,便开始慢慢享受起吸烟的滋味来。烟是义草,只要坐在一起,无论是丝烟还是卷烟,大家都不会单独享用,哪怕身上只剩一支烟也一定要折成两段与同伴分享。
  一个人在山上干活时,烟就是最好的伙伴,累了就坐在树底下美美地抽上一支烟。虽然那时经常在大自然中劳作,但从来没心思去欣赏大自然之美景,然而在吸烟之时,却能用心品味其中的美妙。
  在工作单位更是离不开烟。繁重的工作之余,首先想到的便是抽烟。和同事在一起闲聊时,办公室里总是香烟袅袅地缭绕着,一个人在校住宿时,有烟相伴就不会感到寂寞,有时闲得无聊,就会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吸,细细地品,偶尔还会吐出一串串烟圈来自我欣赏,这时往往会产生很多遐想。饭后吸烟别有一番滋味,记得当时还有一句很流行的话: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深夜批改作业或是备课感到精神疲惫时,便会从香烟盒里抽出一支烟来,先在桌面上轻轻地顿几下,接着把它衔到嘴里,再划一根火柴点燃,深吸后吞下肚,然后将烟雾连同疲劳一起慢慢地吐出来,精神就会立即振奋起来。
  19751976年,我在三星小学教书时,由于离家较远,一去就是一个星期,每次除了带足一周的干粮外,还必须备足一周的香烟。那时物资稀缺,连香烟也要限量买。为了保障有烟吸,有时还想尽了办法。
  有一件事至今记忆犹新。那时,学校除了受上级教育部门管理之外,还被当地一个叫贫管会的群众组织所管。所谓贫管会就是贫下中农代表管理委员会。贫管会每学期召开一次。每次开会大约有30多位代表参加,大队也会有干部来参加会议,并且会买香烟来招待这些与会代表。每次散会后,地上就会留下许多烟头。这让我十分惊喜,我在扫地之前先小心翼翼地将地上这些烟头全部捡起来。为了卫生起见,我将这些烟头全部剥开,把里面的烟丝放到一张大报纸上,再放到太阳底下去经过暴晒消毒,然后收藏起来留待日后断烟时卷喇叭烟(一种临时用小纸卷的烟,因一头大,一头小,很像喇叭,故称喇叭烟)。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烟瘾逐步增大,每天的吸烟次数越来越多。至1978年底,每天吸烟的数量至少要一包半(30支),也就是说每天要吸烟30次左右。如果将递给别人的烟加在一起,一天至少要消费两包香烟。每天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抽烟,晚上临睡前也是一样,必须抽一支烟后才能上床睡觉。饭前一支,饭后一支。在校上课的时候,课前一支,课后一支,这些次数是雷打不动的。此外,每天晚上半夜还要起来抽一至两次烟,后来发展到课中也要到教室外吸烟。特别是到了该用餐之时如果家里饭还没做好,便会一支接一支地抽,好像吸烟能抵住饥饿一样。
  这不仅给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压力,而且给身体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我开始经常出现头痛和咳嗽的症状,几乎长期患咽喉炎,经常需要服药,有时讲课连声音都沙哑了,还伴有胸痛、胸闷的症状。由于晚上要起来抽烟,给睡眠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且嘴唇和手指夹香烟的部位也被烤得焦黄。特别是一旦断烟,便如生大病一样难受。甚至还会涕泪双流,这让我有点恐慌。于是戒烟的想法开始在心中萌芽。
  一次,我去港口开会时看到一张《参考消息》报,里面有一篇外国人的文章,题为《吸烟,候补的自杀者!》,文中列举了吸烟的不少害处,指出吸烟严重影响健康。我将这篇报纸悄悄地带回了家,认真看了几遍。这篇文章对我触动很大,我决心一定要将烟戒掉!我深知自己烟瘾大,对烟的依赖性很强,戒烟决非易事,但我想事在人为,只要自己下了决心,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经过缜密考虑,我想出了一套思想和肉体同时戒烟的方案。首先是从思想上把烟当作毒品看待,譬如:明明烟的气味是香的,我却从思想上把它当作是臭的、有毒的,甚至把它当成万恶的敌人,从而慢慢厌恶它,远离它。并且认为我戒烟的目的不是为了省钱,而是为了保护身体。1978年上半年,我在上坂小学教书时,为了让自己对戒烟引起高度重视,我将《参考消息》报上那篇文章的标题:吸烟,候补的自杀者!这句话用毛笔写好后,当作座右铭贴在办公桌前。
  其次是从肉体上想方设法分散烟瘾所带来的诱惑,一旦烟瘾发了,就用其他的食物来抵制烟对身体的刺激。当时我首先想到的是酒,因为烟是刺激性大的东西,酒也是一样对味觉有很大的刺激性。所以那段时期,家中常备有烈酒,此外还备有一些酸、辣、咸等味重的零食。一旦烟瘾发作,便以酒和这些零食来代之。当然,这只是无奈之举,但总比硬扛要好。后来烟被戒掉了,酒瘾又患上了,只得又来戒酒。
  从外,我还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方法。具体做法是首先逐渐减少每天吸烟的次数,如第一阶段坚持每天早饭前不吸烟,第二阶段坚持晚上就寝以后不吸烟,然后课中不吸烟等,并将这些步骤落实到了具体时间,即从1979年的大年初一起到端午节前的几个月为烟瘾渐缩期,最后将端午节这天,定为彻底与烟决裂的日子。
  由于我明确了戒烟的指导思想,坚定了信念,决心也很大,戒烟步骤有条不紊。一切均在意料之中,戒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有这样一个故事,足以说明我戒烟的决心和毅力。大约戒烟三个月后,一天晚上,我睡得迷迷糊糊的,突然,我的好朋友递给我一支带嘴的香烟(那时带嘴的烟还很稀缺),并随之为我点燃。当我高高兴兴地吸了一口后,突然想到已经戒烟,当即情不自禁地将手中的香烟用力摔到地上,再用脚去将它踩得粉碎,且口中连说:怎么办?怎么办?我破戒了!我破戒了!至今记得当时的心情犹如是在一件新穿上身的白衬衣上突然被泼了一瓶墨水一样难受。心想我好不容易下这么大的决心戒烟却又吸上了,这岂不是前功尽弃吗!正在高声责备自已时,突然从梦中惊醒过来,才发现刚才是在做梦,顿时便高兴得在床上大笑起来,然后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并自言自语:哦!原来是梦,这么说我还是清白的啊!我还是没有破戒啊!
  自从1979年的端午节过后,直至现在我再没恢复吸烟的习惯。有时,别人执意劝我抽烟,我也只是敷衍了事,当面吸一口,从不往深处吸,然后趁别人不注意时把烟丢掉。昔日的烟瘾早已荡然无存了,如今别人吸烟时我闻到烟味就恶心。
  我自八岁(1963年)开始吸烟至1979年,共有烟龄16年,虽不算长,但烟瘾却不小,受影响也较大。1984年,我得过一次严重的肺病,差点性命不保,幸好及时住院,并坚持吃了半年多的药,才恢复健康。我想与之前的过量吸烟应该有一定的关系吧!屈指算来,至  今年的端午节,我戒烟已整整四十周年。现在,我极少有头痛、胸闷等症状,喉喉炎也没有了,再没有咳嗽的现象,这不能不说是戒烟给我带来的好处。

赞助推荐